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齐家平国 2019-12-08

《金锁记》是张爱玲结合了中国旧小说与西洋小说的叙述手法和对道德意义的深刻描绘,大胆地揭露了锁在封建思想下的女性遭遇,加上个人独特的文字风格,因而历来被推为代表作品,这是无可置疑的了。

傅雷和夏志清曾将此部作品视为中国文学的巅峰。傅雷称赞它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夏志清赞赏它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并高度评价张爱玲的眼光和作品技巧。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七巧这个角色

要看《金锁记》的精髓,亦不得不看张爱玲于二十年后重写的《怨女》。虽说《金锁记》已勾勒出七巧的轮廓,但张爱玲重新谱以这个人物更深一层的生命。

以全新的层面去描绘,重新发展另一个为在社会压力下自我求存而采用自我毁灭的悲剧故事。

《金锁记》一开始就用插叙的手法直接引入故事,由两个丫嬛深夜的对话交待七巧的出身,让读者立刻感受到她在姜家被奚落孤立的处境,不免对她产生怜悯之心。但是越往下看,就发七巧这个悲剧人物的作为,就无法对她给于苟同了。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七巧是张爱玲声称笔下唯一彻底的人物,究竟如何彻底,以下我们来细细考究《金锁记》。

七巧的处境一直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赵姨娘,赵姨娘在红楼梦里众人眼里是个偏房侧室,因为生了儿子所以才能在贾家占有一席之地,赵姨娘口无遮拦,处处惹人生厌,太太小姐们觉得她粗鄙,赵姨娘只有靠自己发声,争取自己的权益。

她们所身处的状况是一种「错位」,在封建传统当中力争上游的女性,是可憎的。她们凭借着婚姻获取了原本身份地位不可能得到的权势财富,这是在传统社会当中唯一合法的方式,但是她们的处境仍是艰难,因为这种非分之想,使得旁人看不起她们。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七巧的悲剧却是无奈的,她并没有办法去主宰自己的命运,悲剧的根源也一直处在于她的本性中,她永远无法摆脱悲剧的嘲弄与布置

虽然,《金锁记》的重心人物由前半段的七巧转去她的女儿长安身上,但从长安所挣脱不了的枷锁的层面上,一样可以让人感受到七巧散发的影响力。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从《金锁记》延伸开,亦不可忽视整个故事的表现手法。

张爱玲写《金锁记》的技巧是成熟的,整个故事节奏时徐时疾,时而采用类似电影蒙太奇式的手法,让情境呈现多样化的视觉。就如七巧伫立在房里臆想那段描述,她凝视镜子,刚看一走眼,情境依旧,但景物已更易。短短百余字,道尽了岁月的流逝。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以女性主义的眼光来看,七巧正是父权制下的牺牲者,不仅如此长白与长安也同样是如此。

这不是说张爱玲就是女性主义者,而是在《金锁记》当中彰显的正是一种父权制体系的压迫,使得七巧无法找到生命的出口,形成她一生的悲剧。

张爱玲巧妙地使用「金锁」做为篇名,恰恰好说明了七巧的一生,一个荣华富贵的人生锁住了一个女人的一辈子,不论是身体或是心灵都逃不出这黄金打造的牢笼,最后这个牢笼成为她护卫自己最好的武器。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金锁记》和《怨女》的爱与欲,是相互交融交错的。它显现一个追求爱情向往爱情的纯真的同时,也体现了一个纠缠在人性的欲望下无法自拔,一直沉沦的人生。

七巧和银娣是锁住了,但非只是自己,也让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更清楚看见内心中那个自己,如何在道德在论理的束缚下重重锁住了人性真善的灵魂

这是张爱玲想通过七巧表达的情感真谛。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大量出现的月亮意象

月亮的意象不断地重覆出现在《金锁记》当中,月亮似是七巧的化身。

《金锁记》的一开头场景就是月亮,张爱玲采用倒叙法,「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像一个说书人般,将时间空间拉回到三十年前的月亮,造成一种时空上的距离感。

接着她又挑起读者的欲望,「我们也许没赶上自见三十年前的月亮。」

想知道三十年前的月亮究竟是怎么样?底下不直接说月亮如何,而是分别透过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眼光去看:「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犹如我们去看曹七巧的故事,我们不曾经历,只能想像这是一个感伤、陈旧而迷糊的陈年往事。但是对于故事的主人翁来说,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所谓的老年人就是七巧本人了。在开头的这一段,虽然描写的是夜色,但是已经先行描写了七巧的心境,成为故事的基调。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月亮和七巧几乎不同时出场,月亮仿佛是七巧的幽灵,当主角登场时,月亮就要主动退场,这样的更替是相当明显。

“天就快亮了。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深了下去...”

