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振动的原因及处理措施 |
问题 | 原因 | 检查方法? 发生条件? 特征等 | 措施 |
安装不良 | A.装配不良基础偏心 | 1、检查联轴器的同心度 2、检查建筑物和泵的基础混凝土是否有裂纹 3、检查泵基础是否有不均匀下沉、地震冲击等造成的偏心现象 | 重新调整轴中心 |
B.未运转时,同心度良好,而运转时出现偏心 | 1、泵排出端有伸缩式接头,当泵运转时,联轴节是否有很大的移动 2、支撑排出管的混凝土是否有裂纹 3、泵运转时地基是否移动 4、泵运转时,从填料处有大量水涌出,或者有空气吸入 5、泵刚一停车,轴是否有偏心(高温液体时) | 1、改变联轴节的结构 2、在伸缩式联轴节等活动连接上安设控制螺栓,使移动不印象泵?? 3、用混凝土将主管路围起,使之不能移动 |
C.法兰式挠性联轴器的橡胶件不均匀或者橡胶件过硬 | 1、检查联轴器螺栓的橡胶件的外径是否均匀2、联轴器螺栓的橡胶件太粗,难以插入联轴器 3、联轴器螺栓的橡胶件太长,插入联轴器后,拧紧螺母而压缩橡胶件,使橡胶件处于难以插入的状态 | 选择联轴器螺栓的橡胶件时,尺寸要适宜 |
基础不良 | A.基础的不稳定引起的共振 | 1、振幅虽比轴承的轴系振动时的振幅小,但有很大的震动向基础外传播,传到柱、梁附近则急剧减弱 2、基础振动频率与泵转速一致时的震动 3、相邻的泵类设备运转时传给停转泵很大的震动 | 1、加固地基 2、提高泵的平衡性 |
B.地基不坚实引起共振 | 1、振幅虽比轴承的轴系振动时的振幅小,但有很大的震动向基础外传播 2、地基的震动频率与泵的转速一致 3、基础不坚实 | 1、加固地基? 2、向敌机内部灌入水泥砂浆 3、提高泵的平衡性 |
C.地脚螺栓松动、或地脚螺栓没有有效的发挥作用 | 1、振动比轴系等的震动小,但也有相当大的震动向地基传播 2、地脚螺栓附近的基础产生裂纹 | 1、加固地脚螺栓 2、加固基础混凝土 3、增加地脚螺栓数量 |
转子平衡不良 | A.轴系弯曲 | 1、若使联轴器螺栓组的螺栓一次错动一个螺栓的位置,则振幅就会慢慢变化,视联轴器的位置不同,振幅会出现下降 2、在使用固定联轴器的情况下,联轴器的配合面插入较薄的衬片,联接后振幅会发生变化,视插入部位不同,会使振幅大幅下降 | 1、利用上述方法,找出振动较小的状态,若此状态处于允许值内,则固定这种状态 2、校正轴弯曲 |
B.转子残存的不平衡重量 | 1、振动在安装后立刻产生或更换转子后(主要是叶轮)出现 2、在联轴器的螺栓的一个部位上加配重,振幅便发生变化,视配重设置的部位不同,振幅便会大幅下降 | 重新校正转子的平衡性 |
C.主要是叶轮的磨损或破损造成的不平衡 | 1、振动慢慢增大(磨损),或者突然变大(破损) 2、产生与B中第二项同样的情况 3、拆卸上壳体或者从入孔检查内部(破损的情况下) | 1、校正叶轮的平衡(磨损) 2、更换叶轮(磨损) |
D.叶轮有堵塞的异物造成的不平衡 | 1、泵的震动突然增大,多数情况下从泵内部产生噪声 2、排出压力降低,流量减少 3、流量表、功率表的指针异常摆动 | 1、从泵上壳或入孔内检查内部 2、排除异物? 3、检查叶轮是否破损 |
E.由于轴承的严重磨损,造成轴的偏心运动(特别是立式泵的水中轴承) | 1、检查润滑油是否清洁 2、检查润滑水是否正常 3、拆下联轴器螺栓,只有电机运转时,不产生振动 4、泵停车过程中,转速减慢后,仍有振动 | 1、拆泵更换轴承 2、分析轴承磨损原因 |
其他规则性振动 | A.轴的扭振(特别是柴油机驱动时或长轴泵) | 1、测定轴系的扭振频率,当扭振频率与原动机的转矩变化频率、转速、或转速×R(R为2、3、4等的整数)一致时 2、齿轮联轴器在某一转速下,发出异常声音、转速稍加速声音变消失 | 1、改变轴的粗细或长度 2、轴系中插入扭振的缓冲件 |
B.推力轴承无推力 | 1、卧式双吸离心泵中可见 2、一般有噪音,但噪音比振动更强烈 3、轴承结构成为无预加负荷的结构 4、低速运转时发出咯噔咯噔的有规则的声音5、推力轴承间隙大 | 1、改善推力轴承,使其能够承受预加荷重 2、改进泵结构,使其一定产生轴推力 3、消除推力轴承的间隙 |
C.由卡门涡产生的震动与管路的固有频率一致时的共振 | 1、泵的吸入管周围有水流动 2、泵的吸入管比较长 3、吸入水槽的形状、吸入管的位置不合适4、由卡门涡造成的频率(Hz)的大致范围如下:?? f=K×V/D 式中K=系数0.15~0.2; D=水流正面宽度(m) V=流速(m/s) |
|
D.脉冲引起的噪音振动 | 1、产生像浪涌拍打式的有规则的噪音 2、排出侧的压力表的指针大幅度移动 3、泵的性能呈高峰突起特征,如果在排出侧送水管中有空气滞留时,这种情况便经常出现(有必要与泵性能曲线做比较) | 采用不产生脉冲的泵 |
