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人为什么要读古诗词?这是我听过最好的回答!

 月满西楼之十六 2019-12-08

很早之前就有朋友问我,你为什么喜欢古诗词?每天都看不烦吗?读了这么多用得上吗?刚开始被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后来我想了很久,大概是因为喜欢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坚持所以成了习惯。

你为什么喜欢读古诗词?我们看看网友们怎么说?

因为从古自今,我们对美好的期盼始终如一,我们和古人的精神链接并没有断裂。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词语形容。体察万物的敏锐,拨开云雾的格局。

在我看来,读诗词,是一种体验美的方式。或朗诵,或轻读,或默念。甚至不需要读懂,因为诗词的意境是很容易进入的。如“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如“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确实能够很容易地感到一种滋味,自诗中幽幽而来。诗词带着千百万种不同的感情,就有千百万种不同的品味。

诗,无关今天的晚饭,无关明天的油价,所以会有人说读诗无用。可我们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的,还有希望、心情、春天、思念、眼神、爱,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这些,都与诗有关。

很多事情没有为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我为什么爱上了她?喜欢就是喜欢,没有那么多为什么。就像吃饭一样,一顿简简单单的饭菜就可以吃饱,为什么要吃好吃的?喜欢古诗词,完全是个人兴趣爱好。

关于古诗词,我想到的是叶嘉莹老先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叶先生说过如果还有来生她还是要去教古诗词。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人这一辈子啊一转眼就老了,但是她愿意一直站在这个讲台上,哪怕九十岁了,她也要将古典诗词对于生命的感动传递给每一个学子。而今她已九十五六岁高龄,依然不辞辛劳地传播古典文化之美,把一个又一个不懂诗的人接引进门。

正如叶老先生自己所言:「我们在大时代的战乱变化之中,真是身不由己。把你漂到哪里,就落到哪里,都不是你的选择。」在一篇文章中,她提出「弱德之美」的概念。说诗词存在于苦难,也承受着苦难,因此是「弱」的。但苦难之中,人还要有所持守,完成自己,这是「弱德」。她说自己一生没主动追求过什么,面对不公和苦难只有尽力承担,她极其坚韧,「把我丢到哪里,我就在那个地方,尽我的力量,做我应该做的事情。」古诗词教会我们的,真是太多太多。因为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已经很难感受到最真实的人间烟火气了。流光容易把人抛啊。

我们之所以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精致有趣,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则是充满激情的。毋庸置疑,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电影《死亡诗社》

背的那些诗词,像是看不懂的画面,存在心里。一天,遇到了某个风景,某份心情,就忽然明白那首诗,那句词,那幅画。那种感觉,是穿越千年的心意相通,它是如此恰当,以至于无法用其他的词语形容。记住了词,记住了景,也记住了情。

要是生个女儿,让她懂一点古诗词总是好的,这样当她长大后有哪个中二文艺青年古风爱好者为她写“诗”的时候,她脑子里就会萌生出一种“这什么玩意”的想法。要是生个儿子,让他懂一点古诗词总是好的,这样当他长大后,给姑娘写诗不至于让人家脑子里萌生出一种“这什么玩意”的想法。

诗是讲我们心里东西的,若心里龌龊,怎能作出干净的诗,心里卑鄙,怎能作出光明的诗。所以学诗便会使人走上人生另一境界去。文学是人生最亲切的东西,而中国文学又是最真实的人生写照。所以,学诗就成为学做人的一条径直大道了。——钱穆《我们如何读古诗》

读诗不能帮助你挣钱,不能改善你的物质生活,不能直接给这个世界创造财富。但是通过诗歌,人们作出情感的交流,灵魂的碰撞。一如音乐之美往往跨越了国界和语音的隔阂,诗歌也有它独特的影响力。这正是读诗的价值所在,这份价值是置于文明世界的基础之上,而非置于物质世界的基础之上。事实上它的价值一直被肯定,只不过在物质世界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变得淡薄了一些。所以你喜欢就坚持下去吧,好处多多。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这应是为什么读诗最好的解释。

多年后的某个时刻,某个场景却令人想起往事,纷纷扬扬间,一句早就烂熟于心的诗句忽然直击心灵。仿佛收到一个传递了太久的礼物,当你拆开它时,自己已是截然不同的大人,可那诗句带来的美好,却一如当年。“我一直在这里等着你,直到你感受到我的存在。这些美好早就根植于你的内心,是的,你发现它了吗?”

读或者不读,学或者不学,古诗词就在哪里,遗芳千古。它是一门学问,是古文化之一,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言简意赅,意蕴深长。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只有我们没有断了传承,就是因为我们注重传承。读诗词就和申遗一样,首先是传承然后才是利己,毕竟腹有诗书气自华。

举个例子:爬蜀山,不读诗词人会说,这山真高,真陡啊,爬的我好累啊,贼有难度了,真险峻啊。读诗的人会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这晚霞好红好漂亮啊,快看快看,这天上还有鸟诶,这鸟怎么就这么一只啊,好漂亮啊,这水也是,水和天我都分不出了,这地方贼美,我喜欢。而有的人会说: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最后一个总结:能传承中华文化,又能让自己出口成章,修身养性,多闻见广,还能锻炼你的思维增加你的底蕴,为什么不读呢?

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结尾时的总结说: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

所以无论明天你将回到哪里?身处何方?又将展开怎样的人生?不要忘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们共同体会到的那份感动、那份沉醉、那份喜悦、那种振奋,那是你们所绽放出来的光芒,那也是中国诗词永恒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