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文豪鲁迅与沈从文为何老死不相往来

 江山携手 2019-12-08
沈从文于1902年12月28日生于湖南凤凰县,他从1924年便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写下《边城》《湘西》等优秀作品,在国内外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他的作品曾被翻译英国、日本等40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还曾经被选进英国、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大学课本中,甚至是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此外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造诣,在历史学、考古学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因此世人普遍认为他与鲁迅先生一样,都是20世纪极为出色的大文学家,但他与鲁迅先生俩人却没有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反而是一生交恶、反目成仇,这究竟是为何?
两个人之间的交恶其源于一场误会,这场误会与一封信件有关。
在1925年的春夏之交时,当时已在文坛上享有极高赞誉和文学地位的鲁迅收到了一封来信,这是一封求助信,信件的大致内容是——我(寄信人)只是一个弱女子,如今生活极为贫困,不知该如何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如今我在北京漂泊多年,但还是没有找到任何出路,想请鲁迅先生帮我找一个能赚钱吃饭的地方,哪怕是报社或者书店的印刷工人职位都可以。
以鲁迅先生当时的影响力,这个忙自然是可以帮到的,可惜当时刚发生了“欧阳兰事件”——有人冒充欧阳兰的名字向鲁迅先生写信求助,因此,鲁迅当时在收到这第二封求助信的时候起了疑心,他托熟人四处打听寄信人是谁,而后学生孙伏园告知鲁迅,这一封信的笔记非常像休芸芸,但休芸芸是个男的,不是女的。
此处提及的休芸芸正是当时沈从文的笔名,当时的沈从文正在北京漂泊多年,那是他一生中最贫困交加的时候,因此他只能用休芸芸这个名字向各大报刊投稿,赚取一些稿费,鲁迅先生自然也是知道休芸芸是沈从文的笔名。但那封信实际上是丁玲写的,当时的丁玲也处于生活非常拮据的状态,因此想向鲁迅先生求助,于是写下了这封求助信,怎知却造成了一场极大的误会。
而孙伏园之所以会把丁玲的笔迹误认成是沈从文的原因是,沈从文和丁玲两人都喜欢用硬笔在窄行稿纸上写密密麻麻的小字,因此字里行间的疏密以及涂抹勾勒的方式非常相似,再加上他们的字都有女性的那种秀气,因此在外人眼中看不出明显的区别。
鲁迅先生听了学生孙伏园的话后信以为真,他认为沈从文这是在冒充女人戏弄他,气愤至极。无巧不成书,当时正在追求丁玲的胡也频恰好又在这个节骨眼上来拜访鲁迅,想向鲁迅先生请教如何编辑文学刊物。
他来到了鲁迅先生的住所,先把名片投了进去,怎知鲁迅一看见名片上印着的字样却勃然大怒——胡也频的名片上印着“丁玲的弟弟”,这是当时胡也频为了讨丁玲欢心而写上的。鲁迅先生愤怒的原因在于,他先前收到的丁宁的信是假的,现在又来了个“丁玲的弟弟”,显然是有人想戏弄他,他愤怒的对佣人说:“告知外面那人我不在家!”于是胡也频只能离开。
鲁迅先生从未让人这般戏弄过,他把账都算到了沈从文身上,曾在写给朋友的信件和日记中都用了极其尖刻犀利的言辞讽刺和挖苦沈从文,沈从文得知此事后自然也是无奈又生气,他认为自己平白无故被冤枉又受了辱骂,实在不该。
于是他也在自己的作品中回击鲁迅,而后来鲁迅又从朋友处打听到确实有丁玲这个人且当年的信件也是真的,鲁迅心中的疑团和愤怒,这才涣然冰释。
但后来不知鲁迅先生是否疏忽大意,他并没有向沈从文道歉,沈从文自然也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于是这两大文豪一生都没有任何友好交谈,一直保持着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
任何误会若不及时澄清和解释,都会慢慢得酿成更大的误会,鲁迅先生和沈从文的交恶就是最好的例子,俩人虽都是文学大师,但毕竟也并非完人,此事在这就不做任何对错评判。
参考文献:
《关于鲁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