月沉之后,七巧本人终于在故事中出场。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当长安因为母亲要去学校闹事时,心里知道这个她丢不起这个脸,但是又无力阻止母亲到学校去,当她独自吹起口琴时,就出现了这么一幕:

“窗格子里,月亮从云里出来了。墨灰的天,几点疎星,模糊的状月,像石印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

在这个场景里,呼应了长安的心境。原本长安可以有一点自由在学校里呼吸,也许就像是星星一样,可以在黑暗中独自发光,但是奈何月亮从云里出来,相形之下,她无力对抗,长安只好放弃她的所爱,继续待在母亲的阴影之下。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对芝寿而言,月亮就更是可怕,七巧千方百计紧紧地想要捉住长安,要求长白帮她烧烟,这时候利用月亮将七巧的形象写得淋漓尽致。

当芝寿在七巧的制压之下,无法做出任何的反抗时,月亮也变得更庞大,更无法抵抗。

「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天都好,高高的一轮满月,万里无云,像是黑漆天上的一个白太阳。遍地的蓝影子,帐顶上也是蓝影子,她的一双脚也在那死寂的影子里。」

七巧仿佛无所不在地笼罩着芝寿,像太阳的月亮,她世界的主宰。这时,芝寿想要自己了结自己的生命,虽然没有行动,但是与死无异。月光(七巧)的统治下,芝寿就似是死人。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最后,却以月沉人死做结,与开头的月亮相为呼应。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也完不了。”

为何完不了?因为月亮还是再度升起,虽然七巧已死,但是故事还是在继续,在故事的最后留了一个尾巴,长安与男人买吊袜带的传言。长安带着七巧的阴影,是否能追求到属于她自己的生活呢?

张爱玲采用月亮为通篇贯穿的意象,回应到文章最开头提到的她认为七巧是她笔下唯一彻底的人物,七巧的彻底仿佛是夜空中孤悬的一盏昏月,生处在黑暗的环境当中,独自发光,孤单,疯狂,凄凉,且始终如一。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金锁的含义

从片名「金锁记」字面上的意思解读来看,主角七巧终其一生都被金钱所锁住,而此为金钱的锁—即对金钱的欲望。

首先可以追溯至七巧嫁入姜家这桩不如意的婚姻,即使七巧百般不愿意,她还是因为利益被家人嫁入姜家,从此开启她被金钱捆锁的一生。在姜家受到的百般冷眼,种种冷嘲热讽,渐渐扭曲了七巧,在老太太过世后的分家产大会上,她不惜跟九老太爷太吵大闹,在众人前丢人现眼,只为了争取更多的遗产。

然而,在这之前因没有钱而被众人瞧不起的她,在分得家产后,反而变得对金钱更为执着。她自卑的心态并没有在有钱后获得补偿,甚至渐渐转为对财产的不放心,对所有接近她家人的人都满怀敌意,从出自善意陪长安长白一块玩的曹春熹,到来向长安提亲的人家,七巧总是怀疑是为了贪她的钱,而将他人拒之千里之外。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而除了「金钱的锁 」之外,七巧的一生还被其他许许多多的锁捆住。

「婚姻的锁」注定了她的一生。《金锁记》全篇其实都在说旧时代的女性深深为当时的婚姻制度所制约。即使百般不如意,七巧还是必须接受这桩家人为她决定的婚姻,且一旦步入婚姻,女人的一生似乎就与夫家息息相关,注定有个结局,再没有转圜的余地。

再是「阶级的锁」,从篇头婢女们的对话即可发现,因七巧的出生不如人,连下人也瞧不起她,在言语中对她种种讥讽;妯娌间也是如此,出生较高贵的大奶奶与三奶奶,虽不在言语中对七巧冷嘲热讽,但明显的冷淡与疏离,却是如一把无形的剑,比言语更为伤人。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还有「感情的锁」,十几岁的少女正是含苞待放的年纪,对爱情自然多有向往,七巧却必须因利益被强迫嫁入姜家,嫁给一个半身不遂如同活死人般的男人,那对感情的七彩幻想,也因此蒙上厚厚一层尘埃。

