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不要随便原谅你的父母

 hgq888 2019-12-09

读过很多文章都在劝说让我们原谅自己的父母,打着“原谅父母就是原谅自己”的旗帜要求我们原谅父母曾经在我们身上犯的错。

我想问问大家:如果有人持续伤害你,从小一直到成年甚至到结婚生子,你会原谅他吗?

我想你肯定不会(包括我),你会离他十万八千米,老死不相往来。

但面对父母,是割不断的血脉相连,中国又提倡“孝文化”,所以我们大部分人很难摆脱父母的牵制。

如果一个孩子面对各种压力也要选择与父母不相往来,那其父母是有多大的杀伤力才能逼出此番行为?

有一位四川某地级市的理科状元、北大最牛专业之一的学生、美国排名前 50 大学的研究生,他叫王猛。

12 年不回家过春节,并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与父母决裂 6 年之后,他又写了万字长文来数落和控诉父母。他说自己受到了深深的伤害,绝不原谅父母。

王猛选择了决裂的方式摆脱了和父母的纠缠,这种方式在我们看来极端不可取,那面对“有毒”的父母我们该怎么办呢?

1574388704(1).jpg

一、有毒的父母,中毒的孩子

什么是“有毒”的父母?

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负面行为模式持续存在,始终支配着孩子的生活,不断对孩子产生伤害。

“有毒”的父母有哪些行为模式?

1、操控型;2、酗酒型;3、身体虐待型;4、言语虐待型;5、性虐待型;6、说什么都对;7、不称职

对于操纵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控制,即简单直接、毫无掩饰地控制,经常包括威胁、恐吓和羞辱。

还有一种是巧妙控制,常见的是“帮手型”父母,我们常说的溺爱也有这种成分在内。

我有一位朋友,他父母就是典型的巧妙控制型。每次说起父母他都会产生深深的内疚感。

有一次聊天,他说:“好难过呀,昨天和老妈一起逛街,我又让她伤心了,我怎么能这样呢?我妈妈为我付出那么多,每次回家什么都不让我干,还给我钱,临走又让我带那么多东西。而我却总在伤害她。”

有人说父母爱我们,把好的东西都留给我们,自己不舍得吃,这样的母爱多么伟大。而其中有一种付出(巧妙的控制)可能会成为你的累赘,让你变成“愚孝”,那么你要警惕是否已被父母操控。

操控不一定是一个贬义,一个母亲出于满足孩子保护与指导的需求,十分适时有度的控制孩子那是父母谨慎。在这里我们只说过度控制,从小时候不让你自己过马路,十年后二十年后还不让你独自过马路。

请不要随便原谅你的父母

二、把童年的不幸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父母当年在你身上犯得错,不是你的错,你没有必要为他们犯得错而说服自己原谅他们,除非他们向你真诚道歉。

有人说父母是爱你的,只不过采取的方式不是你想要的那种。这种说法只试用于父母爱我们却难免有不恰当行为产生的情况。而对于“有毒”父母当时错误做法真实伤害了我们,造成的深远影响很大程度会伴随我们一辈子并渗透到再生家庭。

我的原生家庭没有在童年时期满足我需要的爱与尊重。

长大后在渴望得到关注的时候,我遇到一个男生,他仅仅给予了我丝毫喜欢,便让我产生了这样的感觉“爱上一个人,好像突然有了铠甲,也突然有了软肋”。

对男生过度的情感依赖,让自己在没有真正看透面前这个男生时选择嫁给他。因为这样,他会永远在我身边不离不弃,只属于我一个人。

结婚之后,曾经的爱慕换成了厌恶。他不再关注我,不再认可我,得到的都是曾经父母经常对待我的方式——指责。同时我自己也变成了父母的翻版,学会了抱怨、侮辱甚至想要毁灭。

面对自己的行为我都会有合理解析,认为自己都对,其他人都错。最终再生家庭变成自己原生家庭的再版。

回想起自己童年时期,在需要被理解时没有得到父母理解,反而得到批评与指责,心头瞬间燃起一份恨意。

为什么父母天天说“都是为了我好”,却都是在伤害我幼小心灵。我现在不能原谅父母曾经对我的不称职。

有人说原谅父母是成熟的标志,也有人说父母生你养你就是对你最大的恩。我想说,我试过原谅他们,也写过一篇文章叫《原谅父母是最大的教养》,但现实并没有从心底真正做到原谅他们。

