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圣心源 译读卷六

 gyhifi 2019-12-11
杂病解中
腹痛根原

[原文]腹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胆胃右转,土气回运而木气条达,故不痛也。水寒土湿,脾气陷而胃气逆,肝胆郁遏,是以痛作。

盖乙木上升,是为枝叶,甲木下降,是为根本。脾陷则乙木之枝叶不能上发,横塞地下,而克己土,故痛在少腹;胃逆则甲木之根本不能下培,盘郁地上,而克戊土,故痛在心胸。肝胆之经,旁循胁肋,左右并行,而三阳之病,则外归于经,三阴之病,则内归于脏。以阴盛于内而阳盛于外,故痛在藏腑者,厥阴之邪,痛在胁肋者,少阳之邪也。至于中气颓败,木邪内侵,则不上不下,非左非右,而痛在当脐,更为剧也。

此其中间,有木郁而生风热者。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下痛者,风多而热少,上痛者,热多而风少,而究其根原,总属湿寒。若有水谷停瘀,当以温药下之,仲景大黄附子汤,最善之制也。若宿物留滞,而生郁热,则厚朴七物汤,是良法也。如其瘀血堙塞,气道梗阻,而生痛者,则以破结行瘀之品利之,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酌其寒热而选用焉。若无宿物,法宜培土疏木,温寒去湿之剂,大建中,附子粳米,乌头石脂三方,实诸痛证之准绳也。

【翻译】腹痛的,土湿而木贼克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胆胃右转,土气回运而木气条理通达,所以不痛。水寒土湿,脾气下陷而胃气上逆,肝胆郁遏,所以痛发作。

乙木上升,这是枝叶,甲木下降,这是根本。脾下陷则乙木的枝叶不能向上生发,横塞地下,而克己土,所以痛在小腹;胃上逆则甲木的根本不能向下培养,盘郁地上,而克戊土,所以痛在心胸。肝胆的经,两旁沿着胁肋,左右并行,而三阳经的病,则外归于经,三阴经的病,则内归于脏。因为阴盛于内而阳盛于外,所以痛在藏腑的,厥阴经的邪气,痛在胁肋的,少阳经的邪气。至于中气颓败,木邪内侵,则不上不下,非左非右,而痛在当中的肚脐,更为剧烈。

这病发在身体的中间,有木郁而生风热的。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下痛的,风多而热少,上痛的,热多而风少,而究其根原,总属湿寒。

如果有水谷停瘀,应当用温药下之,仲景的大黄附子汤,是最好的治疗法子。如果过夜的东西留滞,而生郁热,则用厚朴七物汤,是良法。如果病人瘀血堵塞,气道梗阻,而产生痛的,则用破结行瘀的药品利之,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斟酌病人的寒热而选用。如果没有过夜的东西,治疗方法适宜于培土疏木,温寒去湿的药物,大建中,附子粳米,乌头石脂三个方子,实在是各种痛证的准绳。

[原文]姜苓桂枝汤

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干姜三钱煎大半杯,温服。

治脾肝下陷,痛在少腹者。柴胡桂枝鳖甲汤

柴胡三钱鳖甲三钱,醋炙甘草二钱桂枝三钱半夏三钱芍药三钱茯苓三钱煎大半杯,温服。

治胃胆上逆,痛在心胸者。胃寒,加干姜、川椒、附子。

【翻译】姜苓桂枝汤

桂枝11克芍药11克甘草7克茯苓11克干姜11克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脾肝下陷,痛在小腹的病。柴胡桂枝鳖甲汤

柴胡11克鳖甲(醋炙)11克甘草二钱桂枝11克半夏11克芍药11克茯苓11

煎大半杯,温服。治疗胃胆上逆,痛在心胸的。胃寒,加干姜、川椒、附子。

[原文]凡心腹疼痛,率因水寒土湿,木气郁冲所致。心腹痛剧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者,宜姜椒附桂,驱寒邪而达木郁,必重用苓甘,泻湿培土,而缓其迫急,其痛自止。肝以风木主令,胆从相火化气,其间木郁风动,火郁热发,亦往往而有,而推其脾肾,无不湿寒之理,即有风热兼作,用芍药柴芩,以泻肝胆,而脾肾之药,必宜温燥,此定法也。 

肝主藏血,风动血耗,乙木枯槁,生意不遂,郁怒而贼脾土,则生疼痛。若血枯木燥,宜芍药阿胶归地首乌之类,以滋风木。木荣风退,即当减去,不可肆用,以败土气。

血郁痛作,或内在藏腑,或外在经络,其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多怒而善忘。以肝窍于目,主藏血而华色,血瘀不能外华,故皮肤粗涩而黑黯也。宜用丹皮桃仁,破其瘀血。若症结难开,加蟅虫虻虫之类行之。寻常血瘀,五灵脂、山羊血,功力亦良。

