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麻黄“发汗”谈葛根汤治疗闭合性痤疮

 光年中医骨伤科 2019-12-09

作者 / 1赵雯雯 2岳仁宋 1王晶 1刘蕊蕊 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痤疮属于中医学“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等范畴,历代医家多认为其乃肺经郁热、熏蒸颜面,或恣食膏粱厚味、脾胃蕴热所致而从肺、从热论治。岳仁宋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以脾虚为基础病机立论治疗,在益气健脾除湿基础上辨证选用异功散加减效果良好。而在诸多常用加减方剂中常常会使用到葛根汤,他认为辛温宣散法应用于闭合性痤疮的治疗往往能切中病机。

《中药学》记载,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归肺、膀胱经。自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多认为麻黄是1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其实细想所谓“发汗”与“利水”等均是表达麻黄对水液代谢发挥了作用,那么能否换个角度,认为麻黄“发汗”实为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笔者思考如下。

1 汗液形成关乎五脏

《素问·阴阳别论篇》云:“阳加于阴谓之汗”,人体正常的汗出是脏腑功能调和的共同结果。汗虽为心之液,但与五脏六腑活动均有密切关系,借心气的推动、脾气的运化、肾气的主宰、肝气的疏泄、肺气的宣发和三焦阳气的温煦和宣通。

2 麻黄“发”脾脏之“汗”

《素问·评热病论篇》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脾胃乃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五脏生理活动之中心,脾胃运化之水谷精微是化生气血津液的基础;脾主运化,为水液代谢的中枢环节,凡是水液上腾下达都赖于脾气的枢转。故笔者认为汗出与脾脏关系最为密切。“发”在此处可以理解为激发脾脏的功能。岳仁宋认为,痤疮发生的病因病机固多,但总属气血失调、脏腑阴阳失衡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炙煿、饥餐饱食导致脾胃受损,中阳受困;或情志失调,情志郁结,肝郁克脾;或失治勿治、清泄肺热过用克伐脾胃之气,皆导致脾胃损伤。而治疗除健运脾胃外尚需激发脾脏的功能,也即激发脾阳温煦推动的功能。

清·邹澍《本经疏证》言:“麻黄气味轻清,能彻上彻下,彻内彻外,故在里则使精血津液流通,在表则使骨节肌肉毛窍不闭,在上则咳逆头痛皆除,在下则癥坚积聚悉破也。”麻黄具有鼓舞阳气、通行气血作用,这与其辛温的药性有关。通过振奋脾阳、畅达中焦,使脾气健运而气血充盛,后天之本得养,而中焦斡旋功能复常。

3 麻黄“发”肝脏之“汗”(诸郁发之)

查阅资料发现,在古代医家的临床运用中,多有将麻黄应用于麻疹不透的病例,而对于“疹”的论述,首见于《素问·奇病论篇》“疹即疮疹”。王东等认为从形态上讲,粉刺丘疹的临床表现具备疹的特点,而且在其丘疹消退后多数患者遗留瘢痕亦不高出于皮肤,与“斑”的特点相似,故可将粉刺归属于“斑疹”范畴。因此我们可以将闭合性痤疮看成是一个不能透出的“疹”,闭合性痤疮使用麻黄,当取其“透疹”之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提到“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凡滞而不得发越之证变为郁证。多种病因导致脾虚不运、气血亏虚,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气郁化热、血留为瘀、津停为湿,湿瘀热留滞肌肉,毒邪内郁发为痤疮。

张景岳言:“发,发越也。故当因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即谓审证求因,因势利导,郁者发之。古书记载麻黄能“破坚积聚”“调血脉”。虽然没有强有力的活血化瘀之功,但其性温,以散为通,通过温通经脉之功,使血得温则行,寒凝血瘀得散,而湿瘀热郁得除;且其气最轻上达皮面,性温味薄,禀春气入肝,肝主疏泄,通过鼓舞阳气、通行气血而发散皮中之“郁”(也即湿瘀热等病邪)。故可配伍党参、桂枝等温阳药应用,增加其温通阳气的功效,且使散寒而不伤正。

4 麻黄“发”肺脏之“汗”(透邪外出)

