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开中风偏瘫康复之谜

 农艺师农场 2019-12-08

 苏凤哲博士后

 揭开中风偏瘫康复之谜

 

    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国医大师路志正亲传弟子,中国名医网首席医学专家。

    苏凤哲教授留法期间进行了多学科医学研究,精通法、日、英三国外语。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作六部。曾获三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及中医科学院优秀博士后成果奖。

    苏凤哲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中风偏瘫等脑病临床工作近30年,他领衔的学术团队研发成果"尾骶骨运动疗法",在治疗中风偏瘫、股骨头坏死、脑瘫、截瘫等肢体运动障碍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已让上万名患者恢复肢体平衡及自主运动能力。

“尾骶骨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康复评估咨询:0532-82725899/82622917

    日前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传来消息,"尾骶骨能量导入与人体下肢运动平衡构建(简称:尾骶骨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研究课题,荣获优秀博士后科研成果奖。国医大师路志正亲传弟子、博士后苏凤哲,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李福海及课题组专家李厚田等历时三年,经过近千例临床对照,得出结论认为:这项成果对中风偏瘫、特别是下肢活动受限的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

    中风偏瘫不是大脑中枢神经出了问题吗?苏教授等专家为何要从下面的尾骨和骶骨开始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分别采访了参与研究的专家。

    下肢能平衡站稳是实现正常走路的第一步

    笔者:一般认为中风偏瘫是大脑神经出了问题,你们怎么会想到通过尾骨和骶骨解决大脑的问题呢?

    苏凤哲(博士后、主任医师):其实想到这个问题也非常偶然。过去医学界都认为偏瘫、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症状是因脑溢血、脑血栓等脑部疾病造成的后遗症,于是所有的研究和治疗都针对脑部神经。接触这类患者多了,我们还发现一个现象,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长期不懈地坚持活动走路的患者康复效果比只靠药物成天呆在家里的患者康复快,效果好!

    笔者:那么我们就让所有患者都好好运动是不是就都可以康复了?

    苏凤哲:谈何容易!这类患者主要的症状就是运动障碍,有很多患者瘫痪在床,根本无法运动。而且还有一个毅力问题,意志坚强的患者康复得快,意志不坚强的患者就康复的慢,甚至无法康复。做为救死扶伤的医生,不能只去治疗那些意志力强的人就放弃其他患者。所以我们就制定了一个目标,"先让患者站稳了、动起来"入手解决治疗难题。

    期间我们也走了很多弯路,甚至在研发专为偏瘫患者使用的运动器械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后来还是瑜伽启发了我们。患者因大脑损伤无法支配肢体平衡、运动造成偏瘫,要想让患者运动就必须先解决平衡,瑜伽在平衡问题上解决的很好,瑜伽有很多高难度动作大脑无法支配,就是利用了尾骶骨平衡原理。

    这个发现表明,在专业方法的指导下,患者可以不通过大脑也能逐渐实现运动平衡,有了来自大脑以外的平衡,让脑中风的患者运动起来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于是我们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到了刺激尾骶骨,通过尾骶骨来支配肢体站立和运动平衡,让患者站稳了,动起来,再通过患者的自主运动反过来刺激脑部神经,加速康复。

    笔者: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为什么刺激尾骶骨就能够唤醒患者平衡肢体的功能?

    李福海(博士后、主任医师):尾骶骨的解剖学词汇源自hieron ostoun (希腊文,意为圣骨),它从医学之父希波格拉底时代开始被人采用,过去我们没有重视它是因为我们单纯的把尾骨和骶骨看成了人类进化的产物。

    笔者:这个我知道,在人类没有站起来之前,是靠尾巴来保持四肢平衡,后来大脑可以替代尾巴平衡四肢了,尾巴就退化了只留下了尾骨和骶骨。

    李福海:是的,虽然人类的尾巴没有了,但是尾骶骨平衡肢体的潜能仍然存在。就像一个王国,中央集权强大了,地方上的职能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一旦中央指挥系统发生重大变故,连接地方的指挥线路中断,地方也随即陷于瘫痪。

    怎样激活尾骶骨--这个地方机构,让其发挥平衡肢体的作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尾骶骨是32对马尾神经集结之处,被誉为"生命之根",主要支配人体下肢运动功能。运用我们已知的医疗手段刺激、养护这部分神经,使尾骶骨发挥作用,让中风偏瘫病人在自主运动时获得平衡。这样就完成了我们治疗的第一步--让患者站稳了,动起来!

