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惠东多祝古村皇思扬,风云五百载

 xiaosuperman 2019-12-10

惠东多祝古村皇思扬传奇①:风云五百载 和睦代代传

古村名片

皇思扬古围村位于西枝江畔,距离惠东县城24公里,属惠东县多祝镇管辖,今有常住人口3200多人。皇思扬古围村500多年前就有人居住,先后有黄沙洋、皇思扬、黄狮三个村名。村民大多是明末清初从闽南迁入,主要有萧、杨、许、郑四大姓氏。他们在此围寨建屋,繁衍创业,和衷共济。古村的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至清中期形成规模。现存的大部分建筑属于这一时期的遗存。古建筑群按照“设治防御”的体系而建,全村有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城内又有小围屋,各房屋由百余条纵横交错的鹅卵石巷道连城网,形成“城中有寨、寨中有院落、院落有家居”的“大围龙套小围龙”的建筑格局。建筑群内有城门、书院、祠堂、庙、观、牌坊等建筑,有些大户人家还内设水井、花园、练武场,功能齐全。全村精美的木雕、石雕、灰塑、壁画等随处可见。此前媒体大多报道皇思扬古围村占地20多万平方米,后经皇思扬村民重新估算,认为皇思扬的明清古建筑群占地约100万平方米。

皇思扬古村建筑群始建于明末清初,至清中期形成规模。

位于惠东莲花山下、西枝江畔的皇思扬村,早在500多年前就已有人居住。此后数百年也陆续有十余个姓氏的人家迁入,其中萧、杨、许、郑四大姓氏繁衍昌盛,人才辈出。时至今日,这四姓人家的后裔仍占了皇思扬村人口的绝大多数。尽管一村多姓,但皇思扬人数百年来却一直都和睦相处,互结姻亲,他们之间和睦兼容的故事也代代相传。

萧杨联姻 亲如一家

皇思扬村的多位老人介绍,皇思扬村早在明朝初年就有孙、丘、苏等姓氏人家居住,不过据说因选择地势不佳,先后迁徙他乡。至明弘治年间(1488-1505),父母已去世的杨齐岳带着祖母自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碧溪乡一路南徙,最后在西枝江畔找到了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这里有一大片由河水冲击而成的黄沙地可以耕种,这就是如今的皇思扬村。杨齐岳和祖母在此安家后,不辞劳苦开荒种地,几年下来生活就越来越好,之后他娶了邻村姑娘,生了5个儿子,而后杨氏人丁不断繁衍壮大并建了围屋,因杨氏聚居处位于皇思扬村的高处,故取名高围,后人称之为高围杨氏。

大约八九十年后,另一支杨氏迁入。明朝万历八年(1580),与高围杨氏来自同一个县(福建漳州龙溪县)的杨带泉(勤丰)来到皇思扬村,后人称之为勤丰杨氏。两个家族同姓且来自同一个地方,大家相处和睦,很快勤丰杨氏也子孙繁荣,瓜瓞绵绵。

46年之后,皇思扬又迎来了新成员。明天启六年(1626),萧氏家族迁入,他们也和杨氏来自同一个县。萧氏族谱记载,萧汝秩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偕妻携儿,由福建省漳州府龙溪县狮子桥竹仔脚迁自惠州府平山司大岭头村(今惠东县大岭镇三联村岭子头),为迁惠之始祖。萧汝秩的孙子萧协聪壮年经商,看到皇思扬山川秀丽、环境优雅,再加上有平西古道和西枝江的地理优势,富有经商头脑的萧协聪遂于明天启六年(1626)从平山大岭头村迁居多祝皇思扬村,是为皇思扬萧氏肇基祖。

两支杨氏族人在皇思扬村繁衍生息百余年,不断壮大,善于经商的萧氏家族的到来,使得皇思扬村更加繁荣。两大姓氏来自相同的地方,有共同的语言和生活方式,相处融洽。不久,萧杨联姻,两家更是亲如一家人。

许杨携手 兴旺发展

到了清康熙初年,许氏迁入。许氏族谱记载,许君佐生于清顺治十二年(1655),于清康熙初年由陆丰迁皇思扬开基,是为皇思扬许氏一世祖。关于许氏,还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也是皇思扬多姓和睦相处的证明。

许氏十世孙、今年74岁的许显基说,许氏先祖也是福建省漳州龙溪县人,明朝末年,许君佐的祖父从龙溪县南迁至陆丰县东海镇定居,许君佐年少时就在东海镇度过的。后来许君佐父亲早逝,迫于生计,母亲带着许君佐、背着祖宗的神位四处漂泊。一天,母子两人沿着平西古道来到皇思扬村,看到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又打听到村中的萧、杨两姓是村中大户,而且还是同乡,于是他们便决定在此建居创业。

