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党氏及其播迁研究(值得永久收藏)

 新父母在线 2019-12-08

编者按:作为中华党氏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党氏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关于河南党氏的历史、渊源、变迁,党殿杰、党国安、党吉忠等一批党氏后人倾注心血,潜心研究,取得一个又一个重量级成果。今天,我们再推出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河南党氏及其播迁研究》。该成果堪称近年来中华党氏历史文化研究的经典杰作,值得永久收藏。在此,中华党氏文化研究会向党殿杰、党国安、党吉忠三位宗亲致以崇高的敬意!

河南党氏及其播迁研究

党殿杰 党国安 党吉忠

明初洪武年间移民始于何时?史书众说纷纭,多说始于洪武六年,也有说始于洪武三年。几乎无人说始于洪武元年。

河南党氏——元末明初移民先行者

据河南党氏先祖碑文及其族谱记载,元末明初移民始于洪武元年(1368),即元末明初之交替之年。是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建洪武,是为太祖。此时,虽大势定,但元朝之残余势力尚未完全剿灭。而“河南党氏”已经着手移民的准备工作。雍正七年(1729)之郾城县党湾村《党氏茔中碑记》“自大明洪武(1368年)迁民,而吾之始祖率其兄弟数人,始有卜居河南之举”;乾隆伍十伍年(1790年)豫东《党李族谱序》“至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末避乱,卜居黄河之南商水县西疆(边疆,边界)冢寨村居住”;清乾隆伍拾年(1785)南阳唐河《党氏家谱》序“自元朝末年,流寇作乱,……明太祖出世诛尽流寇,灭了顺帝,……遂迁民于南阳”;可见,“卜居黄河之南”之举在元末明初移民之前。占卜之举实际上是该支党氏为顺利移民做了大量的舆论准备。正是充分的舆论准备,才于元末明初之年从“先晋地鸡子人凹”(嘉庆八年(1803年)《党李氏家族序》语。又乾隆五十五年《党李氏族谱序》“我始祖原陕西同州府澄城县鸡子凹人也”)得以顺利迁至黄河之南商水县西疆冢寨村暂居。

商水县西疆冢寨村实为该支移民此后再度迁移的“大本营”。商水县西疆冢寨村本来就是一个村,凭添如此庞大的人口,显然具有争夺资源之嫌。极具开拓性的党氏移民,跋山涉水出晋入豫,不可能死守有限的资源,不开辟新的家园。于是便有了郾城县党湾村《党氏茔中碑记》中记述的“大老则在乎(选择)钧洲(即今禹州)也;三老则在乎商水也;四老则在乎上蔡也;而吾之始祖惟(只,仅)迁居于此”。此次再度择地搬迁,除郾城县党湾村《党氏茔中碑记》中记述外,南阳党氏中传说,“始祖率其兄弟数人”,或为九人,往唐河三人,豫东三人,往山东三人。虽然说法不一,但再度择地开辟家园实为不争之事实。从“始祖率其兄弟数人”一语分析,始祖也是数兄弟中的之一,即始祖与他人系为同辈关系。因年代久远,众始祖的名讳不得而知,豫南三翁堂党氏称谓自己的始祖为“党大老、党二老、党三老”,即是实证。始祖兄弟数人自己择地再迁,不可能是其一人,而应包括自己的家眷、父母和儿女等人。如若不然,则不可能抵御自然灾害和野兽的侵害。能够自立成家的兄弟达到数人,而不能独立成家的小兄弟恐怕还有数人,依上蔡县崇礼三里党始祖党成功为例,其同胞兄弟六人之多。可见该支移民队伍之庞大。从“兄弟数人”同一年代同时各自具有开辟新家园的能力,说明他们大多不是同胞兄弟,而是一大家族的同辈兄弟。

如此庞大的移民队伍大举迁徙河南,不可能不被明洪武朝廷知晓,然而并未被其他族群或其他姓氏所效仿。明洪武统治者稳其统治之后,鼓励和倡导山西居民迁往中原等地,期望依“示范带动”之效应鼓励和倡导移民事业。据《河阳(孟州)党氏族谱》记述,明洪武三年,皇帝颁诏,以为镇守四川成都一带的副都统党士真官加三级等之优厚待遇,让其本支族众迁徙中原之河阳(黄河之北,今之河南孟州)。抑或在所谓“大槐树”处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于是乎,党士真带领本支族众迁至今河南孟州梧桐村。

