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吃饭大汗,一生白干”,古人的两句经验之谈,句句实在!

 小天使_ag 2019-12-09

说起俗语,我想人人都会说上两句。其实光听名字很多青少年可能一头雾水,一不小心还暴露年纪了。其实俗语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依然非常的常见,好比这两句“八竿子打不着”、“不管三七二十一”,是不是经常听到?这就属于俗语的范畴了。因为它不同于我们课本上那些悦耳动听的诗词歌赋,这主要是因为俗语的创作者大多都是古时候田间的老百姓,对于他们而言吟诗作赋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文化。相反古代老百姓的智慧也不容小觑,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和在其位的老百姓是密不可分的,他们不仅能够高度总结平时的农作经验还对人生智慧和处世经验有着入木三分的见解。不仅如此,他们的俗语中还包含了天文地理,中医养生等等,可见老百姓也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句俗语“吃饭大汗,一生白干”同样出自古代老百姓之口,看似难以置信,实则有根有据,让人回味无穷。

可能有人会说了,天气这么热,是个人吃饭都流汗,这话确实如此。小编这些天也是饱受高温的摧残,外出吃饭首选条件就是看看有没有空调。不过,这里说的可不是这种自然的生理特征,古人也是懂得推敲的,这里古人特意强调了一个“大”字,正常情况下,吃个饭大汗淋漓的肯定不是正常的表现。这无论是在中医还是西医都有相关的描述,不过“一生白干”倒不至于,但这属于身体不适的信号,我们应当对此有所重视。

中医认为掌管皮毛的是肺,主管皮肤毛孔的闭合,是相傅之官,中医常说的“肺朝百脉”,这也是原因之一。而体温的调节便是通过皮肤毛孔来是实现的,而中医认为吃饭大汗属于气虚,肺气虚了就会影响皮肤毛孔的正常闭合,从而影响正常的生理机能。当然这也只是属于个体体制问题,还算不疾病的范畴。但如果不仅吃饭大汗,还出现乏力、倦怠、免疫力低下的话,这就在中医就属于胃热、脾虚的症状了。这种状态下往往比较能吃,但消化吸收就不那么容易了,事物积累在胃中导致胃热,因为头部被称为诸阳之会,而热量通过足阳明胃经直达额头,也就出现了我们所说的大汗症状了。而中医关于这种病症则大多采用食疗,长期坚持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再来说说西医关于这方面的一些解释,西医在这方面有一个名词叫“饮食多汗症”,大多表现在吃热食和刺激性食物的时候面部挥汗如雨。西医还将其分为原发和继发,前者因为汗腺分泌纤维在植物神经系统中的过度兴奋所致。后者则是与精神因素有关,如神经受损、精神紧张焦虑等等。而西医关于多汗症的治疗并无安全的可靠疗法,严重的只能进行交感神经切除。

不难看出“吃饭大汗”还有如此多的说法,古人的总结也是为了引起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虽然第二句有所夸大,但良苦用心是值得我们尊敬的。这里小编也啰嗦一下,小编还是比较看重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因为这一理念不仅能用在中医实践上,其实放在修身立业治国上都是行得通的,在将要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不好的情况之前就予以纠正。现在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往往焦头烂额,其实按“治未病”的理论来讲,在小孩出生时就应当有所规划,就好比小树苗在成长之初就开始打木架,绑直干,小孩出生就好比一张白纸,他的成型都在父母的掌握之中,如果放养不管,等到树子长成东倒西歪想要在纠正就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