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学[问现在症]-问周身不适:身重、身痒、麻木、拘挛、乏力 20190731-05

 henguha8uguf0k 2019-12-08

本文是湖湘名中医陈厚忠医师7月31日讲中医问现在症”的第5篇,主要讲了身重、身痒、麻木、拘挛、乏力等症状的问诊,特别强调了要麻与木的差异。“厚德仁心”公众号后续将陆续发布文章讲《中医诊断学》,敬请关注。

温馨提示:全文约1600字。文章开头有全文语音版,您可以边听边学。

问胸腹不适
07
身重

       身重是指自觉身体沉重的症状,主要与水湿泛滥及气虚不运有关。

  • 身重,脘闷苔腻,多因湿困脾阳及阻滞经络所致。

  • 身重,浮肿,系水湿泛溢肌肤所致。

  • 身重,嗜卧,疲乏,多因脾气虚,不能运化精微布达四肢、肌肉所致。

  • 热病后期见身重乏力,多系邪热耗伤气阴,形体失养所致。

08
身痒

      所谓身痒是指患者自觉全身皮肤瘙痒不适的表现,多由风邪袭表、血虚风燥、湿热浸淫等所致。多见于风疹、瘾疹、疮疥、黄疸等疾患。

      为什么会痒,痒属皮肤病,肺主皮毛,肺主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还有,为什么会发生过敏?是肠道的淤堵导致的,不能够代谢排出来的就会往气往血走。肺主气,心主血,所以我们这里来看,用丹参、石菖蒲等药对的次数较多,为什么?因为“诸痛疮疡皆属于心”,我们现在这里还发现一点,就是从肠道,让邪有出路,就是要通大便,肺与大肠相表里,不通大便解决不了问题,大便小便通肠都是给邪以出路,所以这个治疗皮肤病的思路一下就出来了,所以你们照我这个思路去治疗,没有消不了的,所以治就治这里,学就是学这些。

       现在的皮肤病,身痒的很多,我们如果哪个在皮肤病方面能够有所建树,我相信这个医生的水平不简单。我们这里治疗皮肤病的效果比较好,皮肤病包括痤疮、瘙痒、神经性皮炎、西医的湿疹、过敏性皮炎,这个我在这里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今后慢慢整理,欢迎你们参加。

09
麻木

       这是一个大问题,是指患者自觉皮肤发麻,或者肌肤感觉减退,甚至消失的症状。麻木亦称不仁,多见于头面、四肢等部位。麻木有虚实之别,气血亏虚、风寒入络、肝风内动、风痰阻络、痰湿或淤血阻络等皆可引起麻木,其主要病机在于肌肤、筋脉失养。《丹溪手镜·不仁》认为:“由气血虚少,邪气壅盛,正气不能通行而致也”。其实麻为气虚,木为血瘀。

       颜面麻木,伴有口眼㖞斜,多为风邪阻络,见于中风的中络证。今天我们就接诊了一位面神经麻痹、面瘫的患者,起病有几天了,这个人的父亲我认识,听说他父亲是因这个病死的,所以他非常焦急,今天给他开了一个“四物汤合一个“牵正散

       四肢麻木的我们今天看了多个,有个女的讲她骑摩托车时手都麻木。我认为是血虚了。四肢麻木,活动正常,伴有关节痛等,多为寒湿阻滞,可见于痹病。四肢麻木,痿废不用,多为脾胃虚弱,可见于痿病,这个我们这里经常有,就是下肢麻木踩在地上没感觉,西医名为多发性神经炎,起码要三个月以上才能够治愈。要坚持治疗,现阶段这里有四五位患者在这里治疗,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这里我要重申一下,就是什么叫做麻?什么叫做木?什么叫做麻木?我认为麻是浅表的神经末梢,是络脉发生故障了,麻是抓紧时不知道感觉,木是(深层的)捏起来不知道痛。所以有的患者只麻不木;有的发木;有的麻木均存在。没有分析观察到这个程度,不能论麻木。教材上也没有讲。我们在临床中间经常遇到,这个麻木在临床中间很难治,特别是中风的患者或中风的先兆,以及中风后,都有麻木的。经脉痹阻,气血不荣,络脉阻滞,是导致这个情况的主因。

10
    拘挛

       是指手足筋肉挛急不舒,屈伸不利的症状。多因寒邪凝滞或气血亏虚,筋脉失养所致。《灵枢。邪客》云:“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则伤经络骨节,机关不得屈伸,故拘挛也”。就是俗话曰“扯鸡爪风”一样,抽筋的样子,这是我的理解,这个临床上也较多。我们这里治疗抽筋,第一个就是淫羊藿、伸筋草这个“药对”(更多药对,请点击本链接查看  跟师学医记13:常用药配伍 1),第二个就是木瓜,酸入肺,第三个就是《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能解痉,合在一起加减,疗效尚佳。当然还须辨证用药。

11
   乏力

       是指患者自觉肢体懈怠,疲乏无力的表现。其基本病机是气血亏虚或湿困阳气所致。乏力,神疲气短,倦怠懒言,动则益甚,舌淡脉弱,多为气虚。乏力,头晕,心悸气短,伴面色无华,多为气血亏虚。乏力身重,困倦,或伴纳呆脘痞,苔腻脉濡多为湿困;若伴面色萎黄,便溏或稀便,食少腹胀,多为脾虚湿盛。

相关拓展阅读: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之“望诊”-皮肤湿疹、疮疡、痤疮的诊断与治疗20190626-07

晓庆跟诊日记22:温胆汤的应用

陈厚忠讲中医诊断之“望诊”——头部望诊,面瘫的用药20190612-05

小编备注

陈老师讲课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十版《中医诊断学》为纲。点击左图放大查看书籍详情。

如果您希望系统地学习,建议您自行准备该书,配合老师的讲课坚持学习,相信您的用心学习,在《中医诊断学》全部讲课学习完成后,会有特别的进步!

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