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Wiki的教育应用

 教技1701李宏琴 2019-12-10

Wiki站点强调团队的合作,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协作环境。其中完全没有著作权的概念,资讯与知识不再是单向地由权威(中心)向接受者(周边)自上而下发放,而是完全多向交流,中心与周边的角色随时逆转,知识是互动、协商、众声喧哗的结果,Wiki站点的读写生态和知识观是一种彻彻底底的后现代文化理念的实现。事实上我们也可以将其想象成为一个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 ,在这里你可以将你所发现的问题张贴出来并进行讨论,因有其他人的协作工作,你从中可以获得一种群体性的应用性知识,同时又不像BBS那样主旨松散和无组织性因其开放性,协作性,简易性的特点,它在教育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有些还在探索之中。

一、作为教育教学信息源

由于现今的多媒体课堂相对于传统的“黑板+粉笔”课堂有着信息量丰富、容量大等特点,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听课和记笔记之间的矛盾,往往二者不可同时兼得。通过将教学内容信息发布在Wiki站点上可解决这一矛盾。Wiki作为一个简单的Web站点,从作用上看与普通教育站点一样都是作为教育信息源,各种教学资源,如讲义、论文、电子教材、图片素材等等,任何人都可以添加并允许其他人修改、完善和扩展,这样Wiki站点就成为积累该领域资源的一个丰富的教育信息源。如果发挥Wiki的群体参与和更新迅速的优势,建立各种教育Wiki站点—— 都是内容丰富精致且不断增长的教育信息源,将极大地填补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

二、作为师生网上学习交流、协作共创和问题解决的环境
利用Wiki给我们提供的环境,可以搭建起网上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信息的发布(如课程表、课程内容的公布)、相关活动的策划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等等。这有利于班级情感的交流和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使用Wiki,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评语等写入Wiki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由于Wiki具有历史恢复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在权限上不加控制,尽可能让学生不受限制地参与进来,达到真正平等的师生互动状态。同时,学生的作业、读书笔记也可放入Wiki中,教师可以在Wiki上直接评阅、更正和附上评语。
三、作为课程和学科建设的工具
对于那些授课面广,授课人员多基础性课程,通过Wiki可集聚各人之长,由众位教师共同完善课程内容和相关教学资源,让整个课程的资源更充实,内容更详尽。另外,利用Wiki,将教师的研究成果或优秀教育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同时教师在进行科研活动的时候也更具目标性。由Wiki的独特优势加上每个教师的参与,共同实现整个学科的建设。在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有教育技术百科,它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搭建的建设教育技术学科的平台。为适应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扩大知识面,利用各种资源,在工作和学习中涉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甚至其他领域和地域的教师进行对话、交流、合作。Wiki等工具的使用,可以作为教师提供跨学科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有效工具。
四、论文协作写作Wiki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不仅表现在外部学习兴趣的浓厚,而且反映出内部学习动机的强烈,因为Wiki能够给学生一种语言表达、抒写真情的自我感、归属感、成就感。同时,Wiki打破了传统作文交流的时空限制,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共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文指导的范围、交流的信息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因而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比较典型的一个实例就是,东行记百科上的以Wiki为论文协作平台的实验,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协作架构在Wiki平台上,充分发挥Wiki的容易修改和及时存储的优点以及平等、开放、共享的Wiki文化精髓。在一个新型的开放的环境中与全国各地的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毕业论文,共享灵感和智慧,最后完成论文,开拓了开放性写论文的模式。
五、主题资源建设
主题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而需要群体(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区域等)的协同工作,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需要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Wiki技术满足了群体协同工作的需要。因为Wiki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六、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策略探究
最初的Wiki专题网站页面,由专业知识老师和网络管理老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等的需要来编写设计,构架一个脉络清晰、主题鲜明的目录结构,引导学习者不断扩充这些相关知识,使得内容详实、条目细化。在专题研究中,教师能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研究动态、研究进程,在协作共建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其中,在研究过程中,给予适时、适当的启发、引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不至迷失,确保学习沿着正确方向顺利进行。Wiki专题网站使得学习评价多元化。学习评价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变化。评价学习者信息素养应用到问题的提出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等。
七、问题协作式教学模式探究
Wiki作为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一种问题解决的承载工具,它的作用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问题协作的解决的平台,它的具体作用可以概括如下:
1.学习者在参考他人的见解时,可以全面地、条理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2.展现问题解决的整个动态过程,有助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
3.展现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的积累与整合;
4.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充分文流的内容平台。
在刚开始接触Wiki时,由于是新事物,学生们以及教师们都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与好奇感,利用这种模式上课将会很人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但是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们的这种新鲜感将会消失,学习效率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提出这些与学生们生活贴近的问题,一些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等。
Wiki的操作简易、开放、共享共创等特性使其迅速发展,其应用于教育领域可以促使人们共享共创知识、激发知识创新、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和协作能力。Wiki是一种新技术,历史还不长,无论Wiki概念自身,还是相关软件系统的特性还都在热烈的讨论中;什么样的站点才能称得上是一个Wiki系统还是有争议的;数字版权和安全问题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Wiki要求它的参与者具有较高素质和良好的品格,而目前我国的上网群体参差不齐,总体素质还不高。Wiki应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还没有广泛开展起来,Wiki用于教育教学的成功案例还不多,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Wiki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有待人们去研究。
在教育技术发展史上,人们总是不断地寻觅可以支持教育教学的技术和工具,而新的技术和工具的引入并与相应教育教学理论的有效结合,都将引起教育技术的新变革。Wiki作为一种新技术、新的交流方式和新的网络文化,还很稚嫩,还处于襁褓中,但它的应用潜力是大可挖掘的;或许Wiki只是一种暂时的技术和工具,但它所体现的思想和理念却是深远的。作为教育技术研究者,应该可以敏锐地看到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对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启示—— 就是本着开放、合作、平等、共创、共享的精神,让更多的人自由自愿地参与资源的创建、积累和管理。此外,为弥补网络教学情感教育的不足和“ 人文关怀”的缺失,要积极应用交互性和社会性强的网络交流方式丰富网络教学的形式,让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感受到网络的社会化和人性化,提高网络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为培养信息时代的人才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