元末明初的党氏自主移民及明洪武三年的党士真奉诏书移民,并未起到所谓的激励效应,于是便有了明洪武六年之后的所谓“大槐树移民”,实为强制移民。

依此足证,河南党氏或堪称元末明初移民的先行者。

河南党氏的播迁范围

河南党氏虽为元末明初移民的先行者,但不能排除其在择了开展新的家园后,根据当朝的移民政策三度搬迁,致其播迁范围逐渐扩大。

据2016年豫南《三翁堂家谱》显示,三翁堂党氏一支的播迁范围为南阳市唐河、社旗、桐柏、南召、方城、镇平、宛城、卧龙、邓州等县(区、市),驻马店市泌阳县,许昌市鄢陵县,3市11县200多个村庄,约3万余人,还有湖北随州;鄢陵县党岗村民国十二年《党氏家谱》记载,其支系播迁到禹州党岗、商水、祁县、嵩县、鲁山、裕州(今方城县)、商丘、新乡8个县市。共计19个县、市预计人口超过5万。。

据2006年《河阳党氏族谱》显示,孟州党士真后裔的党氏播迁范围为河南省之孟州、嵩县、沁阳、汝阳、武涉、滦川、汝州、温县、济源等县市;河北省之平泉县、青县等11个县市。计32个村,3万多人。

据豫东1996年《党李氏族谱》显示,始祖党九功后裔的播迁主要范围为:周口市、商水县、上蔡县、汝南县、淮阳县、柘城县、鹿邑县、开封县、郾城县、杞县、山东菏泽市、平舆县等12个县市,48个村,约7.5万人。

豫东党李氏之李姓与党氏一脉同源

豫东《党李氏族谱》之乾隆伍十伍年(1790年)孟冬月上浣玉书《党李族谱序》记载,“我始祖原陕西同州府澄城县鸡子凹人也。……我始祖讳九功,祖妣毛氏,生子大公、二公。大公生子,曰忠、曰义。忠祖之后即今三荣等派:义祖之裔即今恂祖一支;二公生子曰贵,贵生子曰宽,宽生四子曰怀、通、俊、理,列为四支分派。以后不知相沿几辈。俊祖苗裔(植物学上,未出土为芽,出土为苗。苗裔显然为新生婴儿)更为李姓。从此,一脉别派”。族谱记载,党氏居住冯翊郡时期,党李两姓均为当地旺族,两族通婚联姻,故,党俊因故将其苗裔托付给李氏抚养,苗裔随李姓。依世俗而言,妇女对娘家侄儿的亲情除亲生儿外无以伦比。该苗裔与养(父)母系姑侄关系,且姑夫姑母有亲生男孩,养父母才能在该苗裔长大后告知其身世来历,该苗裔之后人才会认同其与党氏一脉同源。若该苗裔与养父系舅甥或姨甥关系,因非至亲,大多也不会在外甥长大后告知其真实身世脉源;若送养与收养两家没有姻亲关系,断然不会告知收养子女的身世来历。

党俊的苗裔改姓李,是否有违尊严,非也。苗裔由养父母扶养,养父母视为己出,将其扶养成人,其功德不亚于亲生父母。其养父母在苗裔成人之后告知其身事,是不求回报之高尚品德的体现;苗裔成人得知身事后决意姓李,也正是报答其养育之恩的应有之情;苗裔成人后认同其与党氏一脉同源,也是不忘根本之情怀。