    李厚田(课题组专家、主任医师):在这部分的研究中,苏凤哲和李福海两位博士后发挥了各自的特长。苏凤哲教授曾经留学法国攻读医学博士,后来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读中医学博士后。李福海博士后目前正在中医科学院从事中医脑病方面的研究,两位专家集合了国内外最顶尖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对中风偏瘫这一世界性难题的解决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尾骶骨运动疗法"也必将把中风偏瘫患者及家庭从痛苦的泥潭中解救出来,重拾天伦之乐!

    从目前对青岛患者的临床观察:经过专家们康复评估后认为可以运用"尾骶骨运动疗法"治疗的患者,特别是下肢瘫痪的患者,在10天左右就明显改善肢体感觉,出现自主运动的迹象。笔者:10天,也太神奇了吧?李厚田:没错!我们对临床效果很有把握,前段时间因脑溢血抢救过来的青岛患者刘盛军,用他自己的话说,以前自己不能吃、不能动,哪是人过的日子!后来经朋友托熟人找到苏教授,用我们的疗法治,也就10天就能下床站稳了,你说快不快,到一个月的时候,左上肢就可以抬到头部以上,扔掉拐杖也能自己走上几百米,后来他一直非常配合治疗,现在自己能一次走上3公里呢!

打通指挥补给线实现脑中风完全康复

    笔者:患者能够下床站稳、迈开腿了,是不是就可以认为治疗结束了呢?李福海:不是的!这仅仅是我们治疗的开始。如前所说,地方虽然有了一定的自主管理功能,但是如果不能够迅速打通与中央的指挥补给线,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同样,患者的肢体运动如果不能联通大脑指挥系统,就不能实现全面康复。对患者而言就是让他们通过运动刺激,实现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

    笔者:我知道很多动物有自我修复的功能,比如蜥蜴尾巴掉了可以自己长出来,人类也有自我修复功能吗?

    苏凤哲:人类本来有自我修复功能,由于医疗科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外在的治疗手段,人体自愈功能逐渐消退,更不用说那些中风偏瘫患者,他们烦躁、焦虑,看不到希望,残存的自愈功能也就发挥不了作用了。只要让他运动起来,感觉到了疗效,看到了希望,这部分功能才有可能随之重新启动。

    当患者可以下床迈开步后,通过走路这一简单的运动方式,刺激按摩人体 "第二心脏 "--足部反射区,这种不自主的生理反射,会通过血液、神经等传导,引起腺体和肌肉等器官不自主反应,有效促进整个尾骶骨及以下部位的血液循环,从而带动整体血液组织细胞活跃起来。人体新陈代谢功能越旺盛了,自愈能力就越强大。

    李福海:更重要的是患者运动起来之后就可以很好的配合下一步治疗,我们称之为:打通指挥补给线,这个阶段的治疗还是与尾骨和骶骨有关。刺激尾骶骨部位所产生的信号,将通过脊髓神经直达大脑中枢神经。我们都知道脊髓是为大脑提供营养的,脊柱又是脑部和身体其它部位的桥梁,所以必需建立韵律流畅、内在和谐的由尾骨、骶骨、脊柱一直到颅骨的通道,才能直接对脑部神经发挥作用,才能通过这条通道营养、修复、调节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最终实现中风后遗症运动受限疾病的完全治愈。

强化尾骶骨平衡作用杜绝脑中风反复加重

    笔者:据说长期卧床在家、不出门、也不愿意动弹的患者复发的比例很大,是这样吗?

