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京武:那片盛开的迎春花|征文大赛13

 新父母在线 2019-12-08

迎春花是随处可见的花。认识迎春花很早,感觉就是一种极普通的开着黄色的小花。

喜欢上迎春花则是源于奶奶。十多年前回到老家关中平原,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祭拜奶奶。奶奶的坟茔上长满了盛开的迎春花。迎春花在春风中摇曳,那一朵朵黄色的笑脸像是欢迎远方的游子。跪拜、磕头、上香虽没有寺庙里的庄严,但有种亲切和轻松,这里面就住着长眠的奶奶。

对奶奶的印象不是很深,大概是六七岁时父亲把奶奶接到武汉小住月余的情景。记得那时刚刚上小学,一天不知是犯了什么错,父亲要揍我,奶奶挺身而出,把我搂在怀里说:大人不能打娃。还有一次,我回家写作业,好像是在田字格里写生字,写的是左右偏旁的字,写了左边的偏旁,尿急要去上厕所。奶奶当时没说什么,在我方便回来后很严肃地对我说:“虽然奶奶不认识字,但学习很重要,你把这个字写一半,就干别的事不好,这样你就会把这个字“‘气死’”的。”从此以后,我就养成了一件事不做完绝不做第二件事的习惯。现在回想起来,奶奶的教育很有道理。曾国藩不是对孩子们说过“一书不尽,不读二书”吗?两者之间的道理是相同的。

在解放前生活过的奶奶没读过书,但对做人的道理的理解以及对教育的重视在村子里却是最深刻的。从小让我父亲学珠算、上学堂识字。奶奶说:“我们家里穷就穷在没文化,不认识字啊!”父亲在其感染下,成为当地村子里第一个走进大学校门,在北京读大学的人,叔叔也考上了西安的中专学校,并留校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由于父亲在黄土地上刨过食,所以对粮食极为珍惜。父亲对我的管教也是从节约粮食开始的。记得刚上小学的一天早晨,父亲塞给我一个馒头算是早餐,让我上学去,自己转身忙工作去了。我背上书包,嘴里啃着馒头,没几口就不想吃了。于是,就一边吃,一边把馒头揪下来,扔在地上。放学回来,就喊:“好饿呀!”父亲问我:“你早上的馒头吃了吗?”我说:“吃了。”父亲没说话,从口袋掏出一个方方正正的纸,一层层打开,里面居然是早上,我揪碎了扔在父亲办公楼前的一块块馒头。父亲见我脸红,也没往下说什么,只是让我背起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浪费过一粒粮食。现在,那纸包的馒头还锁在父亲的抽屉里,那些揪下来的馒头早已成为粉末。

三岁看老。童年所受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些习惯就是从小养成的。万丈高楼平地起,童年就是人生高楼的地基,毫不夸张地说,拥有什么样的童年,你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父亲的严无疑更加衬托出母亲的慈爱。在母亲的眼里始终认为我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对我疼爱有加。结婚后,又把所有的爱付出在孙子身上。为了不影响我们的工作,孩子十个月刚断奶,就把孙子接到自己家,全天候进行托管,直到现在对孙子还总是知冷知热地关心,在外走读的孙子一回家,母亲就会煨汤。常说,在学校吃不好,回来补补。对媳妇也不当外人,简直比女儿还亲。我们婚后一直没在家里没开过火,晚餐就回父母家。由于夫人经常不能准时吃饭,母亲就嫌我夹的菜少了,还常说:“这是“桂桂喜欢的菜,你就多夹点。”母亲是一个很能干、很好学的人。以前流行打毛衣,街上有什么新样式,母亲一看就会,就学着给我们打毛衣。当时流行过一阵子东北传来的用毛线打的带帽沿的帽子,没过几天就给我和媳妇织了两顶。每到冬天我们全家穿的都是母亲用毛线打的,还有用棉花做的保暖拖鞋。

父母家住一楼,后院种满了迎春花。每到清明前后,迎春花就吐露芬芳,垂下的枝条上点缀着黄色的小花,我在那一朵朵盛开的小花里,看到了奶奶远去的背影,看到了代代相传的亲情。

迎春花是迎接春天的花,但在我的心里赋予它更深一层的含义,它是亲情传递的象征!亲情,多么美妙激动人心的字眼。亲情在岁月的长河里流淌,时间越久越发显现出弥足珍贵和无价。

武汉 党京武 笔名 齐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