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冠心病的患病率为10.2‰,每100个15岁以上的人中就有一位冠心病患者。 自2002年以来,我国城乡地区冠心病死亡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冠心病作为“最具影响力”的疾病,已经受到大家的关注。 冠状动脉是一套负责给心脏供血的动脉系统,沿心脏表面分布,发出多个分支深入心肌进行供血,为心脏能够正常做功输送所需要的血液。 冠心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也叫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当为心脏提供营养的冠状动脉内壁上,沉积了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或出现坏死组织),时间一久,就形成了斑块样的集聚(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变窄甚至堵塞,血液无法正常通行,心脏的肌肉就会缺血、缺氧。 当管腔狭窄程度超过50%~75%的时候,人体在激动、劳累等情况下无法代偿就会出现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这就是冠心病。 冠心病会有哪些表现?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5大类:无症状心肌缺血(隐匿性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5种临床类型。 根据发病缓急来分,又分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前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缺血性心肌病和冠状动脉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后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胸部及咽部压榨感,紧缩感,也可能出现气短,上楼、爬坡喘、累,嘴唇发紫。 急性冠脉综合征表现为胸痛发作更剧烈、持久、频繁,患者常有濒死感,伴呼吸困难、大汗、发热、恶心、呕吐,甚至晕厥,休克,心脏骤停。 哪些人更容易得冠心病呢?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多种因素,其中有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年龄、性别、遗传等;也有可以控制的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肥胖、吸烟、缺少体力活动、心理精神因素等都是冠心病发生的“背后推手”! 这5类人最容易被冠心病找上门!
冠心病的预防,从可控因素入手1. 健康膳食 健康的饮食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措施。日常饮食应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和营养的均衡性;每日钠盐摄入量不多于6g;每日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小于300mg。 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官网 2.戒烟 烟中含有尼古丁对心脏血管和心肌都有损伤,并且吸烟也会使血管收缩、痉挛。应主动戒烟,避免吸二手烟。 3.避免压力过大 避免压力过大、过度紧张。压力大、紧张会使血管收缩加重血管拥堵。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学会应对压力,减少压力对精神、身体、心理等影响。 4.心率管理 冠心病患者日常应做好心率管理,静息心率控制在55-60次/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