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有人说儒家文化下极容易产生“伪君子”?它的道德教化不是以平等和尊重的为前提的?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2-10

君子,泛指有学问和道德修养的人。至于“伪君子”,看看法国喜剧作家的名著《伪君子》,就知道那不是儒家文化的特色,到是资产阶级文化的专利。所以不要据此把儒家文化污名化。任何文化都有其阶级特性,也有其时代的拘限性,儒家也不例外。但无论什么阶级,什么时代,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相处关系都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有客观规律在里面,儒家思想之所以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就在于它的思想中有丰富的客观规律。经过数千年的践行,多次推到重立,改革完善,已被证实其中价值观的通用性。

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

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君子为人应如大地一般,厚实和顺,仁义道德,容载万物。

君子以行仁、行义为己任。君子也尚勇,但勇的前提必须是仁义,是事业的正当性。君子处事要恰到好处,要做到中庸。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君子有四不:第一,君子不妄动,动必有道;第二,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第四,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

君子追求的目标是仁义。追求仁义,需要知,亦需要勇。孔子将仁、知、勇当作君子之德。君子担道行义,以张扬仁义为责。

总之,君子是孔子向往的一种理想化人格。就是要求做人要德才兼备,要超乎功利的诱惑,还要抵制实用主义短视,做一个高尚而又善良的人。对于现在的我们,很有借鉴学习价值,也有践行和推广的必要,做为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我们更有宣传和保护的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