E.油膜回转自激振动 | 1、一般情况下,转速在3000r/min以上时产生2、频率等于或接近于1/2转速??? 3、轴承的震动比其他部分更激烈 | 采用改变轴承结构的措施 |
不规则型振动 | A.部分流量运转引起的震动 | 1、测定吸入侧和排除侧的压力,然后按测定的压力值计算运转流量,如果低于规则流量的一半时,将产生相当大的震动。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大型转速较高的泵? 2、双吸泵若在规定流量一半以下运转,轴便产生激烈的往复运动,其结果造成轴系等的振幅增大 | 1、改换增加泵排出量的装置?? 2、检查排除侧阀是否全开3、设置旁通装置,一部分排出水量返回吸入管或吸水槽 |
B.汽蚀引起的震动 | 1、测定吸入侧和排出侧的压力,然后计算运转流量,分析是否产生汽蚀 2、检查吸入侧的真空度是否有异常增高 3、一般情况下,发生很大噪声,当吸入侧的压力低于大气压时,吸入少量空气噪音减小 4、关闭排除阀时,噪音急剧减小,振幅也降低5、排出压力表的指针急剧摆动 | 1、关闭排出阀运转 2、提高吸入水槽的水位 3、加粗吸入管(在吸入管路较长时) |
C.排出侧阀的震动 | 1、检查排出阀是否全开(在阀半开状态下,阀产生振动并通过管道传给泵) 2、将排出阀全开,振动减小 3、排出阀如有支脚,检查是否处于良好的安装状态 | 1、在需要阀处于半开状态运转时,用混凝土将阀固定住,使阀得振动不传给泵? 2、对大口径阀,注意选择不产生振动的阀结构 |
D.泵内部的非转动部件与转动部分有就接触或者滑动部分有损伤 | 1、电流表指针激烈摆动 2、多伴有金属声音 3、通常轴承发热 4、高温液体用泵在启动时易发生这种现象 |
|
E.填料函压的太紧 ,产生振动 | 1、多发生于小型泵 2、填料处发热 | 放松填料,拧紧螺栓 |
共振 主要是立式泵 | A.泵固定部件(包括泵壳、底座等)的固有频率与转速的共振现象 | 1、采用打击法测定固有频率,固有频率同转速一致 2、仅电动机运转,泵一侧也产生振动 3、仅电动机运转,当停车时,在切断电源后片刻,振动急速减弱? 4、在多数情况下,将基础螺栓或电动机安装螺栓稍微松动一些,振幅便明显减小 | 1、强化或减弱电动机台座,改变泵固定部分的固有频率 2、基础不牢时要进行加固3、泵与基础之间要加入防振橡胶垫,改变固有频率4、增加基础螺栓和电动机安装螺栓等的数量,提高固有频率? 5、对于小型泵,在电动机附近加上重物 |
B.电动机检查台栏杆和梯子等的共振 | 1、拆下栏杆和梯子,振动便能停止 2、研究梯子的设置方向,从振动大小来检查振动方向 3、插入木片在栏杆中间处,不移动栏杆可使振动停止 | 1、栏杆与电动机台座直接按插入吸振橡胶板 2、梯子不与泵接触,采用独立梯子 |
C.转速接近转子的临界转速 | 1、水中轴承局部出现严重磨损(一般说来在设计时就已考虑,因此几乎不会出现) | 1、更换水中轴承 2、加粗轴 3、改善转子平衡(转速接近临界转速时配合效果小) |
轴承 | A.由于轴承生锈造成的损伤 | 1、检查轴承内部的润滑油或润滑脂是否发生变化 2、运转时的发热程度比以前高 3、润滑油或润滑脂中混入灰尘或铁锈 4、轴承部位产生异常声音 | 1、更换轴承? 2、更换润滑油或润滑脂 3、采用水或灰尘不易侵入的结构 |
频率与转速一致 | A.压力脉冲产生振动 | 1、送水管或泵体的振动频率为ZN(Z为叶片数目,N为转速)(大型高压泵多为焊接泵壳,其振动大) 2、泵体的喉部与叶轮外径的间隙比较小 3、高速转动的泵多发出噪音 4、导叶的叶片数与叶轮的叶片数相等或两者有公约数时(后者以Z1N(Z1是叶轮叶片数和导叶叶片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频率振动) 5、多级泵的各级叶轮的叶片与喉部的相对位置,任何一级都相同 | 1、截去一部分喉部,使其与叶轮外径离开 2、加固壳体或送水管 3、截短导叶叶片的内径 |
B.滚动轴承生锈等发生的损坏 | 1、泵用P×N的频率振动(P为滚动轴承的滚珠数或滚柱数,N为转速) 2、滚动轴承生锈 3、运转时轴承部发热程度高 4、轴承内部的润滑油或润滑脂变质 5、多数情况下,轴承内部发生异常声音 | 1、更换轴承 2、更换润滑油或润滑脂 3、采用水或灰尘不易侵入的结构 |
其他 | A.原动机振动传给泵,使泵也振动 | 1、原动机的震动比泵的震动大 2、原动机轴承温度非常高 | 定期检查、维护原动机 |
B.泵轴承的滑动部分有局部接触(轴多少有一点弯曲) | 1、用手盘车时,感到越来越沉 2、小型泵的电流表指针异常摆动 | 检查轴承内部,消除局部接触点 |
C.衬环与叶轮滑动部分的间隙不均匀 | 1、滑动有两个以上的面时,容易产生 | 1、使滑动部分的间隙均匀化 2、使滑动部分为单面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