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很多状元来讲,我真的算不不上什么学霸。 但是回顾这么多年来的读书经验,我觉得有很多重点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很值得和大家分享。 今天想说三个我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技巧。 一、反思和总结普林斯顿的心理学家安吉拉在她的《坚毅》书中指出了让一个学生成功的因素是——坚毅。也就是做一件事情能够有强烈的激情以及坚定不移的决心。 而她表示,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需要长期的刻意练习——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一万小时”定律:做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可以花10000个小时去练习,那么我们才有机会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 刻意练习 而这个“一万小时”,并不是随便用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想要获得好的成绩,不是仅仅需要花“一万个小时”学习,这一万个小时,需要有策略、并且“刻意”地去练习。 如何为之“刻意”?就是要对自己的练习过程和结果,有所反思和总结。
所以,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刻意练习这个环节,也就是对知识常常进行反思和总结。 反思和总结 这里可以分享一下我在中学时期的做法: 我会为每一个科目准备错题本,把自己的错题都归类,并花充分地时间思考自己到底为何会犯错,并总结错题的类型,从而发掘自己的知识盲或者常常犯错的原因,以便下次遇到相类似的题目时候,不再会犯同类的错误。 花半个小时分析10道错题的效率,比花2小时做100道题要高效得多。
二、计划的重要性读高中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期中考需要考第几名,在哪一门学科上想要有更大的进步。 小到每天,每个小时,我都会给自己做一个详细的时间计划,尤其是放学回家后的学习和写作业的安排。 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放学后,休息10分钟,我便开始规划今天晚上的学习任务。
每一天、每一周、每个月,我都会给自己制定计划和目标,而每个阶段结束后,就会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计划和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对于不合理的目标,我则会在下阶段中作出调整。 三、学会利用琐碎时间每个人其实没有有很多琐碎的时间。 比如,早上刷牙洗脸、吃早餐的时间、坐地铁上下学的那半小时,在食堂排队的15分钟,在宿舍等洗澡的那些零碎的时间。 我在学习紧张的时候,常常会利用好这些琐碎时间,安排做一些轻松但有益的琐碎任务。 比如, 以前我会在晨起准备上学(比如刷牙洗脸、吃早餐)的时候播放并被动收听英文原声带, 我也会在上学的路上背单词或者继续听英语; 平时学校排队吃饭的人很多,我也会在食堂排队的时候拿出平时积累的可以放在口袋的单词本作背诵。 利用好琐碎时间,每天10分钟,一周就比多人多用了70分钟,一年就比多人多用了3650分钟...长期积累下来,其实会看到有很大的不同。 我总觉得,能够拿高分的,都不是那些埋头苦干,每天拼死拼活读书的人。 所有成功的人,无论在什么领域,都一定有以下特点:1) 高度自制 2)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 3)勤劳!但是是有策略的勤劳,而不是埋头苦干,永远不会反思总结。 4)智慧,懂得利用工具帮助自己完成高效的工作和学习任务——比如知道自己每天什么时候工作效率最高,懂得高效学习法(20-30分钟便休息一次)、懂得自己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比如比较适合图片学习法、还是听力学习法;喜欢独自学习,还是和别人一起共同讨论学习)。 如果你还在使用老套的埋头苦干的方法,那么请你停下来,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方法是否是你能想到的最高效的方法,如果不是,请重新带着智慧的双眼,重新规划你的学习计划,相信会给你的学习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