季泽于她,正如同一丝曙光般,带给七巧一丝对爱情的渴望,然而随着季泽的拒绝,分家之后的决裂,七巧心中那唯一美好的地方也死去,感情无从宣泄的她,只能将之投射到她生命中剩下的唯一一个男人—儿子长白。

更因对儿子这种病态的情感,造成儿子与媳妇两人的婚姻生活也不甚圆满。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最后,是七巧最为致命的「个性的锁」。

据她嫂嫂所说:

“我们这位姑奶奶怎么换了个人?没出嫁的时候不过要强些,嘴头上琐碎些,就连后来我们去瞧她,虽是比前暴躁些,也还有个分寸,不似如今疯疯傻傻,说话有一句没一句,就没一点儿得人心的地方。”

我们可得知七巧本是性格较刚烈之人,而在婚姻、家庭、感情上的种种折磨,更触发七巧内心深处的自卑,自卑更是她对金钱贪恋的引爆点,种种不如意、孤独、冲突、悔恨,悲剧的色彩交织成了七巧被锁禁锢的一生。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京剧版的添花

京剧剧本改编自张爱玲同名小说,由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与赵雪君联手编剧,故事以曹七巧扭曲变态的畸形人生为轴线,但并未如原著那样按时间顺序呈现。

而是节选主人翁生命中的重大事件,着重表现曹七巧被丈夫以金钱锁住了身体与自由;小叔季泽总是去无踪,扰乱七巧心中一池春水;而那位时常以幻影之姿出现在七巧想像中的中药铺小刘,则是象征着七巧永远不可再回头的选择。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王安祈在《绛唇珠袖两寂寞》一书中指出:

“张爱玲笔下这位由压抑怒怨至于扭曲、甚至变态之后犹能展现「疯子的审慎与机制」的彻底人物,不仅使魏海敏唱念做打的功夫充分发挥,也必能将成熟的魏海敏推上颠峰。”

导演李小平以「虚实交错、时空叠映」手法,藉由舞台上一座仅有半个空框的镜子,镜像反射人物内心纠结事项。着意于中文的语言,营造此剧的氛围。戏文的咬字,或唱或念,本身就蕴含抑扬顿挫的音乐旋律。他认为,张爱玲小说辛辣的语言,除了京剧演员能够完美体现外,一般的舞台剧大概很难淋漓尽致的呈现。

也确实,京剧版的《金锁记》确实诠释了这一点。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1986年《欲望城国》野心贪婪的马克白夫人,1994年《楼兰女》恨夫杀子的米蒂亚,2003年《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泼辣凶狠的王熙凤,到2006年的《金锁记》个性扭曲的曹七巧,魏海敏用高难度的角色,一次次试炼自己,带着传统深厚的底子,精准地创造出京剧版的曹七巧。

魏海敏扎实的口齿功夫,精湛传神的演绎曹七巧,更贴切展现「曹七巧最后只存一张利口毒舌,成日说着无意义但句句伤人刺耳的言语,藉由这些言语,七巧吸允着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力,如同小说中推至腋下的翠镯般,逐渐萎缩乃至彻底干枯」。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魏海敏以她精湛的梅派青衣底子挑战七巧「可怜、可爱、可恶、可恨」的悲剧性角色。

她说:“《金锁记》是我从事表演工作三十余年,挑战性最高的一出戏。”

让她从排戏到演出,不断揣摩曹七巧的个性、行事风格......在那样的时代、那样不友善的环境,曹七巧如何自处?她该如何挣得一切?又如何将一切毁去?

就连我这种不常喜京剧的人都爱上了这部戏。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是一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戏,不论是极具巧思的场景、缱绻幽深的音乐,或是台上演员的身段。尤其是结尾小刘那句“自从你一步一步的踏进姜家,此生与我,再无瓜葛。”说明了一切的悲凄皆是曹七巧所选择的。

虽有部分改编,却也将《金锁记》完整深刻的表现出来,十分令人动容。

浅谈张爱玲《金锁记》:是什么锁住了七巧的一生?

再看《金锁记》,真的感触颇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