饮食停滞,土困木郁,以致作痛,用仲景温下之法,大黄姜附,泻其食水。剧者,稍加巴霜一二厘,扩清陈宿,功效最捷。一切宿物壅阻,并宜此法。

【翻译】凡是心腹疼痛,大都是因水寒土湿,木气郁冲所致。心腹痛剧烈欲死,四肢冰冷,唇口指甲青白的,适宜用大姜、川椒、附子、桂枝,驱寒邪而通达木郁,必重用茯苓、甘草,泻湿培土,而减缓危急,病人的痛自然止住了。肝以风木主令,胆随从相火化气,其间木郁风动,火郁热发,也经常的有,而推论到脾肾,没有不湿寒的道理,即有风热同时发作,用芍药、柴芩,以泻肝胆,而脾肾的药,必宜温燥,这是定法。

肝主藏血,风动血耗,乙木枯槁,生长意愿不旺盛,郁怒而贼克脾土,则产生疼痛。如果血枯木燥,宜用芍药、阿胶、当归、熟地、首乌之类,以滋养风木。木荣风退,应当立即减去,不可任意使用,以免衰败土气。

血郁痛发作,或内在藏腑,或外在经络,其病证皮肤枯燥如鳞甲交错之状,两目黯黑,多怒而善忘。因为肝开窍于目,主藏血而华色,血瘀不能外华,所以皮肤粗涩而黑黯。宜用丹皮、桃仁,破其瘀血。如果症结难破开,加蟅虫、虻虫之类行之。寻常的血瘀,五灵脂、山羊血,功力也很好。

饮食停滞,土困木郁,以致发作疼痛,用仲景温下的方法,大黄、大姜、附子,泻其食水。严重的,稍加巴豆霜一二厘,扩清陈宿,功效最快捷。一切宿物堵塞,一并适宜这个方法。


巴豆,【处方用名】巴豆,巴豆霜,巴霜,焦巴豆。

【性味】辛,热,有大毒。

【归经】入胃、大肠经。

【功用主治】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治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泻痢,水肿,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

1.峻下冷结:适用于冷结便秘,腹满刺痛;或小儿乳食积滞,痰多惊悸。2.攻痰逐水:可治水肿胀满,二便不通之症;寒食结胸,痰涎壅盛,胸膈滞闷,肢冷汗出者;以及痰迷清窍,精神错乱。

3.用治痈肿脓成不溃,本品有蚀疮排脓之功。


腰痛根原

[原文]腰痛者,水寒而木郁也。木生于水,水暖木荣,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肾居脊骨七节之中,正在腰间,水寒不能生木,木陷于水,结塞盘郁,是以痛作。木者,水中之生意,水泉温暖,生意升腾,发于东方,是以木气根荄下萌,正须温养,忽而水结冰凘,根本失荣,生气抑遏,则病腰痛。

腰者,水之所在,腹者,土之所居,土湿而木气不达,则痛在于腹,水寒而木气不生,则痛在于腰。然腰虽水位,而木郁作痛之原,则必兼土病。盖土居水火之中,火旺则土燥, 水旺则土湿,太阴脾土之湿,水气之所移也。土燥则木达而阳升,土湿则木郁而阳陷,癸水既寒,脾土必湿,湿旺木郁,肝气必陷,陷而不已,坠于重渊,故腰痛作也。

色过而腰痛者,精亡而气泄也。精,阴也,而阴中之气,是谓阳根。纵欲伤精,阳根败泄,变温泉而为寒冷之渊,化火井而成冰雪之窟,此木枯土败之原,疼痛所由来也。缘阴阳生长之理,本自循环,木固生火,而火亦生木。少阴之火,升于九天之上者,木之子也,少阳之火,降于九地之下者,木之母也。其生于水者,实生于水中之火。水中之阳,四象之根也,《难经》所谓肾间动气,生气之原也。

【翻译】腰痛的病,水寒而木郁。木生于水,水暖木荣,生发而不郁塞,所以不痛,肾居脊骨七节之中,正在腰间,水寒不能生木,木陷于水,结塞盘郁,所以痛发作。木,水中之生发意愿,水泉温暖,生长意愿升腾,发于东方,所以木气根本从下萌发,正是需要温养,忽而水结冰化,根本失荣,生气抑遏,则是发病腰痛。

腰,水的所在地,腹,土的居所,土湿而木气不达,则痛在于腹,水寒而木气不生,则痛在于腰。然而腰虽是水的位置,却是木郁积发作痛的本原,则必定同时发作土病。因为土居水火之中,火旺则土燥,水旺则土湿,太阴脾土的湿,水气移动所致。土燥则木达而阳升,土湿则木郁而阳陷,癸水既寒,脾土必湿,湿旺木郁,肝气必下陷,下陷而不停止,坠到极深极低,所以腰痛发作。

过度好色而腰痛的,精尽人亡而气外泄。精,阴气,而阴中的气,这叫阳根。纵欲伤精,阳根败泄,变温泉而为寒冷的深渊,化火井而成冰雪窟,这是木枯土败的本原,疼痛的由来。缘于阴阳生长的道理,本来就是循环,木本来生火,而火也生木。少阴的火,升于九天之上的,木气的孩子,少阳的火,降于九地之下的,木气的母亲。病产生于水的,实生于水中的火。水中的阳,四象的根本,《难经》所说的肾间动气,生发之气的本原。

