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有休妻再嫁,也有举案齐眉,从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婚姻生活

 花间挹香 2019-12-10

汉代的乐府民歌以其通俗自然的语言、深切真诚的情感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辉煌不朽的重要篇章,它也成为我们从细微处了解汉代历史、汉代人民生活的重要材料,具有与历史不同的作用。而女性这个被历史忽略已久的群体,从汉乐府民歌中也能略微了解当时的生活面貌。

汉代实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关于汉乐府民歌中涉及和体现出来的婚姻关系相对比较复杂,通过流传下来的乐府民歌,我们可以管窥2000多年前汉朝开放的婚姻关系。

既有休妻再嫁,也有举案齐眉,从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婚姻生活

一.普遍存在的“休妻”与“再嫁”

汉代出妻的现象比较多,男子可以以各种原因休妻。汉代刘向《列女传》将先秦的女性分为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七类来教育当时的女性,刘向提倡前六类,最后一类是作为对女性的警戒。虽然刘向以这些来作为教育女性的条例,但并没有形成系统和严格的条文,并且又主要的是针对上层的贵族女性而言的,对生活于普通大众中的女性并没有发生多大的约束效力。

其中有云:“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去。” 可见,夫妇之间因无义而离婚的现象是被认可的,离婚也就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婚姻对于女性的束缚还较为宽松。后汉班昭写作《女诫》一书,对女性的行为做出了系统和严格的规范,以卑下为第一,提倡“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同时对女子做出“敬慎”、“妇行”、“专心”、“曲顺”等要求,这种束缚女性人格和个性的规范居然是出自女性之手,其实是有些讽刺的!

既有休妻再嫁,也有举案齐眉,从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婚姻生活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规范的提出虽然是针对于女子,但究其影响来说,却是整个社会的,不仅女子自身开始了如是的自我压抑和毁灭,而且男子的思想意识里也对女子做出此种要求和约束。最明显的莫过于那首张衡的《同声歌》,这是汉代少数的知道其作者的乐府诗歌,也是纯粹地从男性的视角来写女子,对女子应当如何的种种幻想和要求。

另外,从先秦开始,就已经有了所谓的“七出”,即男子可以休掉女子的七种依据,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嫉、恶疾,丈夫可以凭借其中任何一条来休掉妻子,于是在汉代出妻的现象比较多。王运熙在《乐府诗述论》中也说过:“汉代,出妻的风气很普遍。周寿昌《两汉书注补正》说:‘汉法,以无子出妻为常法,若在后世,骇人听闻矣。’

如汉乐府中,《上山采蘼芜》便是一首反映出妻现象的诗歌: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旧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据《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分析,蘼芜是一种香草,风干后可以做香料,古人相信蘼芜可使妇女多子。而这个被抛弃的妻子正是去山上采这种香草,说明很有可能她被丈夫抛弃的原因是因为无子,下山途中巧遇前夫,于是就上前问前夫,你新娶的媳妇怎么样啊。前夫回答道,新人虽然很好,但没有你好。你们容貌差不多,但劳动能力却远不如你。一匹是四丈,新人每天只能织四丈,你却能织五丈多,所以新人不如你。这首诗中的女主人公并没有什么过错,可能仅仅因为无子而遭到丈夫的抛弃,但她在看到前夫时仍礼貌对待,交谈如故。

不仅普通大众中女性有着如此的命运,生活与贵族社会的上层妇女也可能很悲惨,汉代有位著名的女才子叫班婕妤,她也写过一首诗叫《怨歌行》,她以团扇自喻,希望能够常常伴随在君王的左右,但那种随时会被取代的恐惧时常困扰着自己,最终也未能免去遭到抛弃的命运。这是宫廷女性在古代社会的普遍宿命。

《列女传》和《女诫》,主要对女子进行教导和约束,在实际生活中很多问题上并没有绝对化,对于普通生活中的女性,她们并没有受到多么严格的身心控制。虽然出妻的现象比较多,但是寡妇改嫁在汉代也是普遍和平常的事情,也没有受到来自社会的歧视和压力。乐府民歌中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刘兰芝,刘兰芝在回家没多久,就有媒人进门为其说媒,“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并且有意娶她的是大户人家,太守之子,“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既有休妻再嫁,也有举案齐眉,从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婚姻生活

列女传

这里,未婚之人向有婚之人求婚,可见,汉代女子在改嫁这件事上的自由。诗歌中对刘兰芝的嫁妆的描述也极尽铺排之能事:“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如此丰厚的嫁妆和盛大的婚礼,对一个改嫁之妇来说和新婚是几无差别的,汉代的男子和整个社会对被出女子的宽容可见一斑。

二.底层百姓真挚的夫妻感情

《列女传》和《女诫》作为汉代著名的引导妇女行径的书籍,其中固然有很多是对妇女的压制和束缚,但也不乏一些有助于培养出妇女美好品格的内容,如提倡妇女发扬良好温柔的妇德,在夫妻关系中互助互爱,苦难中不离不弃,这类女子在乐府诗歌中则以《东门行》中的女子为代表。

