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子奇 从左至右分别为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 正定人常这样说起自己的家乡,“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楼”,这讲的就是正定城内重要的古建筑。 开元寺内除了钟楼还有一座平面方形的砖塔,这便是正定“九楼四塔八大寺”中四塔之一的须弥塔。须弥塔塔身青砖垒砌不做装饰,叠涩出檐,造型古朴。不过虽然开元寺砖塔的形制看来颇早,其实现存的塔身是在旧塔坍塌后于清代康熙初年重修的,在正定四塔中是最年轻的一处。其余三座塔分别是天宁寺凌霄塔、广惠寺华塔和临济寺澄灵塔。 天宁寺凌霄塔位于隆兴寺之西,宋代称为“慧光塔”,今又俗称木塔,平面八角形,共九级,高41米。塔上部为全木结构,下部则为砖木混合结构。广惠寺华塔地处南大街之东,又叫作“花塔”,得名于塔的形制。塔身平面作八角形,第一层四面又另加扁六角形的小室,第三层平坐以上为一圆锥形的塔身,其上泥塑有单层塔、狮、象、力士、菩萨等,密密麻麻,使塔身状若花束,极具特色。临济寺在广惠寺之北,是临济宗的祖庭。临济宗是禅宗重要的一个支派,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一席之地。临济寺澄灵塔是一座八角九级密檐式塔,高30.47米,造型挺拔俊秀,斗栱布置别具匠心,是金代佛塔的典型之一。 这四座塔,沿着正定南大街一线排开,遥相呼应,撑起了古城的天际线。位于最北处的天宁寺凌霄塔,占据了古城的制高点,最为高大。登临其上,东可俯瞰隆兴寺,西可遥望县文庙,南可将其余三塔尽收眼底,伴着塔上金铎随风传来的阵阵铃声,眼前这些建筑、这座城就好像收藏了千余年的时光,又“哗地”一下子摊开来展现在你的眼前。若你徐徐走近她们,与其对视,她们似乎又向你慢慢述说那历史。 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是寺中现存最大、最重要的建筑,它有着十字形的平面,重檐歇山样式的屋顶 看,隆兴寺天王殿那宋代雄劲的斗栱间分布着的一攒攒清式斗栱,分明在向你倾吐她历史上曾经修缮的过往。走向寺内迈上大觉六师殿的残基,遥想当年一座宋代伟构的旧貌,却又扼腕历史无情地剥夺了她的生命。寺内一对高阁——转轮藏殿和慈氏阁——犹如一对双胞胎姊妹,不由令人在殿外静静伫立仔细打量她们的区别;而分别走入殿内却豁然看到内部结构的不同,尤其是转轮藏殿为了安排硕大的转轮藏调整了梁架的安排,内柱向左右移动加上使用弯曲的梁栿,结构的精巧使人拍手称快,不禁由衷佩服当年那个负责营建藏殿的匠师,心底暗自赞叹。还有转轮藏,其实是古代存放经卷的经橱,但国内现存可以转动的轮藏实例甚少。环绕经藏,仿佛走在千百年来那些信众之中,闭上眼睛,又似隐约还能闻得见藏中经卷的墨香。大悲阁前月台东侧,立着书法史上那通赫赫有名的隋开皇六年(586)的“龙藏寺碑”,引颈贴近碑身,心思便悠游于笔画之间。然而,最使人难忘的还是第一次走进摩尼殿的那个刹那。那是一个初夏的正午,穿过抱厦走入殿中,殿外的喧嚣和刺眼的阳光便一下子被舍在身后,高耸的内柱,满堂的壁塑,略微昏暗的光线连同忽然凉下来的温度,好似一壶冰水从天灵浇下,突然将时间也凝结了,久久才缓过神来。反复流连后,迈出摩尼殿后那个回首,又和水月观音对视,一足下垂,一足踞起,身微前倾,面容和蔼,令人动容。 是的,这样的正定城,如此多的古建筑,如何能令人不向往呢!游过之后,真心爱着中国古代建筑与艺术的人,一定会与她们产生共鸣,也难怪梁思成先生觉得“收获却意外的圆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