【书院荐书】在当今节奏飞快、海量信息的环境下, @泽光书院 让你有效、迅速的抓住一本书的精髓,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书中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视角、新主张,将为你我在这场阅读盛宴中启迪智慧、润泽心灵。关注@泽光书院 头条号,读书,为遇见更好的自己,为遇见更大的世界。 图书:《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 作者:(日)岸见一朗 译者:郑舜珑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2月 ISBN:9787553509846 【推荐理由】《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相对于岸见一郎其他的作品,更全面解说阿德勒心理学思想。阿德勒的人际关系论、生活方式论、教育论、"个体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等等,一本到手。更多"干货"。 工作、生活、情感、亲子教育,这些是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困惑。岸见一郎梳理了阿德勒心理学中面对人生这些困难的科学方法,让人生的难,变得简单。 【内容简介】本书告诉你, 即使过去无法改变, “现在”以及“未来”也可以改变。挣脱心理创伤, 带着强烈的意志、勇气与希望, 坚强努力, 好好过完自己的人生吧。也许你因为挫折与不被爱, 将自己的人生停滞在看不到希望与幸福的牢笼里。 【创作背景】对于活得很痛苦的人来说,阿德勒的话语代表希望。 因为阿德勒不要你追溯过去寻找原因,而是告诉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人类,是只能被创伤玩弄的脆弱存在吗? 这本书告诉你: 即使过去无法改变,"现在"以及"未来"也可以改变。 挣脱心理创伤,带着强烈的意志、勇气与希望, 坚强努力,好好过完自己的人生吧。 也许你因为挫折与不被爱, 将自己的人生停滞在看不到希望与幸福的牢笼里。 你沮丧、夜不成眠,甚至必须求助药物或医师的协助。 你渴望抓住一根浮木,带给你勇气,去面对人生中各种困难的课题。 岸见一郎说: 人生很苦,特别是对那些很认真活着的人来说更是苦。 但人生对每个人一视同仁,不会仅仅只有苦。 阿德勒说: 其实我们是在这个地球上放松休息。 活着很辛苦没错,但我们其实可以不用过得那么严肃, 并感受活着的喜悦。 敢与人生的课题一决胜负的人,内心反而不会感到焦躁。 而不管现实状况如何,只要面向未来,同时活在此时此刻, 就越来越没有必要担心未来的事。 树木不会移动,若隔壁的大树挡到它, 它便难以获得足够的日照,无法长得高大。 但人可以移动,只要我们愿意, 我们可以离开阴影,移动到有日照的场所。 【作者简介】(日)岸见一郎,哲学家。 1956年生于京都,现居京都。 京都大学研究生院文学研究系博士课程结业 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专业哲学和阿德勒心理学 同时在精神科医院为许多人做心理辅导 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顾问 译著有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人心理学讲义》和《人为什么会患神经病》 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被讨厌的勇气》等多部作品 译者:郑舜珑,专职译者 【作品语录】 怀疑常识 并非所有的人都一样 这些症状一定会对当事人的心理造成强烈的打击,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有些人在往后人生的各个阶段遭遇不顺时,都把原因归咎是心理创伤造成的,这样的想法真的没有问题吗? 大阪池田的儿童杀伤事件发生之后,某位精神科医师接受电视台访问时,他是这么回答的:与这次事件有关联的小朋友,即使现在看起来若无其事,等他活到人生的某个阶段,"一定"会发生问题 我们想想,这些小朋友以后会慢慢长大成人、结婚对吧?他们的婚姻生活中难免会有不顺遂的时候,但他幼年曾经身处事件发生现场的经历,就一定是夫妻相处不和谐的原因吗?婚姻生活不顺利,问题应该是出在两人之间的相处方式才对,怎么会跟发生在遥远的过去的某个事件有关。就像有人会把自己的犯罪归咎于贫穷,但是另一个认识他的人知道这件事后却说:"大家都一样穷啊。" 原因论的问 即使把现在问题发生的原因,归咎于过去发生的事情,也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想要处理"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思考我接下来该怎么做。若朝向过去寻求目前问题发生的原因,会让人回想起一些过去从未注意到的事件。有些精神科医师和心理咨询师会帮助患者做这样的回想,并对他说:"这不是你的错。错不在你。" 确实,患者被这么安慰,心情会轻松许多。"把过错怪罪在别人身上就好了,都是因为别人的错,所以自己才会这么痛苦",我曾在某位心理咨询师的书中看到这段话。 仅仅只是把过去的陈年往事一件一件翻出来,根本没有解决任何事情。这就像病人在医院被医师诊断得了感冒,但医师却没有做任何治疗或开药一样。即使医师对引起感冒的原因做了多么详细的说明,病人的感冒症状并不会因为他的说明而有丝毫的改善。 如果能够查明原因,并借由改变原因来改善症状,这样的想法是可行的。但问题是,假设过去的事件真的是目前的问题发生的原因,那么想要改变这个原因,只有搭时光机回到过去才有办法。这也表示,问题将永远无法解决。 一切取决于自 阿德勒并非主张过去的事件、父母的教育方式、环境等等完全不会对人造成影响,而是认为人不会完全受制于外界的刺激与摆弄。