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只有在孔子这里才有学位呀。 孔子是中国开辟私学的第一人。在传统中国,只有皇亲贵胄和士大夫的子弟才可以接受教育。那些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平民子弟,目不识丁是正常的事。孔子所处的年代是春秋时期,此时的周王朝已经开始没落了。旧的社会形态的没落,就意味着新的社会形态的兴起。孔子有感于“礼崩乐坏”,就冒出了大力发展教育的念头。 孔子的教育理念是有教无类。这样一来,就为平民百姓家的子弟打开了教育之门。无论是出身于官宦世家,还是来自于农耕之门,只要你上进好学,都可以来到孔子的门下接受教育。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既有贩夫走卒,也有农民子弟,还有商人的后代,等等等等。所以,孔子桃李满天下,号称拥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就是得意弟子啦)七十二人。 孔子不关心什么学位房,也不收高价的学费。孔子收徒,不计较你是否富有,也不计较你的智商,只要你带来学费束脩就可以了。那么,什么是束脩呢?就是干肉脯。并且,不局限于干肉,如果你家道贫寒的话,只带一点小米来上学,其实,孔子也是不会拒绝的。 为什么一定要收束脩呢?因为孔老夫子也要生活呀。另外,收取束脩,代表着师徒关系的缔结。可见,学费不在多少,完全不收也是不行的。至于可不可以赊账呢?孔夫子没说,俺们就不知道啦。 推广普惠式的教育,也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问题之一。增建学校,降低门槛,使得人人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也一直是我们的梦想。从这一点上来看,至圣先师孔子,无疑是我们的好榜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