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牢记自己是散户,牢记自己是弱者,牢记自己只能抓住那些平庸的机会

 昵称360716 2019-12-09

前面几遍主要都是正式操作前的热身和准备动作。这一篇是投资套路的开始。纯干货,拿走不谢。

以下投资的战略原则是投资活动中的共性的、重大的问题,包括时机选择、资产配置、如何管控风险、如何确定收益率等等。我们投资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只要遵守了投资原则,就不会有大的损失,财富就会稳定增长。可以说,懂这些原则的,投资就开始入门了。

1、时机选择--抄大底、逃大顶
既然有周期,那么择时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

有人说,择时无用,长期持有茅台、格力、恒瑞、海天这样的蓝筹白马,享受企业价值成长,几年翻了十几倍,根本不用择时。这是一碗毒鸡汤!我承认找到这样的大牛股的收益极为可观,用不着择时,但找到这样的股票有多难?谁就能保证自己持有的蓝筹白马,是茅台恒瑞,而不是康美乐视?谁又能保证,我现在再买茅台恒瑞,未来还能收益十几倍?很多机构那么强大的投研力量,多年了也未必能找到几只十倍大牛股,凭什么我们小散单枪匹马就能找到?

不站在机构的位置上思考问题,牢记自己是一个散户,牢记自己是一个弱者,假设自己只能抓住那些平庸的股票的阶段性机会,就会有机会遍地、海阔天空的感觉

“三个知道”中,知道底是必须的,只选那些可以判断出底部的票,快到底部了,进去,判断出顶部或者收益满足了,兑现。赚钱,就是这么简单。

2、资产配置--大类资产轮动
每年开年,我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年最大的机会在哪个方向?这是投资方向问题。有一张很经典的大类资产历年收益表,可以有很多启示。

我们可以归纳出两个结论:

一、各个大类资产的收益率排名是均匀的,不存在长期冠军,说明大类资产轮动是必须的,死拿着不动是不可取的;

二、如果有某一类资产连续几年居顶或者垫底,那未来一两年很可能反转,比如原油14~15年连续两年垫底,16年就有53.72%的高收益;又比如创业板13~15年连续三年高收益,然后16~18年连续三年垫底,那19年会不会翻身?我大胆猜测19年创业板是高收益。

当然,只从量化角度来轮动,是不够的,比如选两年收益垫底的,如果第三年继续垫底怎么办?如果选三年收益垫底的,那等不到的话岂不要错失建仓机会?各个大类资产的周期都有内因,我们还是要找到这些内因,才能做出科学决策。2018年1月中国十年期国债(简称十债)收益率达到了4%,按历史统计4%一般是顶部区域,那十债收益率接下来应该是大概率下行,我知道有几位高手此时满仓长久期国债如019547,躺赚了15%的收益,在2018年股市单边下跌的一片哀嚎声中,是极为耀眼的成就。

3、风险控制--分仓与排雷
风险控制是个关键问题,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风控的目标,第一是任何情况下也不穿帮,第二是让自己情绪稳定,夜夜安睡。

风控理论有厚厚的一大摞书籍介绍,我就不重复了,我介绍自己的具体的风控方法,估计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做的,大同小异:

一是分仓。我把总仓位分成若干个仓,权益类是进攻部队,债类是防守部队,货基是后备部队,还有一个小仓做杠杆和博弈,是特种部队。各仓位之间降低相关性和联动性,避免所有品种同时下行的系统性风险。

二是每个仓根据自己的把握设置仓位。对于权益类,如果对一只股票感兴趣了,我一般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买个1~2%,有压力才会认真研究,这是观察仓;研究透彻了知道是机会了,一般买4~5%,这叫建仓;长期跟踪,把握极大,就买到10%,这叫满仓,任何一只股票的仓位上限就是总仓位的10%,这是刚性原则。

排雷是风控中不可回避的问题,A股造假太严重了!估计一半以上的股票都有财务问题,因为这是制度缺陷啊,会计师事务所是上市公司聘请的,如果不串谋造假,就被上市公司踢开了,会计师事务所是上市公司的客户,起不到看门人的作用。管理层对于造假的处罚也是够荒谬的,顶格罚款才60万,这么轻的罚款,老板不造假岂不是智商欠缺?

排雷是要修炼的,一是从财报里找应收账款、存货、大存大贷、毛利率、现金流与利润匹配等指标的异常情况,其实交易所对企业的问询函特别专业,可以学到很专业的排雷技巧;二是从网上找质疑帖子,我遵循“有疑必假”的原则,只要有人质疑,就无条件排除,因为这些年只要被质疑有假的,最后就是造假!

4、预期管理--到期收益率
预期管理和到期收益率的概念,是从债券来的。债券的特征是终点确定,在未来某一个时间点我会拿到多少钱,清清楚楚。如果债券价格下跌,那到期收益率就会提升,债券价格上涨,到期收益率就会下降。于是,不同债券的价值,用这一个参数就可以放到一起进行比较了,这叫归一法比较。

我特别认同到期收益率这个概念,做股票也应当引入这个概念,把不确定的东西确定化:一、把一只股票的未来状况清晰地描述出来,在某一个时点会达到什么价位,从此持仓不再迷惘;二、当期股价偏离了到期收益率,则构成了低估/高估,这成为仓位管理的基础;三、把所有股票的价值归一到同一把尺子来比较,从此知道股票的好坏。

彼得林奇对股票做了六种分类: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困境反转型、隐蔽资产型,其实说的就是两个字:“预期”,不同预期的股票,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做后备,有的做先锋,有的打埋伏,有的搞奇袭。

如果未来我儿子走上投资之路,我会建议他从债券做起,建立到期收益率的概念,然后才做股票,这样的人是几乎不可能亏损的。长期经过预期管理训练的人,下手之时就知道最终能取得多少收益,解决了目标问题,才能解决持股问题。

5、确定机会上杠杆--无杠杆,不巨富
如果说投资有一颗皇冠上的明珠,那就是杠杆。金融就是杠杆的游戏,银行、保险、房地产,都是高杠杆。无杠杆,不巨富。

投资有四个阶段:看对、做对、重仓做对、杠杆做对,每两个阶段之间都有巨大的鸿沟。做投资不能排斥杠杆,平时管理好杠杆,熟练使用各个杠杆工具,融资、分级B、股指期货、期权等等,控制风险,用分红覆盖利息。当水平提升了,当确定性机会出现的时候,勇于上杠杆,一把就博个财务自由。但投资四个阶段是不能跳跃的,没有经历过重仓满仓做对的人去博杠杆,多半是死无葬身之地,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6、不停试错--干点疯狂的事情
市场永远在变化,过去很赚钱的招数未来很可能失效,比如分级基金折溢价套利、小市值轮动等等,现在都失效了。投资不能固守能力圈,要有一个小仓位,不断尝试新思路,拓展能力圈。

我有一个3%的小仓位,专门用来试错,干很疯狂的事情,撬板,追风等等,从资金的立场理解博弈,这对于全面认知市场,拓展能力圈,有很大帮助。

这个系列要接近尾声了。下一篇是:

掌握2,3个小套路,年化20%不是梦

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