    李厚田: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神经、肌肉、骨骼等功能逐步衰退,加之足不出户,缺乏社交和社会的尊重与关怀,患者由此产生的生理、心理失常的双重压力导致病情反复恶化。一般来说中风偏瘫患者五年内复发率达70%以上,所以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把自己从偏瘫的泥潭里拖出来。

    正在我们临床中心接受治疗的69岁王桂华,年轻的时候就一直要强、从来不服输。多年高血压病史,未系统用药治疗,3年前发生脑出血,当时左侧肢体运动受限,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还伴有恶心症状,语言功能丧失等症状。跑过大小78家医院,病情不见好转,没有什么起色,原来家里家外一把手,现在天天得靠家人伺候,向来要强的她哪受得了这种强烈的心理落差,让原来挺开朗一人,现在每天阴沉着脸也不说话,时间长了家人觉得她都有点抑郁症的表现了。

    有个接受"尾骶骨运动疗法" 的老病友告知王阿姨家人此疗法疗效显著,王阿姨就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治疗中心。接诊过程中,苏教授详细询问了王桂华的病情。根据王桂华的病情,苏教授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采取具有系统、整体的"尾骶骨运动疗法"

    刚开始王阿姨非常不配合治疗,之前走过那么多家医院不见效,对自己基本已经丧失康复信心了,但是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打通了患者的下肢运动系统,接受治疗第10天,王桂华可以在床上自主翻身了,入院第11天,当我们的专家去做治疗时,王阿姨不再是原来的沉默,不再是原来的抗拒治疗了。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从我们看到王阿姨的笑容重新在脸上绽放的时候,治疗的效果也日益明显。 21天时左上肢可抬过头顶,30天后奇迹出现了,在家人搀扶下,王桂华可以站起来了!全家看到后很是惊讶,但更多的是兴奋,进一步坚定了王阿姨和家人继续治疗下去的信心。

    一个疗程结束后,王桂华出院回家调养休整10天后,办理二次入院接受缓解治疗,住院第8天,王桂华可以使用拐杖走路了,而此时对比首次入院时的她,完全不一样的精神面貌,完全不一样的治疗配合度,住院15天后,家人发现王桂华的语言功能有了明显改善,可以及时反馈家人的简单问话,全家人可高兴坏了。

    当前王桂华正在中风偏瘫治疗中心接受第三个疗程--维持治疗阶段,现在的她和入院时判若两人,性格开朗、满面红光,苏教授近期查房中,王桂华紧紧的握紧苏教授的手,满怀感激和谢意。激动地而又清晰地说道:"苏教授,谢谢你们将我的病治好,没想到我还能恢复到今天这个样子,真是谢谢你。 "

       笔者:我现在听明白了,你们的治疗方法是先通过疗效让患者感受希望,唤醒患者自救,让患者运动起来,再打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指挥补给线,实现肢体和中枢神经的协调统一。请问这套疗法在临床上具体能达到怎样的治疗效果呢?

    李厚田:在研究阶段我们接触过近千名患者,在临床阶段也对一千多位患者进行了疗效验证。如果经课题组专家检查评估,认为可以采用尾骶骨运动疗法的患者,有90%左右可以做到临床治愈。一般来说,治疗10天左右患者躯体感觉明显改善,偏瘫肢体能感觉胀热,下肢出现自主运动的迹象。治疗30天左右患者躯体感觉基本恢复,下肢自主活动力明显增强。治疗90天左右能迈开脚步平衡行走,基本实现生活自理。

    对于那些本来能够站立或只是走路时肢体动作不够协调的患者,治疗起来效果则更快更好,一般20来天就能和正常人一样。

    任何一种疗法都不可能让所有的患者满意,还有10%左右的患者疗效就不那么明显。所以,课题组的专家在治疗之前要对每位中风偏瘫患者进行科学检测,对不适合治疗的患者,专家将提出维持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意见;对那些可以治疗的患者,将进行系统评估治疗,帮助他们重新恢复行动能力。

