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穆:后人空以专制讥秦,殊欠平允

 天穹的雄鹰 2019-12-08

秦并六国,中国史第一次走上全国大统一的路。

此不专因于秦国地势之险塞及其兵力之强盛,而最重要的是当时一般意向所促成。

秦之富强,得东方游仕之力为多,如商鞅、张仪、公孙衍、甘茂、范雎、蔡泽、吕不韦,皆东方人也,彼辈皆不抱狭义的国家观念。

若使东方贵族机体不推翻,当国者尽如平原、信陵、屈原、韩非之徒,平民学者不出头,游仕不发迹,一般民众皆受狭义的贵族政体之支配,则秦人力量便不够并吞东方。

即以始皇一朝相臣言之,相国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丞相王绾、李斯、去疾诸人,似乎全非秦之贵族。

如吕不韦、昌平君、李斯则明属东方人,吕、李明是平民阶级。

秦政府实一东西混合的政府,亦是一贵族与平民合组的政府。

秦藉东方人力得天下,自不能专以秦贵族统治。

故始皇虽为天子,子弟下侪齐民为匹夫,更不封建。

虽系始皇卓识,亦当时情势使然。

秦政府对统一事业,亦大有努力,举其要者,如废封建行郡县。

此种趋势,虽自春秋、战国以来即然,然明白肯定的废封建则自秦始皇统一后始。

时丞相王绾即请立诸子,封王荆、齐、燕诸地,李斯不谓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卒从李斯议。

其后博士齐人淳于越又主封建,谓:“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

丞相李斯力斥之,至为请焚书。

封建、郡县两政体之争论,乃当时最要一大事。

李斯学术上承荀卿,始皇亦本于息战弭兵之见地,不复封建。

秦君臣此番建树,于中国史上政体之跃进有大功绩。

后人空以专制讥秦,殊欠平允。

收军器,堕城郭,决川防,夷险阻,以解消封建时代之武装。

当时国境,皆筑长城为防。

割地裂疆,远者五、六百年,近亦一、二百年。

又有堤防御水,而以邻国为壑。

中国之支杂破碎,固若自古已然。

秦廷努力铲削决通,于中国大一统之形成,良有大功也。

收兵器,铸金人十二,各重二十四万斤。

此盖均为一种弭兵理想之实施。

后人专以专制说之,殊非事实。

又建设首都,移东方豪家十二万户于咸陽,兴建筑。

秦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陽,则咸陽之新建筑,实汇合当时营造艺术之大成也。

其经营陵寝,亦承儒家理论,而藉以充实中央。

于物质上,造成全国共仰之新首都,于统一精神亦殊重要。

巡行郡邑,筑驰道。

始皇凡五巡狩。

车辙马迹遍中国,贾山谓:“秦为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厚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其制度之壮丽可想。

统整各地制度文化风俗。

此观秦各地刻石文辞可知。

又始皇二十六年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问轨,书同文字”,此亦统一工作上极重要之事务。

开拓边境,防御外寇。

此皆为完成大一统的新局面所应有之努力。

大体言之,秦代政治的后面,实有一个高远的理想,秦政不失为顺着时代的要求与趋势而为一种进步的政治。

至于秦以一皇帝高出乎公、卿、守、令百僚之上,固若王室益尊,异乎前轨,然亦事势推迁所必至,非秦君臣处心积虑欲为此以便专制也。

秦廷有集议之制,为两汉所承。

朝廷每逢大事,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

就此种政制风格言之,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

秦代政治的失败,最主要的在其役使民力之逾量。

秦人以耕战立国,全国民众皆充兵役,名曰“黔首”。

惟在战国兵争时代,以军功代贵族,秦民力战于外,归犹得觊功赏。

及天下统一,秦之政治亦渐上文治轨辙,而一面仍恣意役使民众,如五岭戍五十万,长城戍三十万,阿房役七十万;此等皆为苦役,与以前军功得封爵不同。

古代封建小国,四境农民行程相距最远不出三、四日,每冬农隙,为贵族封君服力役三日,往返不过旬日,其事易胜。

秦得天下,尚沿旧制,如以会稽戍渔陽,民间遂为一大苦事。

又有“七科谪”与“闾左戍”,陈胜、吴广即由比起。

秦室本是上古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贵族政府,依然在其不脱贵族阶级的气味下失败,依然失败在平民阶级的手里。

秦之统一与其失败,只是贵族封建转移到平民统一中间之一个过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