邪郁肌表、营卫失和是皮肤病的重要病机。痤疮发于皮里肉外,在闭合性痤疮问诊中发现大多病人都存在少汗情况。岳仁宋认为该病的发展与转归和出汗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盖脾虚这一基本病机导致腠理不实、卫外不固,继而外邪乘虚而入,阻于肌肤,内不得通,外不得泄,致使营卫失和,邪蕴肌腠。玄府不通,郁积不能顺利排出,蕴而发热则红肿,此又进一步闭阻玄府,郁阻难散而产生痤疮,故需开通玄府。“透”法是中医临床的一个基本治则,指轻清宣泄,引邪外出。早在《内经》就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论述,宣达毛窍、调和营卫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治法之一。麻黄轻扬上达、气味最清,入肺、膀胱经,起疏解表郁、宣通腠理玄府之用,使肺卫宣达,气机通畅,玄府得通,郁热疏解,而邪气外出有路,可促痤疮速愈。

5 典型病案

王某,女,25岁,2016年10月24日初诊:症见颜面部痤疮色暗红,未诉明显红肿灼热、瘙痒疼痛等不适,触之质硬如鼻,面油,不易汗出,平素怕冷,月经后期量少有血块,lmp19/10,无痛经。目前有孕求,备孕1+年而未孕,白带可,纳可、眠差多梦,情绪时有急躁,二便尚可。舌偏红苔薄腻,脉细数。方药异功散合葛根汤加减:党参15 g,茯苓15 g,炒白术15 g,生甘草15 g,葛根20 g,桂枝10 g,麻黄15 g,大枣15 g,浙贝母20 g,白芥子15 g,皂角刺15 g,猫抓草10 g,连翘15 g,牡丹皮15 g,桑白皮15 g,黄芩15 g,另加生姜拇指大小1块忌生冷。2016年10月31日二诊:痤疮基本无新发,质稍软,口干,情绪及睡眠可,舌淡红苔薄,脉濡细。原方加减,调整麻黄、皂角刺、连翘剂量为10 g,余不变。2016年11月9日三诊:痤疮无新发,原先痘疹颜色明显变淡,月经正常,睡眠好,感冒怕风、无咳嗽咳痰等,口干。原方加生黄芪45 g,防风15 g,鸡血藤30 g,后巩固疗效上方继续服用4剂,因患者有育求,故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加用五子衍宗丸等继续治疗。

按:该患者首诊时面部痤疮色暗红,触之质硬如鼻,面油,未诉明显红肿灼热、瘙痒疼痛等,四诊合参当属“闭合性粉刺”范畴。再结合舌脉当辨证为脾虚湿瘀化热证,脾虚不运,气血亏虚,气郁化热,血留为瘀,津停为湿,湿瘀热留滞肌肉,毒邪内郁发为痤疮;后天之本不能充养先天,胞宫虚寒不能种子故见不孕;阳虚气血运行不畅故月经量少有块,治疗当以益气健脾、除湿逐瘀为主,选用异功散合葛根汤加减。方中参苓术草健脾益气除湿。葛根汤由桂枝汤加葛根、麻黄组成,该方既可以发汗升津,又无麻黄汤过汗之虞。《金匮要略论注》谓:“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其中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补养气血助津液升发之源,桂枝、芍药调和营卫,松解肌腠,透邪外出。麻黄配葛根使津液周流全身、流水不腐,一个起阳气,一个起阴液,避免其发汗太过伤阴之弊。麻黄配白术取其微微发汗、行表里之湿之能,麻黄配桂枝化气行水以利里饮之化;连翘、桑白皮、牡丹皮、黄芩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浙贝母、皂角刺、猫抓草、白芥子软坚散结、活血通络化瘀;二诊从患者舌象可知热象较前有所减轻,故调整麻黄、皂角刺、连翘用量;三诊时患者轻微外感恶风,故合玉屏风散补脾实卫、益气固表,并加鸡血藤加强活血通络之力。

患者发病之时乃2016年下半年,丙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在泉之气厥阴风木,主下半年气候风大,木克土,素体脾弱之人脾阳更虚,非大剂附、桂、干姜不能复其脾阳,故麻黄用量达180 g而痘疹少有突出皮面。

6 结语

笔者认为,闭合性痤疮病机根本在于正虚失运、气血运行失畅所致。即凡有气血运行不畅、痰阻、湿停、食积、积聚形成之处,均可闭阻阳气,使阳气伏于患处,故闭合性痤疮的治疗当以清热泻火为表、通行气血是本,治疗时多灵活应用麻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