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为教育教学信息源 由于现今的多媒体课堂相对于传统的“黑板+粉笔”课堂有着信息量丰富、容量大等特点,这就导致了学生在听课和记笔记之间的矛盾,往往二者不可同时兼得。通过将教学内容信息发布在Wiki站点上可解决这一矛盾。Wiki作为一个简单的Web站点,从作用上看与普通教育站点一样都是作为教育信息源,各种教学资源,如讲义、论文、电子教材、图片素材等等,任何人都可以添加并允许其他人修改、完善和扩展,这样Wiki站点就成为积累该领域资源的一个丰富的教育信息源。如果发挥Wiki的群体参与和更新迅速的优势,建立各种教育Wiki站点—— 都是内容丰富精致且不断增长的教育信息源,将极大地填补网上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 二、作为师生网上学习交流、协作共创和问题解决的环境 利用Wiki给我们提供的环境,可以搭建起网上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完成信息的发布(如课程表、课程内容的公布)、相关活动的策划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等等。这有利于班级情感的交流和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使用Wiki,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教师可以把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评语等写入Wiki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添加、修改和删除。由于Wiki具有历史恢复功能,因此教师可以在权限上不加控制,尽可能让学生不受限制地参与进来,达到真正平等的师生互动状态。同时,学生的作业、读书笔记也可放入Wiki中,教师可以在Wiki上直接评阅、更正和附上评语。 三、作为课程和学科建设的工具 对于那些授课面广,授课人员多基础性课程,通过Wiki可集聚各人之长,由众位教师共同完善课程内容和相关教学资源,让整个课程的资源更充实,内容更详尽。另外,利用Wiki,将教师的研究成果或优秀教育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同时教师在进行科研活动的时候也更具目标性。由Wiki的独特优势加上每个教师的参与,共同实现整个学科的建设。在这方面的成功案例有教育技术百科,它是由北京师范大学搭建的建设教育技术学科的平台。为适应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扩大知识面,利用各种资源,在工作和学习中涉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甚至其他领域和地域的教师进行对话、交流、合作。Wiki等工具的使用,可以作为教师提供跨学科知识共享和交流的有效工具。 四、论文协作写作 Wiki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不仅表现在外部学习兴趣的浓厚,而且反映出内部学习动机的强烈,因为Wiki能够给学生一种语言表达、抒写真情的自我感、归属感、成就感。同时,Wiki打破了传统作文交流的时空限制,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共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作文指导的范围、交流的信息量都有了明显的增加,因而促进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比较典型的一个实例就是,东行记百科上的以Wiki为论文协作平台的实验,把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协作架构在Wiki平台上,充分发挥Wiki的容易修改和及时存储的优点以及平等、开放、共享的Wiki文化精髓。在一个新型的开放的环境中与全国各地的同学和老师共同讨论毕业论文,共享灵感和智慧,最后完成论文,开拓了开放性写论文的模式。 五、主题资源建设 主题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而需要群体(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一个区域等)的协同工作,群体中的不同个体需要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Wiki技术满足了群体协同工作的需要。因为Wiki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多人协同写作工具,Wiki站点可以由多人(甚至任何访问者)维护,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六、专题学习网站建设策略探究 最初的Wiki专题网站页面,由专业知识老师和网络管理老师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性学习等的需要来编写设计,构架一个脉络清晰、主题鲜明的目录结构,引导学习者不断扩充这些相关知识,使得内容详实、条目细化。在专题研究中,教师能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研究动态、研究进程,在协作共建中,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其中,在研究过程中,给予适时、适当的启发、引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不至迷失,确保学习沿着正确方向顺利进行。Wiki专题网站使得学习评价多元化。学习评价贯穿于学习的整个过程,重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态度,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进步和变化。评价学习者信息素养应用到问题的提出能力和问题的解决能力,注重其创新精神的培养等。 七、问题协作式教学模式探究 Wiki作为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一种问题解决的承载工具,它的作用主要是为学习者提供一种问题协作的解决的平台,它的具体作用可以概括如下: 1.学习者在参考他人的见解时,可以全面地、条理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2.展现问题解决的整个动态过程,有助于教师的指导与监控 3.展现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的积累与整合; 4.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充分文流的内容平台。 |
|
来自: 教技1701王丽 > 《单元一 远程教育中媒体的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