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血背后藏着“虚”,血瘀、痰湿可能都是这么来的!要补血先做这件事

 明日夏明日 2019-12-08

《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血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有数据统计,全国贫血患者约超过2亿人,很多人都处于气血不足的状态,极易发展为各种患病体质,比如“血瘀体质”、“痰湿体质”……


一说到虚,大家就想要补,曾有人说红枣红糖能补血,但也有人说补铁才能补血,到底哪些人需要补怎样补才好?咱们今天仔细说说吧!


1

“血”从何来?

造血原来是这样

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人体的造血机制,然后就会了解,其实“补血”并不一定指单纯补充血液。
1
血液从骨髓中来
血液来自于骨骼中的红骨髓,当红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接触到细胞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时,就会主动合成血红蛋白,并分化为血细胞。

此外,造血干细胞还会在不同的细胞因子催化下,分化为白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等,从而构建起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

2
贫血难以自我恢复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液量是基本恒定的,低水平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就可以弥补日常的血细胞消耗。

只有出现失血过多时,才会产生大量促红细胞生成素,使血细胞生成速度比平时提高2~3倍。

而长期贫血者达不到短时间内过量失血的标准,也不就能刺激干细胞造血。又由于本身造血功能较差,营养匮乏,无法自我恢复到正常水平,所以才需要专门进行饮食调理或药物治疗。

贫血标准

成年男性血红蛋白(Hb)浓度<120g/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浓度<110g/L为贫血,可能有头晕、乏力、困倦、面色苍白等症状。贫血程度越重症状也越明显,每个人都有差别。

3
“补血”补的是什么?
西医的“补血”是针对贫血的病理而言的,临床上90%贫血患者为缺铁性贫血,所以适当补充铁元素即可。

但中医所概括的“补血”并非单纯补充血细胞数量,而是要促进造血功能恢复,从而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所以不能只依赖某一种营养元素。

又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引发气血亏虚的原因也不同,所以还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理。
4
红枣红糖能不能补血?
毫无疑问,如果是缺铁性贫血,或者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病,食用红枣红糖并不能马上起效。

但红枣和红糖能够益气补血、健脾和胃、驱风散寒、活血化淤,对于补血是有帮助的。所以要调理长期贫血,可以把它们作为滋补的食材之一。


当然,营养越全面越好,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单独补充微量元素并不冲突,针对不同症状结合起来使用才更有效。


2

“贫血”背后藏着“虚”

3类症状快自查

“血瘀”、“痰湿”等体质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而是常年累月的贫血形成的。以下3种体虚症状,特别容易引起贫血。
1
脾胃虚:缺“原料”
血液并非凭空生成的,造血所需的“原料”正来源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而脾胃正是消化食物、提取营养的重要组织。尤其是脾,被称作“后天之本”。

如果有脾阳虚、脾气虚或胃气虚,一方面会食欲不佳,消化和吸收能力弱,可能导致食物摄入量过少,以致于造血“原料”不足。另一方面,脾虚者容易有痰湿,痰瘀严重又会阻碍气血运行,加重贫血。


01 症状提示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痰多、气短乏力、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苔白,饱食后容易出现腹冷、腹痛、腹胀等症状。

02 饮食调理

姜枣饮用老姜3片、烤大枣3枚煮水,每日饮用,有健脾温中、和胃止呕的功效,特别适合脾胃虚寒的人。


2
肾阳虚:缺“动力”
肾相当于人体的“太阳”,是“先天之本”、阳气之源,我们消化吸收的营养,需要肾提供阳气来运输。

如果患有肾阳虚、肾气虚,就会导致人体虚寒、气力不足、血液循环变差。身体其他部分得不到营养供给,也容易渐渐衰弱,进而出现血瘀体质。这种体质的人需要先补肾温阳,才能促进骨髓造血。


01 症状提示

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手脚发凉、畏寒怕冷、失眠多梦,晨起时眼皮或下肢浮肿,容易有腰痛、关节痛、骨质疏松等症。

02 饮食调理

温肾茶饮方桂枝、鹿角霜、白芍、菟丝子各10克,煮水饮用即可。状较轻的人,2天喝1次,一月内喝15天左右。

【功效】鹿角霜性质温和不会上火,能补肾壮阳、益精填髓;菟丝子能温肾益精;桂枝能益心肺、引阳气;白芍可以敛阴、养血、止痛、缓解血瘀。

3
肝气虚:缺“效率”
肝主藏血和疏泄,有重要的消化和代谢的功能。从食物中提取的营养,需要经过肝脏的转化,才能够被人体细胞吸收,或者作为脂肪储存起来。

而能量代谢后产生的废弃物质,也需要受到肝脏的分解和调节,才会最终排出体外。

如果有肝气虚、肝阳虚就容易产生贫血,使其调节气血的能力变弱,导致营养代谢和造血效率过低。各种有害物质可能因此在血管内沉积,增加了中毒和血瘀的风险。


01 症状提示

身困乏力、疲劳嗜睡、情绪低落、面色萎黄、体型消瘦、饮食减少,严重时可能会有记忆力和视力下降、头晕目眩、指甲易断等症状。

02 饮食调理

苁蓉乌鸡汤肉苁蓉30克、乌鸡一只、生姜、葱白,炖汤即可。肉苁蓉能温补肾阳,乌鸡能补肾、养肝血,两者搭配有养血的功效。

注意食补不能代替药物,而且不宜过量,可在医师指导下食用,更加安全



3

3件事“伤”气血

平时要少做

一些不良的生活作息习惯,会损耗气血,长期不改善,也容易引发贫血以及各类疾病。
1
熬夜、过度劳累
熬夜、劳累会让人体各个器官组织得不到有效的休息,导致新陈代谢负担过重、内分泌失调、免疫力紊乱。尤其是肝肾,很容易因此出现功能衰弱。

建议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天6~8小时睡眠,尽量在晚上11点以前入睡。

2
营养摄入单一
丰富的营养才能满足人体所需,其中也包括造血所需的各种营养。长期只食素或只食荤,都容易导致营养摄入单一,甚至缺乏某类造血所需的微量元素。而脾胃消化功能也会受到不利影响。

建议一周内同一样食材尽量不要吃3次以上,每周吃至少25种食材。


3
完全不运动
运动量过少,长期久坐、久卧、不晒太阳、不出汗,不仅会让免疫力降低、骨骼钙质减少、关节提前老化,还容易导致血液流动性变差、心肺功能降低,更容易发展为气虚血瘀体质。

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心率要达到170-年龄/分钟,且全身微微出汗即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