我不想再自欺欺人。

请不要随便原谅你的父母

三、拥抱自己内心里的小孩

说服自己去勉强原谅父母,你会发现当和父母相处时,不经意间还会产生恨意和不满。

当恨意和“你要原谅父母,他们都是为了你好”交织在一起后,你发现,你很焦虑很矛盾,甚至不断打击自己,指责自己“不是说好原谅父母吗?你怎么又这样,为什么总是做不到”。

为了原谅而去原谅,并没有做到心服口服。因为父母的伤害依然还在,曾经的伤害又历历在目,我如何能轻易原谅一个持续伤害我二十多年的人,即使他们是生我养我的父母。

“我不原谅他们”,至少现在我不会原谅他们,但也不否认未来我会原谅他们。

面对不能原谅的父母,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请不要随便原谅你的父母

四、放弃争斗

苏珊·福沃德说:你可以继续像个孩子似的幼稚和无助,等待父母给你发放成人许可证。但实际上,决定权在你自己手里,而不是由他们来掌握。当你真正地放弃斗争时,会发现自己的生活也会顺利起来。

放弃你想要改变父母获得良好自我感觉的尝试。你要记住你不可能做到改变他们,就像心理学说的你不可能改变任何人,你只能改变你自己。

放弃你面对父母时激烈反应,这也许很难。但必须刻意去练习,至少可以较少反应。你也不必保持沉默,你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做出回应。

这里提到的反应和回应是两个相反的概念。反应是指受情绪影响为自己辩护的行为。如:妈妈骂儿子没出息,儿子辩护说:“你不要乱说话,我没有,我这么做不都是因为你们天天骂我。”

而回应,则是通过使用非辩护性回应,温和而坚定地表明立场。如:妈妈对儿子说:“你要好好学习。你现在天天知道玩,不上进,就像个废物。”儿子回应到:“妈,你看问题的角度好另类,能让你这么气愤我很抱歉。”

你需要撇开父母的影响,拥有自己的信念、情感和行为,允许自己拥有选择的权利和质疑父母的理由。

你需要成长,需要破局。突破父母的桎梏,目光放在如何精进自己,同时试着寻找父母的可取之处。

想想父母是否也曾带给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优势。比如:我的母亲教会了我善良,我的父亲教会了我不断学习。

父母双方是否有一方的某一点能给自己带来力量。比如:洛克菲勒的母亲节俭持重、自信勇敢,培养了洛克菲勒极度自律的品格。而父亲却是一位花花公子,酗酒、跟女佣养私生子、经常数月不回家。

我们努力辩证看待父母这段期间,面对父母一成不变很痛苦,虽然做不到原谅,但可以直面。直面他们的错处,与其对峙。

与父母对峙不是为了报复他们,不是为了惩罚他们。是为了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是为了重新定位你们的关系。

对峙不是一件轻松事,我们可能很难做到,那为什么要去做呢?它有什么好处?

面对父母的暴怒、谴责、威胁和狡辩时,你能坚守立场与其产生对峙,将会体验到决战胜利的辉煌。

除了对峙以外,你可能只能生活在恐惧里。如果不去主动采取积极措施,你的无助感和无能感便会愈发强烈,自尊心也会受到损害。

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归还的情绪便会迁移,迁移到你配偶甚至孩子身上,就像连环撞车,很糟糕。(可以说是踢猫效应)

想想这些你就会明白对峙的重要性,增加实施对峙的可能性。

五、相信自己能解毒

我们有了自己的观点和认知,不再把父母的反对和认可当成衡量的标准,这时父母可能十分抗拒你的改变,但你要相信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也许会接受崭新的你,也有可能抗拒到底。

不管怎样,能否从有毒模式里解脱出来关键还是在于你自己。成为真正的成年人这条路不好走,你会经历一段艰难又疲惫的时期,当你成功的那天,再没有人能控制住你。

不轻易原谅父母,也不轻易放弃自己。

你的蜕变很艰辛,但很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