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连凤庭 2019-12-10

                               连凤庭

    新课程理念下,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自主思考,但是更离不开我们传统文化教育,我们总觉得传统文化教育应以语文学科为主阵地,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展,我深切地体会到数学课也应该有浓浓的传统文化的味道,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如何将数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学情景的引入要具“传统味”

    数学教学要紧密练习生活,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才能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去感受、体验、探索。比如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孔融让梨》,低年级同学年龄小,听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既与本课的数学知识相联系,又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中的谦虚礼让、尊老爱幼的道理,这个情境导入就是数学课堂中传统文化教育鲜活的例子。

二、教学实践活动设计要具有“传统味”

   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设计一些教学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主动思考,这些教学实践活动除了要具有创造性、操作性,更应该具有传统文化的味道。记得去长春学习时,一位老师的一节数学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活中的大数》这一单元中《拨一拨》,学生系统地了解了计数器,教师还独具匠心的介绍了我们传统的算盘,学生了解了算盘产生的年代以及算盘的简单的数的表示数的方法,算盘的简单运算,通过这种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丰富了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比如我在讲《圆的周长》一课时,在学生利用实验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后,我用课件出示古代大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等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贡献,学生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过程中的巩固练习利用传统文化

    在巩固练习中,利用传统文化的渗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讲授《百分数的认识》时,在课后练习中根据成语写百分数,学生就很感兴趣,百发百中,事半功倍,学生在传统的成语中感受到了乐趣,同时了解到了百分数的知识。还记得一位老师在《1-10》数的认识这部分教学内容在练习中借助诗歌《一去二三里》组织学生朗读,学生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而且建立了数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

    总之,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把传统文化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多留心,多思考,多学习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服务教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