    我还想特别说一下,苏凤哲博士后团队的"尾骶骨运动疗法",不仅能实现中风偏瘫患者的完全康复,对股骨头坏死、脑瘫、截瘫等运动障碍疾病也具有很好的疗效。

中风偏瘫老人康复训练“五步走”

    第一阶段:坐起训练

    家属在床上放好靠垫,老人用健康一侧上肢支撑,缓慢坐起。开始时,可以半卧位,每天两次,每次尽量坚持5分钟。在坐起训练的同时,还要进行平衡训练。开始时家属要轻轻扶持,以免老人向患侧后外方倾倒;背部不靠,静坐1小时,可让老人坐在床沿,两足着地。

第二阶段:站立前准备训练

    老人坐在床沿上,两腿分开,两脚着地,以手撑床,在上肢支持下,身体慢慢地向左右倾斜,用健康一侧上肢将偏瘫一侧上肢托起,然后以健康一侧下肢托起偏瘫一侧下肢,交替进行。家属扶住老人两上肢肘部,老人两上肢在胸前交叉,老人使自己臀部略离床沿,身体稍向前屈,并向左右两侧做弯腰动作,每次5秒钟。

    第三阶段:站立训练

    家属让老人双脚平行站立,中间有一拳的距离,膝关节不能弯曲或过度伸直,双脚掌完全着地,脚趾不能钩地。每次练习10-20分钟,每天3-5次。老人可以在家属帮助下坐在椅子上,然后,家属以两手支持病人两侧腰部,帮助病人由坐位起立,至病人能自行站立,也可从床上坐位练习站立。

    第四阶段:步行训练

 重度瘫痪者:由家属协助,病人患侧上肢搭在家属肩上,家属一手扶腰,一手拉住病人的手,两人先迈外侧下肢,后迈内侧下肢。如患肢向前迈步有困难时,开始可以先原地踏步,逐渐慢慢练习行走。

    中、轻度瘫痪者:可扶手杖练习。开始阶段手杖先出去一步,第二步患肢迈步,第三步健足跟上。轻度瘫痪者可把手杖及患肢作为一个支点,健足为另一支点,两者交替前进,患肢着力时手杖辅助支撑体重。

    第五阶段:上下台阶训练

    上台阶练习:第一步,健手扶住楼梯栏杆,使体重着力点落在健手上;第二步,健康一侧下肢上台阶,同时家属搀扶病人,避免病人摔倒;第三步,患肢跟上健肢,同时站在一个台阶上。