河南党氏同属冯翊后裔

史书记载,中华党氏族人多奉夏禹为得姓始祖。党姓望族源出陕西大荔冯翊堂。陕西大荔县古称同州,古名冯翊(音ping yi)。是目前已姓知全国党姓最大的发源地。

说河南党氏属冯翊堂后裔,有党氏家谱为证。乾隆伍十伍年(1790年)孟冬月上浣玉书《党李族谱序》“我始祖原陕西同州府澄城县鸡子凹人也”。嘉庆八年(1803年)闰二月十五日党玉香重修《党李氏家族序》“始祖武腊公,始祖母蔡氏。其先晋地鸡子凹人也”。咸丰贰年(1852年)壬子冬十月上浣党聚星《族谱引》“党氏出于夏后氏,李氏出于皋陶氏,皆望族也”;《跋文》“然当披贤古今姓苑绪书,知吾姓本属商音,冯翊郡夏后氏之后,支裔世居党项,逐因为氏(党)”。又据河南省孟州市梧桐党氏宗祠之宗祠拜殿的楹联,上联是:冯翊绵世泽;下联是:河阳振家声;横批:冯翊世家。民国二十一年鄢陵县党岗村碑记“党氏先世陇西甘南,后冯翊郡陕西大荔,吾始祖夏后氏之裔,居党项,遂姓党氏”。史书亦记载,但凡全国党氏族谱上有“冯翊堂”字样标志的,皆源于陕西大荔县。

据此可信,党氏得姓(党)始祖为“武腊公”,始祖母为“蔡氏”。之前为“夏后氏之后”,即“夏禹”之夏姓。“冯翊”既是地名,也是官名。冯翊取义,《汉宫解诂》云:“冯辅翊蕃,故以为名”。《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云:“冯,辅也;翊,佐也”。世事更迭,至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公元8年),夏氏后裔官至西汉三辅之一,官名为冯翊太守,治所临晋,既今大荔县。该公身居高位,文武兼备,功勋显赫,逝后被朝庭谥号为“武腊”,以示褒奖。族人以官名立“冯翊堂”,期以世代纪念,昭示后人。此后,中华夏氏后裔奉“武腊公”为得姓(党)始祖。汉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设置同名行政区冯翊郡。

河南党氏同于先晋之地冯翊郡迁徙,又有族谱与宗祠楹联为证,同属冯翊堂夏氏后裔无异。

河南党氏字辈迥异之由

河南党氏同属冯翊堂夏氏后裔,依常理字辈应当统一,但不尽然。

豫南三翁堂一支的九个支系字辈情况是:从一世至四十一世出现103个(或种)所谓辈份用字,即:国、选、勋、春、贤、汝、明、宾、俊、超、文、中、尚、荣、宏、宗、克、士、遴、振、先、廷、殿、信、景、君、际、有、田、宗、崇、晋、重、方、自、群、玉、明、立、云、廷、振、宏、心、德、树、丕、广、廷、有、万、五、学、少、诚、兴、元、安、振、炳、家、友、永、之、周、治、太、亚、宏、长、兰、旗、庆、民、定、明、青、富、江、春、贵、发、远、昌、祥、年、武、举、纪、瑞、兆、永、明、全、宪、大、华、海、永、世、恒。摘玉旁、王字旁、103个字或种类。显然,一个字辈用了多个字;有的一个字出现在不同的辈次中,其中:文5次;国4次;有2次;明4次;宗3次;宏3次;振3次;文5次;廷3次;永3次;春2次;中2次;宾2次;玉2次;心2次;广2次;万2次;兴2次;元2次;太2次;安2次;江2次;祥2次。显而易见,豫南三翁堂一支的九个支系没有统一的辈份用字。

豫东党李氏一支的字辈,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前与豫南三翁堂支系相仿,同辈虽有用同一字作为双音名的一个字现象,但不尽然,且无规律可循。因年代久远,尚未总结,不知延续几辈。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日党九安等继修党李氏族谱,党如渊为族谱作序时,取族兄党士元遗联名句作为党李氏族辈份用字,即:士振文林茂  如从月殿来  品超清玉上  其运一时开;公元1996年农历101日中华豫东党李氏族众又续党李氏族谱时,续谱委员会新拟二十字辈份用字,以承前用之,即;志兴泽靖邦  若锦照华堂  德昌政洁慧  鹏程浩宇翔。其新拟二十字辈份用字时无意作诗又恰似诗,寓意高远。前二十字用作字辈时,以已故党士元为“士”字辈往下排序,虽然有人未将辈份用字嵌入名字,但未有人忘记自己的辈份。