既有休妻再嫁,也有举案齐眉,从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婚姻生活

《东门行》是一首表现下层劳动人民饥寒交迫,被迫奋起反抗的诗歌。“出东门,不顾归”,诗中的男子出门就没有想着再回来,可见他已把生命置之度外了,是什么把他逼到了如此境地呢?环视家中,盎中一点储存的米都没有了,甚至衣架上也不剩一件多余的衣服。“拔剑东门去”凌厉快速的动作表现出男子的忍无可忍。

此时,妻子拉着丈夫的衣服哭道:“任凭别人家怎么富贵,我愿意和你一起吃稀粥,共过这苦难的生活,上为苍天,下为我们幼小的孩子,你千万不要去冒生命危险做那非法的事情。”诗中描述了一个贫困的家庭,一对贫贱的夫妻,丈夫为何要铤而走险,有要去做什么,诗中没有具体交代,但从女子的话语中“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可猜测,男子可能是为了解决家中无衣无食,被饥寒所迫的困境,去富贵人家做偷盗之事,并且带上了剑,或许是被逼到了忍无可忍,愤怒到失去理性,就是明抢也在所不惜了。

但女子却保持着清醒和冷静,日子虽然苦,我却愿意和你一起吃苦,只是你不要去做那危险的事,丧了性命。在这对夫妻关系中,威胁到生命的苦难,拉近了妻子对丈夫的距离,妻子愿意与丈夫共患难,她把这种对丈夫的不离不弃看得重于生命,诗歌中质朴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鲜活的、拥有良好妇德的妇女形象,“在战乱的社会背景下,许多妇女‘不以存亡易心,不以盛衰改节’,表现出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高尚美德修养。”

既有休妻再嫁,也有举案齐眉,从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婚姻生活

三.婚姻生活中妻子的不自由

在诗歌《陇西行》中,诗中描绘了一位贤惠、会持家的贤妻,“娶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一胜一丈夫。

显而易见,这首诗是从男子的口吻来写一位颇受男性欢迎的女性,叙述的男子可以看作是普通大众中下层人民的代表。各阶层都从自己的现实需要角度对女子做出了相应的要求,女子在婚姻关系中就处在了不平等的地位,他们被作为丈夫的附属物,个人的自由被束缚,个性的理想被限制,个体的需求被忽视。

乐府民歌中《艳歌行·翩翩堂前燕》中就有对婚姻关系中女子不自由的反映。这首诗歌本是写游子生活的辛酸,却也给读者留了一个侧面去窥探其中的女性生活: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女主人只是为游荡在外的游子缝补几件衣服,便遭到了男主人的误解和指责,本诗是以游子的口吻来写的,女子的夫婿“斜柯西北眄”,这斜眼看的怀疑眼光只是游子看到的外在的一幕,女子在家中又会受到丈夫甚至夫家怎样的指责又是游子和读者看不见的,虽然清清白白,游子尚有口难辨,更何况在家中并无多少话语权的女子呢。

既有休妻再嫁,也有举案齐眉,从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婚姻生活

四.平淡和谐的夫妻关系才最常见

婚姻关系在任何时代都是错综复杂的,在千千万万的夫妻关系中,什么样的情况都会出现,并不因时代而有所特殊,因为女性天生就有一种包容和容忍的品质,故和谐的婚姻关系还是最普通常见的,然而正是这种平常大众使得它们毫无特色,也就很少能被记入歌谣、载入史册了,然而,细心发掘,也总会找出一些枝毫末端来,如《相逢行》。

《相逢行》,又称《相逢狭路间行》或《长安有狭斜行》。《乐府解题》曰:“古词文意与《鸡鸣曲》同。” 历来学者论及此诗,大多认为诗是讽刺富贵家庭的奢侈和贪淫。如果仅从诗歌本身来看,这首诗是以平和的口吻描绘了一个富贵之家的生活享受,及平时的生活画面。

其中写女性生活:“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家中的妇女们都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相处和谐,毫无生活的压力和负担,生活安详,其中小妇还可以挟瑟弹琴,为安逸的生活再添上一味美妙的调剂。诗中的女性显然是生活于社会的中上层,生活无忧。然而诗歌中也仅仅呈现了她们的外在生活画面,他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已得到充足的享受,从描述来看,每个人在家中也都有一定的地位。

既有休妻再嫁,也有举案齐眉,从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婚姻生活

若要继续探讨夫妻关系,这里关于“丈人”一词的解释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一般解释为子媳对公婆的尊称,《论衡·气寿篇》说:“尊翁妪为丈人。” 但汉乐府诗歌《妇病行》中有称丈夫为丈人的用法:“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另外,诗中“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和“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可以形成明显的对仗,并且内容上两人都是在准备演奏音乐,和前面的鸳鸯相鸣相和暗暗相合,所以,这里的“丈人”不仅是指丈夫的意思,而且是具体的谈瑟小妇的丈夫。如此看来,这对夫妇不仅物质生活安逸,并且还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真可以说是夫妻和谐的典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