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文化,很多时候都被人们混为一谈。但两者的含义相去甚远,全世界有各种各样的文化,但是却没有各种各样的文明,因为文化有民族、地域、优劣之分,但文明是全人类进步的方向。换句话说,文化是独特的,文明是普世的。 如果要将全世界不同的文化进行排列或比较,可以这样举例:中华文化与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两河文化与长江黄河文化,等等。但与文明对应的,只有落后与野蛮。 雅典学院 然而,即使文明本身是普世的,并不会因为时空变迁、地域界线、国家性质而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仍有很多人以“东方的”或“西方的”、“古代的”或“现代的”等前缀进行区别。 事实上,很多带有各种前缀的“文明”并没有文明可言,他们的历史就算出现过短暂的光芒,但或许至今仍没有走出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对一些加了前缀的“古代文明”来说,他们所谓的文明,始终交织着暴力、强制与奴役,名为文明,实为野蛮。 不过,现代社会普遍认可的文明准则,并非横空出世,也有其深厚的渊源。例如,对自由的追求,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对司法权威的认同,就出自中世纪的欧洲,那时候,在很多人眼中,欧洲是黑暗的,但是有着“黑暗”历史的欧洲却带领世界走进了现代社会。 这充分说明,文明的发展没有必然性,同样的时间轴上,有的文化能够孕育文明,而有的文化却有可能裹足不前甚至变得更加落后。这方面的例子数不胜数,我们中国人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曾经因闭关锁国而导致落后的中华文明。 曾经“黑暗”的欧洲通过文明一度成为世界的主宰,而我们中国也是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崛起为现代社会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些变化都是拥抱文明的结果。 那么,文明究竟具备哪些特征呢? 1.文明社会,意味着人们自觉否定暴力动物的行为没有价值判断,完全是出于本能的需要,因此,这决定了文明是人类社会才能拥有的。如果一个社会信奉强权与暴力,也就意味着生活在那个社会的人没有安全感可言。只有一个暴力色彩越来越淡的社会,才能使得同胞免于自相残杀。一个可以让人们拥有安全感与幸福感、并且生活越过越好的社会,才能称之为文明社会。 在某些国家与地区,上个世纪仍存在着寡妇殉葬的制度;或者,对未成年少女强行割礼,让她们成为没有性欲的人,以此保持贞洁,等等。这样的社会即使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它的骨子里也是极其野蛮的。 2.文明社会,意味着私有财产得到保护且不被任意剥夺在动物世界,即使是狮子捕获的猎物,其他动物若有能力打败狮子,也可以顺其自然地享用,同理,狮子也可以抢夺其他任何动物的食物。然而,在人类社会却可以做到互相承认对方的“食物”,正是这种边界明确的产权制度,才使得人们有更强劲的动力去参与社会劳动,进而诚实守信,创造更多的财富,形成良性循环。 3.文明社会,意味着社会开放与协作程度更高可以看到,新航路的开辟,使全球协作变得可能,全球化的浪潮也不断推进,在此过程中,人们的财富从一开始的缓慢增长,到后期的飞速增加,这个结果离不开全球市场深度发展带来的高度分工与协作。 只有开放的社会,才是文明的社会;凡是主动闭关锁国的社会,一定会陷入野蛮与落后的恶性循环。 4.文明社会,崇尚契约精神,不为短期利益所蒙蔽动物无法像人类那样,能够通过书籍等各种途径形成历史记忆,它们的基因仅保存了自己天敌和食物的信息,因此,除了逃生和填饱肚子的本能之外,它们无法通过以往遭遇预测未来。 然而,拥有理性能力的人类在不断地搏杀与掠夺过程中,终会明白这种状态不是长久之计。只有确立共同承认的规则,并且愿意去维护这种规则,一个社会才能保持长久的繁荣和稳定。 5.文明社会,崇尚法治精神那些能够长期保持欣欣向荣的社会,无不是“王在法下”,而那些给自己国家和世界带来灾难的社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王就是法”,前者如近代英国,后者如中国古代的秦帝国,现代的德意志帝国。 即使同样拥有国王或皇帝,但“王在法下”的国家承认公民的权利,并且通过法律进行确认与保护;但“王就是法”的国家,人民是否有权完全由最高统治者说了算,所谓法律,也不过是用来压迫人民的工具。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崇尚法治精神与否,将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6.文明社会,意味着个体自由得到充分地肯定与尊重当一个社会否定个体自由,意味着那样的社会一定是万马齐喑的状态,活在其中将会倍感压抑,反之,如果一个社会尊重个体自由,那么人们的创造力将得到极大提高。当思想和行动上的束缚被解除之后,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心智用于创造属于自己的成果,如果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充分地自由进行选择与创造,社会的发展将得到普遍的提高。 这样,当个人从这种拥有充分的自由中受惠以后,才有足够的能力帮助别人,弱者的生活也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并非以能力最强的那群人是否拥有高质量生活为准,而是弱者是否可以得到尊重与保护。 总而言之,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并非以是否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为准则,而是是否摆脱了落后与野蛮。辉煌的成就不是拥有文明的原因,而是一个社会拥有了文明之后的结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