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 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从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除了主要与绝经和老年有关的原发性骨质疏松外,还可能由多种疾病和药物引起.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它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最多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2017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中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 下面由我院内分泌科主任李玉坤讲述骨质疏松的症状和防治原则: 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引起脊椎的支撑能力下降而变弯变薄,于是个子就矮了。 疼痛 患者可有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负荷增加时疼痛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及行走有困难。 脊柱变形 骨质疏松可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出现驼背,胸廓畸形,腹部受压,影响心肺功能等。 骨折 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如从站高或小于站高跌倒或因其他日常活动而发生的骨折。 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或称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的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部位是椎体、髋部、前臂远端、肱骨近端和骨盆。其中最常见的是椎体骨折,髋部骨折是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高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男性一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性高于前列腺癌。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明显增加患者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如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20%患者会死于各种并发症,约50%患者致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且,骨质疏松症及骨折的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花费,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 值得强调的是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治疗和康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距离“骨质疏松”有多远呢。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OF)1分钟骨质疏松危险因素测试题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
举例来说,一个70岁的人,体重60公斤,那她的骨质疏松风险指数就是(60-70)×0.2=-2,说明他处于中风险阶段。 通过戒除不良饮食习惯,增加钙摄入,参加适量运动,增加日照等方法,在年轻时增加骨量,提高骨峰值;中年时期延缓骨量丢失,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老年时预防发生第一次骨折,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等方式来治疗骨质疏松。 供 稿:内分泌二科 编 绘:网络宣传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