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知 知而行 行而远 1.验证范围 2.验证目的 3.验证要素 4.系统分类 5.用户需求(URS) 5.1 应针对用户需求、功能或操作需求、性能需求进行编写。 5.2 经批准的URS文件应描述计算机化系统的预期用途,定义关键数据和数据生命周期控制,以确保在数据的创建、处理、传输、审查、报告、存储、检索以及最终处理的整个过程中都能提供一致和可靠的数据。 5.3 应指明的其他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5.4 要求的范围和细节应与计算机化系统的操作风险和复杂性相称。用户的要求应该是具体的,并以支持其在计算机系统范围内的测试或验证的方式表述。 6.系统设计及配置 6.1 根据用户和功能要求制定系统设计和配置文件(DQ)。 6.2 提供系统描述以及对系统物理和逻辑结构的概述。 6.3 软件应用参数的开发和配置,例如安全配置文件、审计跟踪配置、数据库和其他可配置元素。 6.4 硬件设计及其配置以及任何支持网络基础设施的配置。 6.5 包括安全、受保护、独立的计算机生成的审计线索,以跟踪系统关键设置的配置变化。 6.6 应进行设计审查,以核实系统设计和配置是否适合其预期目的,并符合所有适用的用户和功能需求。 7.安装确认(IQ) 7.1 安装确认,也称为安装验证测试,提供书面证据,证明计算机化系统(包括软件和相关硬件),在预定的系统测试或生产环境中安装和配置正确。 7.2 确认安装软件应用程序的计算机硬件是否具有适当的固件和操作系统,所有组件都已存在并处于正确的状态,以及每个组件是按照制造商或开发人员的说明安装的。 7.3 确认是否按说明设置系统的可配置元素。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运行确认(OQ)期间完成。 8.运行确认(OQ) 8.1 确认系统的运行与用户要求一致,运行确认应在模拟生产环境的条件下实施。 8.2 运行确认中需要确认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8.3 标准程序及培训 8.3.1 在执行性能确认(PQ)和计算机系统开始使用前,应制定充分的书面程序文件以及培训方案,确定系统的使用和控制。这些可能包括供应商提供的用户手册以及内部开发的SOP和培训方案等。 8.3.2 应制订的程序和培训方案包括但不一定限于:
9.性能确认(PQ) 9.1 确认系统在正常生产环境下运行过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9.2 PQ应在生产环境中进行,或在与整体软硬件配置方面相等的测试环境中进行。 9.3 PQ测试还应根据生产环境中预期的系统使用和性能要求,包括适当程度的压力/负载/容量测试。 9.4 核查在计算机化系统内生成和处理有效数据的能力,包括有效审查电子数据和元数据的能力,例如审计线索。 9.5 对系统进行适当程度的回归测试,以验证当系统组件集成到部署在生产环境中的配置完全的系统中时,系统的性能是可靠的。 雷老师,北京睿知而行科技有限公司资深高级顾问,曾任职于西安杨森、诺华制药,担任QA,具备7年以上外资制药企业QC、QA及数据完整性管理经验;对于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十分精通,有着独到见解,曾参与无锡药明康德、上海复宏汉霖、南京圣和、北京健能隆等多家药企及研发公司的数据完整性审计及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