    下台阶练习:第一步,健手向前扶好;第二步,患侧下肢向下迈一个台阶,此时家属要搀扶好;第三步,健肢迈下台阶。两足站在同一台阶上或三步动作两个支点,家属在旁要注意保护。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2000年,本田发布了一款Asimo 人形行走机器人,他在世界各地表演爬楼梯。看到Asimo 的表演,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奇迹。在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有超级电脑,我们用最好的材料,给机器人最好的程序员,为什么他们的运动还是这么笨拙?再来看看,人能够做什么样的运动呢?当棒球运动员接一个高速飞过来的球时,首先,他要快速奔跑过来,这时,球的飞行速度可能超过每小时100公里,如果他发现自己触不到球,他可以腾空而起,在空中控制自己的姿态,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伸出手接住球,这才是奇迹。然而,大家却熟视无睹不以为然。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为什么人觉得稀松平常的事情,机器人却做不到?作为运动控制的研究者,我们发现,人的运动控制系统还远远未被了解清楚。这方面的研究,就叫感知运动控制,主要是研究我们如何获取信息进而控制身体的运动。一个人走下楼梯,他大脑里需要自动做一些运算,知道楼梯离他有多远,知道应该迈多大步子,这是感知和动作控制的问题。感知运动控制的研究属于交叉学科,这里边涉及神经科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物理学、工程学和康复医学。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在运动过程中,人脑的中枢神经系统首先要向全身的骨骼肌发出指令。但是,麻烦就来了,因为我们有太多的骨骼。我如果拿一杯水送到嘴边,胳膊上十几条肌肉都必须要激活。激活它们的时间先后关系是怎样的,它们之间是怎样协调的,这是典型的控制问题,对工程师来说是难题。如果我喝一点水,瓶子的重量改变了,我的动作结果和环境进行交互以后产生一些变化,神经指令必须也进行改变。这时候运动结果需要重新被感知器官所感知,重新送回中枢系统。同时,感知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因为我们的感知系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一个棒球很快飞过来的时候,在你的视网膜上会看到一个光影,然后逐渐变大。这时,你必须做出一个精确的判断,但是,我们的视野中可能有大量的信息,只有少数的信息是有用的。这就要求大脑处理海量、模糊的信息。对于控制来说,有两个难点,第一是输出,神经指令得控制他要的东西;第二是感知输入,信息太多,而且都是模糊的,中枢神经系统必须做出大量的运算。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神经科学是与感知运动控制联系最紧密的学科。运动控制的神经指令是怎么计算的,在中枢神经系统是怎么表达出来的,哪个脑区控制运动的哪一部分?这都需要神经科学的直接研究。此外,感知系统也是这样,比如视觉,首先你获得的信息要转化成神经信号,再进行分级处理。运动与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很多心理学概念,比如记忆、情感、情绪、动机等都会影响我们感知运动控制,这也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另外一个重要学科是生物力学,生物力学把人看成一个多关节的肢体,首先,运动过程是一个控制各种力的过程,这其中也包括各个关节间的交互力,比如我在台上走,就会与地面有交互力,所以,通过研究力的交互可以了解人脑要控制运动的哪些方面。生物力学可以提供测到运动信号的研究手段,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依据。下一个是工程学,提供了大量有用的数学手段和工程手段来研究生物是怎么运动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一下吧,被动动力机器人没有控制器,不发出主动的控制信号,只是被做得和人体的比例非常像,我们把这种机器人放在很缓的斜坡上,然后松手,机器人就能做出像人一样的行走动作。我们通过机器人进行反推,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的运动控制,以及如果没有神经控制的话人将会如何运动。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用神经信号来控制一个机器,可能吗?其实,对工程师来说,问题非常简单:首先解码那些神经信号,弄清楚神经信号的意义;再把神经信号翻译成机器了解的信号,以控制机器的运动。这是科幻电影经常出现的桥段,但其实已经不是科幻了。

现在,已经有科学家能让猴子控制机械臂喂自己吃东西,而猴子自己一动不动,这是怎么实现的呢?因为猴子大脑的运动中枢被植入了运动电极,电极实时采集了运动信号,然后把信号翻译出来,之后猴子只要动动脑子,就能够控制假肢,坐享其成。曾经有一个重度瘫痪的病人已经被植入了电极,我们用这种方法让他恢复了一定的运动能力。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了解了人体运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就可以把这些应用到帮助病人康复中去。比如帮助那些运动障碍病、中风、小儿麻痹症、帕金森等病的患者。现在,Lokomat康复系统可以把病人像吊在空中一样,通过电脑带动他们在空中走。这样既提供了保护,又让重度瘫痪的病人恢复了运动能力。康复医学的另外一个方面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病人的行为,来了解一些运动控制的基本机理。怎么做到这一点呢?比如说,病人的某个脑区有损伤,就会相应地表现出某种运动障碍,通过总结和观察就能找出是哪个脑区控制运动的哪个方面。

