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肝;肾;大肠;小肠经;膀胱;心经送给大家一首动漫《只有神知道的世界》里花农酱畅的乐曲 歌词和苦参很符合,“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我看到了一小束光~~~~” “苦参”这味清热燥湿药,以“苦”入名,直指其味,以“参”为名,特指其形状和植物入药部位。其清热燥湿,祛风杀虫:主泻痢、肠风便血、黄疸、小便不利、水肿、带下、阴痒、疥癣、麻风、皮肤瘙痒及湿毒疮疡等病症,其属湿热者。 以上是我们在书上可以读到的有关今天的主角苦参的性味主治,如果我们暂时摒弃已有的认知,通过其生长环境和古人对其“格物”的认知,重新来认识苦参,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吗? 还不明白小熊是如何分析中药的请看前篇: 图片来自网络,苦参野外拍照 苦参,入药部位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多野生于向阳山坡草丛中或半阴半阳坡地草丛中及溪沟边(亲水,亲阳光), 分布于全国各地。其生长不耐旱、不耐涝,需要在肥沃、湿润并且排水性能好的土壤中才能很好的生长。此决定了苦参植株根系亲湿和燥湿的功效。 野生苦参在全国分布广泛,产区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辽宁、河北,特点是在暖、中温带自然生长、植物自主选择环境,顺应季节的印记;而内蒙古、辽宁等地区有家种产区,家种特点是每至花季则摘花以肥根,根系肥了卖的上称,但有效成分可能因此而没有野生的强。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苦参饮片,为苦参根的横切,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具异型维管束呈同心性环列或不规则散在。其外围日常吸收水分和营养,而其内心犹如升降电梯,为坚实的上下传输水分和营养的核心。 图片来自网络 注:经文均为本草类权威古籍,可有查证。 对苦参的格物讨论 《长沙药解》: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清乙木而杀虫,利壬水而泻热。 《本草撮要》:味苦气沉,入足少阴经。 《本草求真》:苦参味等黄柏,寒类大黄,阴似朴硝,极苦极寒。 《冯氏锦囊秘录》:禀天地阴寒之气而生,其味正苦,其气寒而沉,纯阴无毒,故为燥湿除热杀虫疥癞之要药。 《本草崇原》: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有补益上中下之功,故名曰参。苦参气味苦寒,根花黄白,禀寒水之精,得中土之化,水精上与君火相参,故主治心腹结气,参伍于中土之中,故治症瘕积聚而清黄胆。禀水精,则能资肾,故治溺有余沥。苦主下泄,故逐水。苦能清热,故除痈肿。得中土之化,故补中。水之精,上通于火之神,故明目止泪。 《药鉴》:沉也,阴之阴也。主治痈肿,杀疥虫,消热毒。破症瘕、散结滞。养肝气安五脏,定诸志。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气沉,纯阴。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苦入心,寒除火,故苦参专治心经之火,与黄连功用相近。但黄连似去心脏之火为多,苦参似去心腑小肠之火为多。则以黄连之气味清,而苦参之气味浊也。 《本草新编》:过于迅利,宜少用为佐使,不宜多用为君臣。 按:参考古文献对苦参的观察,总结为“纯阴”、“正苦”、“气沉”、“回养肝气”、“坚肾定志”、“安五脏”。在湿热蕴结、症瘕积聚的浓雾当中,苦参类似于一支穿透黑雾(正气在与湿热邪气斗争的胶着之处)的光箭(见下图),从上、外至下、内,为正气回归五脏扫清道路。因为清除了六腑及三焦的障碍,上郁之气得以回降,故而目明神清,而下路水湿通道打开,得以让湿气带热排出。这种以清为补,以泻为补的思路,还“苦参”以“参”之名。 图片来自优酷动漫《热诚传说x 第一季 第9集》 需要注意的是,《本草新编》所述极是——过于迅利,宜少用为佐使——让用苦参时,因其作用迅速而有效,“射几箭”即可,切莫“万箭齐发”。 关于炮制 《得配本草》: 糯米泔浸一宿去腥气,蒸用。醋炒,治少腹热痛。酒炒,治时症热结。 《雷公炮炙论》:先须用糯米浓泔浸一宿,上有腥秽气,并在水面上浮去,须重重淘过,即蒸,从巳至申,出曝干,细锉用之。 《雷公炮制药性解》:元参为使,恶贝母、菟丝子、漏芦,反藜芦。 按:因为苦参为苦寒大将,平常仅仅用于丸剂和外用,如果内服时,最容易伤胃,故炮制最为重要。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饮片多为水浸,不如雷公所言使用“糯米浓泔”浸泡为佳,糯米浓泔富含黏腻谷气,能缓和苦寒,减轻伤胃。《得配本草》中醋、酒炒者,即“集中”或“散开”苦沉的范围,如果邪气在胃,醋酒炒苦参服则即吐而解。 关于禁忌 《药性切用》:大苦燥湿,大寒胜热,沉降入肾,功专解毒消痈。肝肾虚而无湿热者忌之。 《本草害利》:气味苦寒,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热者勿服。火衰精冷,真元不足,及年高之人,皆不宜服。 《本草撮要》:肾虚无热者勿服……酒煎醋煎服之即吐。 《本草便读》:苦参苦寒沉降之品,宜入肾脏血分。多服则腰重不能行立,以其降性太过,伤肾伤骨也。非下焦湿火炽盛者,不宜用之。其所以能治风杀虫,亦热生风湿生虫耳。宜用于洗方丸方中为佳,若煎方不可多用。 《本经逢原》:久服苦参多致腰重,因其性降而不升也。 按:同一切苦寒药的禁忌,苦参在胃弱肾虚患者不宜服用,如果久用则容易损肾血而腰重痛。所以苦参目前在临床上仍然是以丸剂和外洗汤剂为多,然而,外洗用的苦参,则是如同从皮外“射入”深层的“穿云箭”,对一切湿热痈毒、虫疥、无名肿毒、严重的过敏(皮下组胺)都有消散的作用。
|
|
来自: 金坛区 > 《中草药知识及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