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羲碑|郑文公碑|二玄社中国法书选(二十二):圆笔魏碑

 法厉无边 2019-12-09

《郑羲下碑》:

也称《郑文公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北魏摩崖刻石,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分为上、下两碑,用以记述郑道昭父亲郑羲生平事迹。

郑道昭先于天柱山刻出《郑文公之碑》后,发现掖县云峰山之东的寒洞山石质较佳,又再重刻,碑文大体相同。一碑无碑额,一碑碑额正书2行7字“荥阳郑文公之碑”,两碑碑首题“魏故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为区别二碑,称山东平度市天柱山之碑为“上碑”,莱州市 云峰山之碑为“下碑”。(此篇即为下碑)

郑道昭(?—516年),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北魏荥阳开封人,著名书法家,魏碑体 鼻祖 ,曾任光州(今山东省莱州市)刺史。

南北朝楷书虽基本由钟繇 、卫瓘 、 索靖 一系而来,追溯其源实是秦汉篆隶之遗绪。《石门铭》取意《石门颂》,《爨龙颜》若轩辕古圣,《爨宝子》若古佛端朴,《张猛龙》若周公礼制,无一不是胎息周秦古意而化成六朝新法,是篆势隶韵溶入楷书中的创造和发展。《郑文公碑》体兼楷隶,笔互方圆,作真带草,古质今妍,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引起清季及近现代学者的不断效仿与研究。包世臣、刘熙载认为《郑文公上碑》出《乙瑛》、《石鼓》,康有为认为是《西狭》之遗,李瑞清认为是《散氏盘》之嗣,都属于推本篆隶之说。通碑的笔调凝炼,笔划舒徐,形曲而神全,正如古松蟠屈,神采奕奕,又如微风拂波,川流不息。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