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作性晕厥验案(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愈消方)

 踏遍青山的中医 2019-12-08

王XX,男,64岁

2016年4月7日首诊

主诉:间断晕厥发作10年,加重伴脘胀痞硬2月

现病史:患者十年来间断发作晕厥,共7-8次,每次20s,意识丧失,但无抽搐及二便失禁,清醒后如常人。近2月来病情加重,脘胀痞硬,起床或咳嗽即晕厥,坐位时气短,站立即头昏、无力,不能正常生活,测心率40次/分。

高血压病、糖尿病、陈旧性心梗、脑梗史,睾丸积液病史。左侧甲状腺冷结节切除术后。

检查:2014年10月动态心电图holter:窦性心动过缓,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频发房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无2s以上停搏。2009年超声心动图UCG,左室顺应性降低。

刻下:咳嗽泡沫样痰,活动后喘息胸闷,不能上二楼。脘腹胀痞硬满,排便不尽,下肢凹陷性水肿。BP:150/90mmhg, HR:45bpm

舌脉:舌质暗苔白腻,脉沉细短

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晕厥、心功能III级

辨证:水气凌心,气陷血瘀

治法:温阳化饮,升陷祛瘀

方药: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愈消方

桂枝15、炙甘草10、生姜15g、大枣15g、麻黄6g、黑附子15g、细辛6g、生黄芪30、三棱12、莪术15g、天花粉30、僵蚕30、苍术30、鸡内金15、山萸肉15g、五味子10g、厚朴15g、杏仁10、炮姜15g、香加皮3g
 十四剂

2016-4-18二诊

腹胀脘痞大减,晕厥、咳喘显减,泡沫减,可进行日常活动,可上二楼,脉细微,舌质暗苔白腻。BP150/65mmgh

上方,加红景天30、生杜仲15

2016-5-9三诊

咳喘减未除,痰少难咯,晕厥减未除,下肢冷,下肢痉挛,足麻、自汗。BP151/59mmgh,HR43次/分。

ECG示,PR间期0.3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陈旧性心梗(OMI)

脉沉细寸弱,舌质紫苔白腻

原方合芍药甘草汤、瓜蒌薤白半夏汤

改:生麻黄8g、黑附子30g(先煎40分钟)、细辛8g、

增:仙灵脾15g、仙茅6g、全瓜蒌30g、薤白30g、法半夏30g、水蛭10g、白芍30g  七剂

2016-5-16四诊

咳嗽又减,晕厥减未除,足麻、腿肿,BP158/60mmgh,HR44bpm。原方改细辛10g、熟地15g、山萸肉15g、茯苓15g、海浮石30g

2016-5-23五诊

咳嗽渐平、晕厥消失,BP145/60mmgh。原方改细辛12g、仙灵脾30g、全蝎粉3g

2016-5-30六诊

下肢痉挛减,足麻,BP145/58mmgh,HR40bpm,原方改细辛15g、麻黄10g、威灵仙15g、红景天40g、灵芝6g

2016-6-6七诊

头晕耳鸣,无晕厥,痰少难咯,胸痞痛。脉沉细短、苔腻质暗。BP139/60mmhg,HR44bpm

略作加减巩固。

2016-6-13八诊

胸痞,无晕厥,痰少白沫。
BP156/61mmgh。略作加减巩固。

十四剂

2年来间断以下肢无力、痉挛、足趾麻、背凉、气短等就诊。

头晕轻,再无晕厥发作。

2017-1-5查BP138/56mmhg,HR46bpm

讨论 
患者因晕厥发作就诊,西医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晕厥、心功能级,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愈消方治疗一个半月左右黑蒙消失,此后2年一直未复发。

晕厥是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该患者晕厥的因素是综合性的,有三方面的因素:

1.   
心动过缓,心脏窦房结功能障碍,陈旧性心梗,°房室传导阻滞,LBBB(双束支阻滞),心衰,心脏泵血功能减退,导致心源性脑缺血。

2.   
糖尿病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病变,导致大脑缺血感知,以及心脏和血管收缩反射失常。

3.   
咳嗽和体位变化诱发反射性晕厥,咳嗽引起胸腔压力变化和迷走神经的牵张,可以导致射血量进一步减小和心率进一步减慢。直立位下肢淤血,而大脑局部供血减少。

但3是诱因,2是基础病变,核心是心源性晕厥。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言“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灵枢·营卫生会》“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伤寒论》载“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

晕厥病机可以因阳气虚损、外泄,无力推动血行,亦可因气机逆乱不能接续。心为君主之官、为阳中之太阳、主血脉,肺为相傅之官、主气而朝百脉,心肺二官病,气血生发失常,血脉运行失施,不能上达精明之府,则眩扑脱绝不知人。尤以早晨阴阳交替之时或身体由卧转立位(阴位转阳位),阳气不能上升或达表以施卫气推动经脉营气运行机能,导致气血运行中断,或咳嗽之际宗气外泄,无力推动心肺气血运行,或排尿之时,气机下陷,诱发此症。

患者首诊之际水气犯溢,泡沫样痰,脘腹胀痞硬满,下肢水肿,《金匮要略·水气病篇》“浮肿,腹如鼓,喘,腹满,胸满“等症均可见,“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以治阳虚水犯,三焦水停,而腹中硬满。舌质暗,脉沉细短,除治之以温药,还当益气以助血行,破瘀消痰浊以畅水道,因此合用愈消方。

复诊果然硬满得消,诸证减轻。处方略作调整巩固。

第三诊开始,见下肢痉挛,足麻、自汗,脉沉细寸弱,舌质紫苔白腻。ECG示,PR间期0.3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陈旧性心梗OMI。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以及水蛭、全蝎等虫类药,以增强通阳化浊搜络之力,合用芍药甘草汤,以治其“自汗、筋惕肉瞤”,且逐渐加温阳之品,六诊时加至细辛15g、麻黄10g、附子30g,另用仙茅、仙灵脾,第五诊(治疗一个半月)后咳嗽渐平,晕厥消失,2年随访亦未复发。

(李进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