他认为人不应该会被不安、愤怒等感情,或者被其他拥有强制力的事物,强迫自己选择一个与意志相反的事物。 但是,对于做什么事对自己有益,或是做什么事能让自己得到幸福这件事,人确实有可能误判。阿德勒心理学的特征就在于:它明明白白地教大家如何活得幸福,如何坚强地活下去。 阿德勒说的话有时听起来很严苛,但对于那些活得很痛苦的人来说,这些话其实是代表希望的话语,因为阿德勒不要你从过去的事件中寻找原因,而是告诉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过去,阿德勒的思想曾被誉为领先时代一个世纪的思想,如今已经获得证明。阿德勒死后将近一个世纪的现在,我们发现,时代仍没有追上阿德勒。人类直到目前,仍不肯用现实的态度,面对阿德勒构想的世界 那么,学习时代先驱者阿德勒的思想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关于这点,我相信大家只要继续往下读,就可以 逐渐明了。 【图书目录】 序 章 何谓阿德勒心理学--常识的反命题 怀疑常识 \ 并非所有的人都一样 \ 原因论的问题 \ 一切取决于自己 **章 与弗洛伊德的相遇与诀别--探索欲望的根源 超越自卑感 \ 与弗洛伊德的相遇 \ 器官缺陷 \ 攻击冲动 情感欲望 \ 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 \ 个体心理学的诞生 第二章 从"从哪里来"变成"往何处去"--原因论与目的论 不是每个人都活在同一个世界 \ 拯救自由意志 \ 善的选择 内心没有挣扎 \ 作为真正原因的目的 \ 因果关系的假象 找出合乎目的的解释 \ 善的层次 \ 改变现在的状态 连过去也跟着改变 \ 从器官缺陷到自卑感 第三章 生活形态--对自己与世界所赋予的意义 何谓生活形态 \ 对自己与世界所赋予的意义 \ 预测未来 生活形态就是一种认知偏见 \ 自己选择的生活形态 影响生活形态的决定因素 \ 遗传的影响 \ 环境的影响 手足顺位 \ 吸引父母关注 \ 亲子关系 \ 阿德勒的幼年时期 阿德勒的亲子关系 \ 文化的影响 \ 改变生活形态 即使如此,生活形态还是可以改变 \ 超越相对主义 提示一个选择的方向 \ 面对人生的问题 第四章 共同体感觉--超越对自己的执着 人无法独自活下去 \ 共同体感觉 \ 战争精神官能症 \ 对他人的关心 对自己的执着 \ 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 \ 邻人之爱与共同体感觉 关于价值 \ 柏拉图的目的论 \ 共同体感觉的验证 第五章 优越性的追求--"善"的实现 优越情结与自卑情结 \ 才的事迹 \ 为了改变世界 "善"的终极目标 \ 正确的优越性追求以及错误的优越性追求 优越性追求与共同体感觉 第六章 脱离精神官能症性质的生活形态--活在简单的世界中 改善生活形态的必要 \ 被溺爱的小孩 \ 对自立的抗拒 即使长大之后 \ 精神官能症的逻辑 \ 关于震惊 比精神官能症的痛苦还痛苦的事 \ 光有良善的意图还不够 世界观与自我中心性 \ 面向未来的原因论 作为再教育的心理咨询 \ 摆脱精神官能症 第七章 阿德勒的教育论--人生的问题以及赋予勇气 维也纳的教育改革 \ 前往美国 \ 阿德勒所受的教育 是谁的问题 \ 不处理问题的决心 \ 帮助小孩找到自己的价值 关于责骂 \ 称赞的问题 \ 赋予勇气与自己的价值 不被他人的评价左右 \ 把短处看成长处 自己的价值可以通过贡献感获得 \ 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 遇到对峙的状况,仍把对方当同伴 \ 贡献感的重要性 不害怕失败 \ 对等这件事 \ 赋予勇气的问题 第八章 与他人的关系--个体的独立性与他人的共生 通过他人,活出自己 \ 给予和接受 赋予属性以及从中获得解脱 \ 不需要他人的认同 摆脱竞争 \ 从以力服人到对话 第九章 怎么好好地过完这一生--看清现实与理想 人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有意义 \ 超越现实 合乎现实地活下去 \ 乐观主义、乐天主义、悲观主义 运动与活动 \ 关于死亡 \ 克服死亡的恐惧 好好地活着 \ 活着的喜悦 \ 随时做好准备 \ 双重性 改善这个世界 \ 跨越的勇气 \ 游戏人生 \ 阿德勒的遗产 后 记 【分享荐书】荐书一向是我乐意做的事,因为读书既是一个人的事情,又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所谓“一个人的事情”,是因为读书本来不是群体性行为,独自一人面对青灯黄卷,也能思接万里,穷览千载,和古圣先贤心有戚戚。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怕孤独,甚至期待有孤独下来的时间和能力。所谓“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因为《礼记》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看人、看事、看书,都有可能陷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扰,而把自己的心得与他人分享剖辩,不仅自己能获得更深更广的见解,也能启发同好者的视野与思维,让信息和见识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分享荐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把自己认为最值得阅读,乃至一读再读的书分享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切磋琢磨,于人于己,不亦乐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