实验室里有项研究是用神经信号来控制机器假肢。什么样的神经信号呢?我们知道肌肉收缩的时候会产生电信号,如果在皮肤表面采集这些电信号,就可以结合电脑来分析这个人的运动意图。之后再用这样的信号来驱动带动力的假肢。假设我们能做到这一点,给截肢病人安装上动力假肢的话,当他想“我要迈腿”,电脑采集到那些残留的肌肉电信号,就能分析出他要迈腿,然后帮忙控制他的机器假肢的动作。这并不科幻,国外已经做出来了,我们也在努力做下肢康复方面的东西。我相信不久的将来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知道,中风病人因为平衡能力低下,所以行走困难。传统的方法是搀扶着病人走,这样费时费力。有人就因此研究出用机器人治疗,用电脑控制的那些机器设备给病人一定的保护,来引导他进行运动康复。但是,这些设备比较昂贵,另外,经过十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和传统的疗效相比,这种方法的疗效一般,没有显著差异。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我们了解到,中风病人一侧身体“控制失灵”,另外一侧却基本没有问题。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他会越来越喜欢用好的一侧,忽视坏的一侧,这就会导致病情的恶化。目前,比较成熟的治疗方法是把健康的那一侧绑起来,迫使病人用坏的那一侧,这叫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这种治疗方法是有效的,会引起脑区的一些变化。目前这种治疗方法只能用于上肢,要想束缚病人的下肢的话,他无法站立和控制平衡。

我们知道,现在的体感游戏比较流行,比如微软的Xbox Kinet、索尼的PS move、任天堂的Wii……等体感游戏能够实时地测到人的运动信号,让病人玩游戏,就能同时锻炼他平衡的能力。另外,它们也很便宜。当然,让病人玩游戏前,还必须改变一些运动信号。这项工作的目标是促进病人用坏的一侧,我们先测量了病人两只腿的控制力和对地面的压力,然后对游戏机的参数进行一些改变。比如,让一个人通过改变重心来玩滑雪游戏,我们用电脑截取、改变运动信号。在病人玩的过程中,我可以改变坏的那只腿的控制力,这样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促使病人用坏的那侧身体。康复叫rehabilitation,那么,通过玩游戏来康复,我们就叫它wii-habilitation。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在美国,不仅给中风病人玩游戏,也给高位截瘫的病人玩过。他们的生活非常痛苦,只有头能动,到病情的后期,病人往往会失去治疗的信心,连头都不想动了,颈部肌肉都会变得僵硬。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先给高位截瘫的病人戴一个帽子,上面有一个发红外光的点,可以实时测出头部运动。当时那个病人很有意思,他整整玩了一个小时,后来,护士告诉我:“今天他真是太高兴了。”在美国做康复疗程,一小时200 美元,而这项康复手段的硬件改动只要花35 美元。我是研究基础科学的,做这些事对我的学术研究没有什么帮助。但有时候做一点小事就能够给人带来快乐,还是非常令人开心的。

拿游戏给病人玩看起来似乎是件很搞笑的事情。但是,我的同事却将这项工作带到了神经科学年会上。我们设计游戏给小儿麻痹症病人玩,除了锻炼他们的运动能力。同时病人的运动数据会实时地传到电脑里,这些数据可以用来判断小儿麻痹的程度,现在,这项工作仍在进行。用神经信号翻译出人的意识,这是神经系统的输出,而感知就是人神经系统的输入。我们要了解感知,要了解感知信息是如何编码的(控制是解码,感知是编码)。如果输入输出的问题都被解决了,想象一下,你坐着不动,就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遨游的景象。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通过上述的这些工作,了解人的感知控制是怎么回事,并希望能帮助有障碍的病人摆脱束缚,重拾健康。此外神经信号也能控制一个外设,比如,外骨骼。穿上机器外衣,你运动,机器也跟着动,机器会给你更大的力量,跋山涉水也不觉得累。“钢铁侠”就是这样的,《蜘蛛侠》里的科学怪人也是如此。让我震撼的是《机械公敌》里的机械人,他们的自主性和动作力相当强,现有技术还差得很远。