许君佐拜会了杨氏和萧氏的一众乡亲,并得到了他们的热心帮助。于是母子俩在村里搭建茅屋居住,然后在下洋底河边开垦荒地。许君佐是个勤快的人,除了忙自己地里的事,还不时到杨家帮工。当时杨家请的一位风水先生,每次见到许君佐时,总是向他作揖施礼。杨家太公见此,便私下问风水先生为何如此这般。风水先生说:“此人日后必然大发达。”杨太公听风水先生这样一说,心中暗喜。他也早以注意到许君佐人品好,勤劳又有智慧,刚好有一小女已到出嫁年龄,若将小女托付给许君佐便可放心。

杨太公将此意告知风水先生,并请他转告许君佐。许君佐得知此消息,大喜之余又有顾虑。他在杨家帮工时看到杨家女儿温柔大方,也没什么架子,也喜欢上了,忧的是当时家里还穷,不敢高攀,怕亏了人家。如今杨家如此看重自己,今后更要奋起发家。许君佐和母亲一说此事,母亲也认为杨家女儿贤惠勤快,性情又好,定能旺夫。双方合意,许君佐就请了媒人去提亲。婚后,两人同心合力,勤劳耕作,再加上杨家的支持,日子越过越好。

许显基说,许君佐共有6个儿子,30个孙子,人丁兴旺,到了第七代道光年间许氏发展到800多人,耕地有1000多亩。当年许家子孙还在皇思扬的房前屋后、小山坡上种了芒果、荔枝、龙眼、杨桃等许多果树,如今皇思扬村中还有不少这样的百年果树,也算是许家兴旺发达的见证了。

萧杨助郑 开基创业

四大姓氏中,郑氏最迟落基。皇思扬郑氏后裔、75岁的郑胜介绍,郑氏源出福建漳州龙海,清朝政府闭关锁国,离海30里不得住人,郑氏的先祖迁居汕尾市海丰县公平镇白马乡。因多祝最早成为粤东物流集散地,商贸往来繁荣,郑氏先祖郑润玉经常挑着鱼从海丰过来多祝经商,并相继开了鱼行和烟行,因此与皇思扬当时的萧太公、杨太公过从甚密。

三人结成知交后,萧太公、杨太公多次邀请他来皇思扬落居,郑润玉本难舍老家,但在萧、杨的义重意诚之下,郑润玉被说动了,决定到皇思扬建基立业,萧、杨大喜。清朝嘉庆中期约1815年左右,郑润玉带领家眷正式迁居皇思扬。彼时,皇思扬无主土地稀少,郑润玉也非大户,钱财不多,萧家以白银三担相赠,杨家以十亩宅基地相送,郑氏祖居“蟹形屋”便是如此建成。

“蟹形屋”为五间三进,两头有横屋呈四面包围状,前面东西两向有大门,各伸出一条道路,对称弯曲,从高处俯瞰,恰似蟹钳。其中间是个大禾坪,禾坪两边有两口三眼井,为蟹之“双目”,前面有高于别处的围墙,让“蟹”有了勃勃生机,故得名“蟹形屋”。

郑胜说,先祖郑润玉感怀好友之义,立下家规,每年给杨家土地租金,多少不计,当年收入丰厚便多给,收入少便少给,但总要给,“一直给到解放前。”郑胜说,这也成为皇思扬多姓人家数百年和睦共处的一个印证。

建关帝庙 要大家好

除了互相联姻和互相帮助,位于皇思扬村制高点的关帝庙也是多姓人家和睦相处的一个证明。据说杨带泉家族在皇思扬定居之后,经过近百年的勤勉创业,人丁兴旺,家业繁荣,杨氏后人杨一腾请来风水先生,风水先生登上明崇祯年间建成的城门顶大西门一看,此处为全村制高点,此地为正龙穴,可建祠堂也可建庙宇,便问杨一腾意向如何。杨一腾便问:“建什么较好?”风水先生反问:“想要自己(指杨氏)好,还是大家好?”杨一腾爽快回答:“当然是大家好。”风水先生说:“要大家好,那就建关帝庙吧。”于是杨一腾便决定建关帝庙。

康熙元年四月初二,关帝庙建成。之后,杨氏、萧氏、许氏便先后在关帝庙附近建宗祠。数百年来,每到初一、十五,村中各姓村民都会来此上香,而每到祭祖或打醮时,皇思扬的大西门更是热闹,村中各姓氏都汇聚于此,单是鞭炮的纸屑就能把周边的巷道“染”红了。

500多年来,皇思扬不断繁荣壮大,多姓村民和睦相处、携手发展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到了如今,村民也将依然传承和睦相处的精神。“皇思扬村里,各姓氏的房屋都是墙靠着墙,户挨着户的。”萧氏后裔萧惠华认为,来自同一个地方、使用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生活方式或许是萧、杨、许、郑四大姓氏和睦共处的主要原因。

感谢惠东皇思扬村委会对此文给予的帮助

来源:东江时报、记者香金群 蔡伟健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