河南孟州党氏一支的字辈,据《河阳党氏族谱》卷四、卷五显示:从始祖党士真起,一世二世为双字名,三世至六世为单字名,七世至三十世为上行字或下行字,三十一世至六十世为上行字。一世到三十世为乾隆年间(1736–1796 )编排,三十一世至六十世为1963年编排。七世起一个字代表一个辈份。上行字意为,族内同一辈份长兄的两字名第一个字用什么字,之下的弟弟们的两字名第一个字都用该字;下行字意为,族内同一辈份长兄的两字名第二个字用什么字,之下的弟弟们的两字名第二个字都用该字。

河南党氏同属冯翊堂夏氏后裔,同时或同一个年代移民至河南,而辈字不一,是其年代物资条件所致。历史上,官方修志和家族续谱均在盛世年间。乾隆年间正是康乾盛世时期,豫南三翁堂党氏于清乾隆伍拾年(1785)编修《党氏家谱》,豫东党李氏于乾隆伍十伍年(1790年)《党李族谱序》,编修或修续之原因均是多年战乱导致史上族谱遗失或残缺不全。两者仅相差五年,而没有相约走到一起共续家谱,实为当时物资条件所限。虽在盛世,其车马劳顿和旅差费用也很难让人承受得起,故而只能各自编修或修续而已。至于字辈的编排,一是无先例可循,二是无意顾暇,族人添丁只有随着同辈人起个名字。时代至道光年间,豫东党李氏或许受其他姓氏编排字辈的启发,党如渊于道光二十四年继修的《党李氏族谱》作序时取族兄党士元遗联名句作为党李氏族辈份用字,虽不失时代的先进性,因与豫南三翁堂党氏达四百五十年未曾谋面,各自杳无音信,不能相聚共同修谱续辈,也就不足为奇了。豫北孟州党氏与豫南三翁堂党氏虽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时间仓促,参与人员较少,未达成结果,又与豫东党李氏有天堑黄河相隔。故而三支党氏不能字辈统一也为“有因”。

河南党氏并非姓“黨”

多家多部党氏族谱均曰“冯翊郡夏后氏之后,支裔世居党项,逐因为氏”,且无一家族谱上将党写为“黨”。但多年来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党是“黨”和简化字,误也。

党氏鼻祖有古老羌族血统,几乎世人公认。党羌均为形声字,祖先们造字时或许就借用了羌字的音形义,或许党字是党氏图腾的变形。党之成字应当早于“黨”。“黨”字是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社会进入有阶级之分后,宫廷内部有所谓的各派党争,各派均有其不告人的阴暗一面,谓其黑也。祖先造字到宫廷规范化、标准化社会用字时也有一个由简到繁的过程。譬如“马”、“鸟”二字就由简规范为繁——“馬”、“鳥”,当然“党”就规范为“黨”字了。既然官方将“党”字规范为“黨”字,那么社会在用“党”字就规范成“黨”字,就不足为奇了。有人云“黨”字最早出现在历史文献中,所以党之为字后于“黨”字。谬也。所谓历史文献多为官方文献,那么家谱承载着各个家族的迁徙、起源、光辉事迹等等,族谱文化不仅涵盖姓氏源流、族规家训、宗教礼仪等,还涉及一些重要事件及重要人物。可以说,她与国史、方志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大厦的三大支柱,也不失为历史文献。许多家谱包括党氏族谱早于官方的历史文献,早于官方文字规范化工程。早在党项部落时期,党氏就姓党,岂能说党之为字后于“黨”。

故,河南党氏并非姓“黨”。当然,新社会新时代,每个人都有决定自己姓氏姓名的权力,某个人要姓“黨”,也无大错;再者,有人在题词、书写楹联为书法艺术的需要将党写为“黨”,亦不为错。贵在不忘根本。

河南党氏的始祖们有着过人的战略眼光、胆思和智慧。元末明初战争尚未结,他们就先期预知战后移民之大势;国家的移民政策是按每家的人口比例抽调移民,河南党氏的始祖们带领整个族系悉数全面迁;利用“占卜”营造迁移氛围,制造移民舆论,可以说是一个智慧之举,明智这举;而先期移民至目的地各户自主择地建立家园,不与原住民争利。孟州党氏一支先祖身居要职,深得朝廷信任,让其率先垂范。河南党氏的始祖们是当朝不可多得的一支“正能量”。河南党氏的始祖们,直乃是智者!仁者!!其开拓精神不亚于今人,壮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