中风、偏瘫的恢复方法及原理

而实际应用于中风偏瘫病患恢复中,是同一原理。在辅助病患锻炼恢复过程中,增加病患的条件反射练习,让病患有意识的自我练习。而在恢复过程中首先要保持健康快乐的心理状态,给予病患正面的信心。良好的心理不但可以刺激恢复大脑对神经元的控制,也可以增加病患的心理暗示作用。同时,作为病患的家属也同样要保有乐观的心理状态,因为中风偏瘫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在病患的恢复过程中,病患需要做成千上万次同样的动作,作为病患家属没有耐心信心是不行的。你想,那些奥运冠军不也是日复一日这样做的吗


中风偏瘫的简易康复6法


老年人是脑血管疾病的多发人群,因突发脑血管病而造成偏瘫的患者也比较多见。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人体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出现了运动功能障碍。病情较轻的偏瘫患者尚有较好的站立和行走能力,但在行走时可出现偏瘫步态(其上肢屈曲,下肢伸直,患侧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病情较重的偏瘫患者则常会因一侧肢体失去运动能力而卧床不起。

在发生偏瘫后,大多数患者的情绪都非常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此时患者的家属常会让其整天卧床休息,不进行任何活动和锻炼,担心早活动会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这不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还使功能的恢复变得非常困难。实际上,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偏瘫患者应尽早(最晚不能超过2周)进行功能锻炼,而且功能锻炼进行得越早,其肢体的运动功能就恢复得越好。一般来说,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2~3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出血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可在病情稳定后的1周左右开始进行功能锻炼。偏瘫患者及其家属一定不要错过这个能促使病情更快康复的锻炼时机。

中风偏瘫的简易康复6法

偏瘫康复训练以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防止瘫疾肢体的挛缩、改善身体状况为原则。这里根据偏瘫的特点编制一组适用于偏瘫、截瘫和肌肉萎缩、肌无力等身体状况的简易康复训练方案。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好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操之过急。一般来说,每天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各进行一次训练,锻炼各动作时以身体感觉有一点累为宜。

1.环绕洗脸法:偏瘫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的手,让患侧的手掌展开,然后用健侧手带动患侧的手掌在自己的脸部做模仿洗脸的动作。可先沿顺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再沿逆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每天可做2~3组,做10次为1组。做环绕洗脸的锻炼可使偏瘫患者在大脑中形成和加强控制患侧手的意识。

2.仰卧抬臀法:偏瘫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伸展并放于身体的两边,将双腿屈髋、屈膝,并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然后尽量将自己的臀部上抬,使臀部离开床面10秒钟后再落下。每天可做5~10次,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可屏气。做仰卧抬臀锻炼可增强偏瘫患者的腰肌力量,有利于其站立、转身、行走等功能的恢复。

中风偏瘫的简易康复6法

3.跷腿摆髋法:偏瘫患者取仰卧位,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将健侧的腿放在患侧腿的膝盖上,然后向左右摆动髋部。每天可做2~3组,做20次为1组。做跷腿摆髋锻炼可增加偏瘫患者肢体的协调性和对患肢的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其行走功能的恢复。

4.顶天立地法(一招二式):站式: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手扶固定物,双目微闭,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逐步使身体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有力,牙渐咬紧,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重复做3~5次。卧式:全身放松仰卧后,逐渐使身体越躺越直,头和脚向两端越拉越直,使头部、颈椎、脊柞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重复做3~5次。

5.双手训练法(一招二式):双手张紧: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后逐渐使手掌和手指张开、张紧(无论能否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张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重复做3~5次。双手握固:与前式同,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将手掌变拳逐渐握紧(无论能否握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握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重复做3~5次。

6.双脚训练法(一招二式):张脚趾: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后,逐渐使脚趾张开、张紧(无论能否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张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重复做3~5次。勾脚尖:与前式同,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逐渐把脚尖向内勾紧(无论能否勾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勾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重复做3~5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