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金港|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岐黄堂中醫 2019-12-10

提到毛笔,人们往往会想起“蒙恬造笔”的故事,认为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的“造笔不始蒙恬”条中写道:“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

从考古界已有的出土证据来判断,毛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甚至更早。

初学者对于毛笔无疑有着畏难情绪,因为毛笔柔软,不容易掌握。而关于毛笔的执笔法,也远比钢笔复杂难懂。

要学写字,先学执笔。晋代卫夫人是书法史上最早讲执笔的第一人。唐代以来的书论,讲的人更多,包括近代沈尹默、白蕉、启功等人,在其篇幅不长的书法论述中,也都慎重其事地提出各自对于执笔问题的理解。

苏轼《论书》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如何执笔固然没有一定之规,但是绝不意味着可以胡乱执笔。白蕉认为,执笔的大要不外乎“掌虚指实,管直心圆”八个字,并且要与身法即坐姿关联起来。

据推测,五代以前,人们习惯于跪坐于几案来书写,宋代以后,则多端坐于桌前,由此造成了坐姿的改变,执笔法随之而变。

如何执笔其实和拿筷子吃饭一样,是一件简单而平凡的事,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将执笔与用笔有机统一起来,使执笔法有助于形成好的用笔法。

蔡邕著名的书论《九势》,开篇立论:“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惟笔软则奇怪生焉”一句道出了毛笔神奇的奥秘,只有毛笔软毫,才能写出千变万化,出乎意外,无法预料的艺术效果。刘熙载《艺概·书概》对这句话中“软”字的解释是:“能柔能刚之谓软,非有柔无刚之谓软也”。

具体来说,通过毛笔书写生成的奇怪种种,即书法体现在用笔、用墨、结体、布白等技法的轻与重、迟与疾、起与止、大与小、方与圆、直与曲、露与藏、疏与密、断与连、正与奇、浓与淡、瘦与肥、润与枯、放与收、刚与柔、纵与横、虚与实、向与背,以及知白守黑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等。

蔡邕“书肇于自然”的思想近似道家精神,强调书法与自然的内在关联。与之类似的提法,比如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虞世南云:“禀阴阳以动静,体万物以成形”,张怀瓘云:“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李阳冰云:“备万物之情状,通三才之品汇”,等等。

唐代两大草书家成就相当,世称“癫张醉素”,都是师法自然的善学者。其中,张旭自称观公主与担夫争道得笔法之意,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神;怀素则“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

而宋代以后,书论思想距离道家渐远,更接近于儒家精神,突出了书与人的内在联系,并形成了“书如其人”的核心观点。

苏轼《论书》云:“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

如果说怀素夏云奇峰是以物拟书的话,苏轼此言则是典型的以人拟书了。唐之前,宋之后,差别如此之大。

这大概是蔡邕当年想象不到的吧?

向金港|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米芾

向金港|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米芾

向金港|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米芾

向金港|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董其昌

向金港|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董其昌

向金港|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董其昌

向金港|唯笔软则奇怪生焉

王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