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说的可能性和“扭曲”的视界 | 书评圈

 昵称JDTWtBsL 2019-12-08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多丽丝·莱辛

本文为“人文社书评圈”圈友作品精选,已获作者授权。
这本集子里的小说有点难懂,门槛有点高。所幸的是,莱辛在前言中四两拨千斤地对每篇小说都作了非常简短的启发式点评。这些点评当然不可能继续深入下去,莱辛要给读者留一些空间。作为读者的我,狗尾续貂,模仿莱辛的方式也作一些点评,这些点评只是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观感,它呈现的是莱辛的小说文本在我身上产生的某种“视界融合”,这种视界很可能是某种“扭曲的视界”,还好,小说允许甚至鼓励这种“扭曲”。
《我们的朋友朱迪斯》:小说塑造了一个独立女性的形象,这个女性不为文明社会的婚姻观和社交观所左右;“猫”在小说文本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不同人对“猫”的处理态度中,折射出文明社会中多少有点“残忍”的一面。
《相互之间》是一个乱伦故事,莱辛并没有简单地从道德方面予以批判,而是呈现。乱伦是文明社会的禁忌,这篇小说企图试探和碰触文明社会的界限。在莱辛看来,文明社会的根基并不是那么坚固。
《致敬伊萨克.巴别尔》是对英国式天真的讽刺。莱辛说,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是契诃夫和莫泊桑,无疑,她学会了二者身上的讽刺笔法。
《在部办公大楼外面》:这篇小说大概与莱辛在津巴布韦长大的经历有关,小说里多了一种他者(非洲)的眼光来观照英国。小说中所刻画的政客形象,不仅仅限于非洲和英国,而是具有普遍意义。
《对话》:表面上,是一个正常人与病人的对话,实际上,更像是一个人在与自己的内心对话。这篇充满实验性质的小说,力图在纯粹精神(这近乎病态)和日常生活(这又显得庸俗)之间寻找平衡。
《个案随笔》:讲了两个女孩子的成长经历,一个是非常生活化的,一个则对生活充满野心。前者过着朴实的生活,而后者最终为了虚荣的生活放弃了真爱。到底谁的生活更好呢?莱辛并没有作出评判,小说家的任务是呈现。
《喷泉》:这个故事非常美丽高级,凸显了小说之为小说的意义,展现了小说如何去探究生活的多重可能性。在莱辛自己所写的序言中,唯有在点评《喷泉》时,她用了最大的篇幅,并且提到了她心目中所认为的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和契诃夫。从故事的角度,这是一篇关于珍珠引发的连锁反应,这种反应甚至穿透过二战历史。这也让人想起了莫泊桑的那篇同样讲珠宝的连锁反应的小说《项链》。与《我的朋友朱迪斯》的某方面有点像,《喷泉》也塑造了一个“不肯去遵循很普通的自然法则”的人,也就是“不结婚”的人。
《一封未寄出的情书》:某种程度上有点像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同之处在于,视角转变成了女性的主观视角,而且这里的女性是独立的,而非依附性。莱辛说,这篇小说谈的是“从事写作或任何艺术创作的一些磨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表达了与茨威格完全不同的艺术观。我们知道,身为男性作家的茨威格有点唯美甚至是柔美,但身为女性作家的莱辛,反而更加地坚硬一些。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对比。此外,这篇小说也表达了艺术无视道德的主题。
《福蒂斯丘太太》:刚开始的发展,让人以为要顺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的脉络发展,但最终,主人公弗雷德并没有以尼采式的谋杀,来发泄自己对社会的怨恨;而仅仅以弗洛伊德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成人礼。
《崇高职业附带的好处》:呈现出演义行业的群像,里面包括演员、剧作家、导演,讲的是艺术与生活之间的有趣(如果不说是反讽)的互动,里面有解构崇高的恶趣味。
《一个老妇人和她的猫》:是我们通常所认为的那种抨击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漠的小说。不过,我吃惊于莱辛对一个老妇人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精准描写,就好像她是那位老妇人一样,这里的精准令人想起了托尔斯泰的名篇《伊凡.伊里奇之死》。这里面与《我的朋友朱迪斯》一样,照例有对猫的描述,照例是对猫的两种不同态度。莱辛就像游走在文明社会的吉普赛人一样,以一种古老的生命本能的眼光来看待西方现代文明。
《有关一个受威胁的城市的报告》:科幻小说的外衣下,是莱辛对现代文明的忧思。小说以外星人的第三方视角,考察了人类社会的种种怪诞的心理结构:对恐惧的无所谓、健忘、冷漠、自相矛盾的想法、战争的本能。其中,蕴含着毁灭的因子。
《一个并不美好的故事》:从道德的角度看,故事讲的是婚姻中的不忠、背叛、欺骗。但莱辛意不在批判,更多的是呈现出婚姻制度自身的维系作用,即便在本能和激情的不断冲击下,婚姻依然像堡垒一样坚固,这种坚固甚至已经不在乎里面的成员是男是女了。这更像是生活中的一个避难所。
《意大利套衫》:像是对欧.亨利《麦琪的礼物》的挑衅。《麦琪的礼物》中的礼物是给婚姻中的对方,而这里是给自己;《麦琪的礼物》中的礼物最终送出,成为美好婚姻的象征,而这里,不切实际的礼物最终没有得到,并成为婚姻中难以启齿的秘密。
《对杰克.奥克尼的考验》:作为小说集的同名小说,这篇小说分量很重,内容也很博大。小说内容其实很简单,只是主人公杰克.奥克尼在面对父亲之死这一事件,所引发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包括对家庭关系、婚恋关系、政治、宗教等主题的一系列深刻反思。杰克.奥克尼本来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成熟的政治活动家,但父亲之死却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使他开始撕下面具和伪装来思考社会和人生,其中既有对死亡的形而上思考,也有对现实课题的形而下思考。这种思考,使他具备了一种他者的眼光,正如小说最后所说的:“在这多疑的世界的外表后面,还有一个世界。”
《雪人的思考》:寓言小说,有点像卡夫卡的《致科学院的报告》。从雪人的角度,对文明社会进行了反思,既有对文明社会的向往,也有对文明社会的残酷一面进行了揭露。这与莱辛一贯以来对以英国为典型的西方文明的复杂态度相一致。莱辛不断地切换着自己的观察角度,全方位解剖文明社会的种种弊病。
此外,还有三篇小说《摄政公园的一年》《狮子、树叶和玫瑰……》以及《另一座花园》,由于灌注了莱辛的个人情感,具有很强的私人性,在我看来,不大像小说,更像是散文,尽管里面或许有虚构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特别喜欢《喷泉》里的结尾,它在打开一个开放性空间的同时,表明了同样的事情可能存在不同的故事模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同样的文本,在不同的读者眼中,呈现出的也是不同的视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