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粱录》中记载:“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 自宋代开始,茶就成为开门“七件事”之一。 我国的饮茶之风兴于唐而盛于宋。 不过,到了宋代,饮茶方式已与唐代有所变化。煎茶法逐渐为宋人摒弃,点茶法成了当时的主要方法。其做法是将研细后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先冲入少许沸水点泡,把茶末调匀,然后慢慢地注入沸水,用茶筅或茶匙环回击拂,待茶末与水充分溶合即可饮用。 宋人为评比茶的品质,在士大夫中兴起“斗茶”之风,甚至连皇帝都参与其中。 宋代茶具与唐代大致一样,主要有茶碾、茶罗、茶盏和茶瓶等。但茶瓶由于多用于点茶法而流部加长,口部圆峻,器身与器颈增高,把手的曲线相应趋向柔和。 另外,宋代饮茶多用盏而不用碗,唐代的茶一般为绿色,因此多青瓷碗与白瓷碗并重,而宋代茶色尚白,因此多用黑釉茶盏,便于对比和斗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4块北宋画像砖,原为定海方若旧藏,传河南偃师酒流沟出土。王国维原定为六朝以前文物,但后根据服饰等特征,以为不早于唐、五代,断为北宋。 在4块画像砖中,有2块是表现饮茶生活的。 ▌北宋妇女涤器雕砖及拓片 传河南偃师酒流沟出土 纵39厘米,横16厘米,厚1.9厘米 其一为涤器雕砖,表现一位妇女立于套有桌围的长桌前清拭茶具的场景。桌上放置有带荷叶盖的罐子、茶匙、茶托与茶盏。 另有一块为烹茶雕砖,表现一位妇女在方炉前煎汤的场景,炉上置汤瓶,此妇女正执火箸拨动炉中的炭火,以便等水沸后点茶。 ▌北宋妇女烹茶雕砖及拓片 传河南偃师酒流沟出土 纵35.2厘米,横16.2厘米,厚2.2厘米 火箸作为茶具十六器之一,在书画、瓷器、杂件等古代艺术作品中多有出现。此女以火箸夹拨火炭烹茗煮茶的情景,洋溢着浓郁的茶文化气息。 这块砖应该与涤器雕砖的情节前后连续,表现的都是烹茶活动的先后步骤。 两块看似平常的砖头,却留下了中国重要文化的关键影像,实在是太难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