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酒神精神”与“魏晋风度”的共鸣

 小桥大水人家好 2019-12-09

在西方神话中,酒神狄奥尼索斯是居于奥林匹克山上的神祗。古希腊文明时期,人们祭祀酒神的方式往往是纵情肆意地狂饮烂醉。哲学家尼采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酒神精神”,即指自由而慷慨的原始生命力量。

尼采后来推广了这一精神,认为这是一种努力活出自我本色的洒脱,一种追寻生命自由的力量。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一书中提出,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世界正是生命的本真,“酒神精神”是在悲剧的现实世界里对自由和自我的挖掘。

在中国个古代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思想与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有着共通之处,例如道家学派的思想。陈炎先生说:“就同酒神崇拜一样,道家反对礼法对人的约束与控制,主张回到无知、无欲、无我的原始状态。

在道家的思想中,一切政治权力与礼法规则是对人本性的束缚,而人类更应该遵循“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这在一定程度丧契合了“酒神精神”所提倡的自由天性。然而,老子的道家思想仍然主要服务于政治。中国魏晋时期的士子文人们,在思想、精神、气质以及理念上反倒更符合“酒神精神”的生命境界。

浅析“酒神精神”与“魏晋风度”的共鸣

一、对生命此岸的悲剧性认识

尼采提出“酒神精神”主要是因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悲观态度,这种悲观态度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叔本华认为,人类有着无边无际的欲望,而且无法得到满足,因此生命实质上就是痛苦。

因此,尼采相信人的生命都是往复轮回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这个轮回世界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尼采提出,现存的人们此生的一切在这个轮回世界中都无比渺小。尼采认为,人生就是不断轮回重复的悲剧,永无止境。

极其相似的是,魏晋文人们也对此世生命持有悲观态度。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着黑暗和动乱的年代。社会上尽是乱臣贼子,统治阶层的也全是贪官污吏,战火弥漫在整个九州大地上,百姓苦不堪言。

在这样的年代里,文人们觉得现实是自己没有办法把握的,未来的希望也是渺茫而不可捉摸的。因此他们与尼采的思想极为相似,即在这个悲剧性的社会中不存在人生意义。

浅析“酒神精神”与“魏晋风度”的共鸣

二、生命悲剧之下的价值实现

在对人生持有悲观的态度下,尼采开始思考:如何才能使这样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于是尼采提出了酒神精神,将它视作一种寻找自我的强力意志,一种生命的内在力量,一种人可以拥有的旺盛生命力。

尼采认为,人生虽然是痛苦的,但这种苦难不应该作为毫无意义的人生的借口,反而应该交织出生命的精彩。因此尼采并没有否定自我生命价值,而是为人类设定了一个逆境,一个需要斗争和挑战才能突破的逆境,唯有如此生命的价值才得以体现。

同样,魏晋文人们在悲观的人生中也在寻找出路,最终他们选择的“玄学”。“玄学”的核心是“玄心”,这是一种超越自我、积极旷达的心态。“玄心”使魏晋文人们在如此痛苦的世界里“活”了下来。

他们豁达地看待社会,看待世间万物,看淡享乐与痛苦,也看淡了生死。将生命看作是一种恩赐,文人便开始坦然地面对此生。于是,文人们不再大发悲伤感慨之词,而是慷慨地接受这一切,并探索此生的价值。

浅析“酒神精神”与“魏晋风度”的共鸣

三、营构内在精神之美的自我完善

在找到了面对生命的积极态度之后,尼采又将人的内在修养放在了首位。他认为,追求一切形式的美的前提,便是塑造自身的内在美。因为人要发现美的前提,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眼光和对美的判断力,而这必须建立在自身的内在美达到了一定高度的基础上。

当人有了这样的判断力之后,才能发现蕴藏在世间万事万物里的美。这说明,尼采对于美丑的标准表现在对事物内在精神的判断上,而非其外在的任何表现形式,这样的审美观同样也适用于对人的判断上。

而魏晋文人对人的追求和判断中,与尼采的内在审美观也有相似之处。魏晋文人追求的美是一种“气韵”,简而言之,是人内在的一种精神品质,而非形貌的溢美。这种气韵可以表现在一个人的谈吐言辞中,表现在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间。

魏晋文人看重人经过后天培养而具有的神韵,这种神韵人内在精神的体现,而且具有不同于外貌的持久性。因为外貌经不起时间的磨蚀,而气韵即使在肉体死亡以后也会流传万世。

浅析“酒神精神”与“魏晋风度”的共鸣

四、对审美化生存方式的向往

确定了“酒神精神”的生活态度,内在精神的追求目标,尼采便以一种审美化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生存。尼采向往的是一种艺术家的生活,一种有着完美精神力量,任情感所掌控,肆意地享受诗意人生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是符合尼采的内在精神审美观的,也恰恰是对他所倡导的“酒神精神”最好的诠释。以这样的生活方式,整个世界便是人们尽情挥洒生命力的场所。

魏晋文人们同样也有着如此“风流”的生活方式,“风流”便是他们审美化的生存方式,一种诗意而任性的人生。他们随心所欲地穿梭在山川和溪流之间,三五成群,吟诗作对,享受着自然万物带给人类的一切。可见,魏晋文人们同样也在追求自己心中的审美目标,在践行着只由自己定义的审美人生。

“酒神精神”和“魏晋风度”是中西方不同文化之下的产物,但它们同属于一种生命哲学,并且在呼吁着同样的声调,也同样具有魅力。这体现出了不同种族的人类在痛苦与悲剧人生当中思想的共通性。这两种精神同样也是现代社会所稀缺的精神,在对比它们的思想内核的过程中,现代的我们仍然可以得到许多启迪。

参考文献

臧要科, & 樊明光. (2003). 魏晋风度与酒神精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

韦军[1]. (2008). 悲剧性的存在与诗意情怀——魏晋风度及呈现的“酒神精神”内涵初探. 柳州师专学报, 23(2), 31-34.

夏斯翔. (2013). 试论“魏晋风度”与尼采“酒神精神”的共鸣.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30(02), 54-56.

彭文婕, & 彭庭松. (2017). 论阮籍酒神精神的文化意蕴.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6), 94-97.

王文成. (2012). 论魏晋酒风影响下的酒诗意蕴. (Doctoral dissertation, 江西师范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