[原文]桂枝姜附阿胶汤

茯苓三钱桂枝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附子三钱阿胶三钱,炒,研煎大半杯,温服。

【翻译】桂枝姜附阿胶汤

茯苓11克桂枝11克甘草7克干姜11克附子11克阿胶(炒,研)11

煎大半杯,温服。

  

花椒,又称青花椒、狗椒、蜀椒、红椒、红花椒、大红袍。而四川省、贵州省地区特产的一种花椒又叫麻椒。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外治湿疹瘙痒。

 

诃子,别名:别名诃黎勒、大金果、麻来、诃梨、诃黎、香柴、微毛诃子、随风子。药性: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利咽开音。

 

应用:是治久泻久痢之常用药,也能敛肺下气止咳,清肺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可单用,最好随证配伍。

用法:止泻宜煨用,止咳开音宜生用。要注意凡外有表邪、内有积热者忌用


奔豚根原

[原文]奔豚者,肾家之积也。平人君火上升而相火下蛰,火分君相,其实同气,君相皆蛰,则肾水不寒。火之下蛰,实赖土气,胃气右降,金水收藏,则二火沉潜,而不飞扬。土败胃逆,二火不降,寒水渐冱,阴气凝聚,久而坚实牢硬,结于少腹,是谓奔豚,《难经》:肾之积,曰奔豚是也。

水邪既聚,逢郁则发,奔腾逆上,势如惊豚,腹胁心胸诸病皆作,气冲咽喉,七窍火发,危困欲死,不可支也。及其气衰而还,诸证乃止。病势之凶,无如此甚。

然积则水邪而发则木气。其未发也,心下先悸,至其将发,则脐下悸作。以水寒木郁,则生振摇,枝叶不宁,则悸在心下,根本不安,则悸在脐间,脐上悸生者,是风木根摇,故发奔豚。

仲景「霍乱」: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肾气者,风木摇撼之根,而论其发作,实是木邪。木邪一发,寒水上凌,木则克土,而水则刑火,火土双败,正气贼伤,此奔豚所以危剧也。

悸者,风木之郁冲,惊者,相火之浮宕。火不胜水,五行之常,所恃者,子土温燥,制伏阴邪,培植阳根,蛰于坎府,根本不拔,则胆壮而神谧。土湿阳衰,不能降蛰相火,阳根泄露,飘越无依,寒水下凝,阴邪无制,巨寇在侧,而身临败地,故动惕慌悬,迄无宁宇。凡惊悸一生,即为奔豚欲发之兆,不可忽也。

【翻译】奔豚的,肾的积郁。平常的人君火上升而相火下蛰,火分君相,其实是同一气,君相火都蛰伏,则肾水不寒。火的下蛰,实际上依赖土气,胃气右降,金水收藏,则二火沉潜,而不飞扬。土败胃逆,二火不降,寒水渐闭,阴气凝聚,时间长了就坚实牢硬,结于小腹,这叫奔豚,《难经》说:肾之积,叫奔豚。

水邪既然聚集,碰到郁积则爆发,奔腾逆上,势如惊吓的猪,腹胁心胸各种病都发作,气冲咽喉,七窍火发,危困欲死,不可支撑。等到气衰而恢复原状,各种病证才止。病势的凶猛,没有这么严重的。

然而积则是水邪发则是木气。其病没发的时候,心里先因害怕而自觉心跳,到病即将发作,则是肚脐下惶悸发作。因为水寒木郁,便生振摇,枝叶不宁,则是惶悸在心里,根本不安,则惶悸在脐间,脐上惶悸生的,是风木根摇,所以发奔豚。仲景「霍乱」说:如果脐上筑的,肾气动了。肾气,风木摇撼的根本,而论其发作,其实是木邪。木邪一旦发作,寒水上凌,木则克土,而水则刑克火,火土双败,正气贼伤,这是奔豚所以危急而剧烈的原因。

悸,风木的郁冲,惊,相火的轻浮放荡。火不能胜水,五行的常态,所依靠的,子土温燥,制伏阴邪,培植阳根,蛰于坎府,根本不拔,则胆壮而神态平静。土湿阳衰,不能降蛰相火,阳根泄露,飘越无依,寒水下凝,阴邪无制,巨寇在侧,而身临败地,所以动惕慌悬,迄无宁宇。凡是惊悸一产生,即为奔豚欲发的征兆,不可疏忽。


[原文]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一两桂枝四钱甘草二钱大枣十五枚甘澜水四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诸药,煎大半杯,温服,日三剂。作甘澜水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乱,千颗相逐,乃取用之。治汗后亡阳,脐下悸动,奔豚欲作者。

桂枝加桂汤

桂枝五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煎大半杯,温服。治奔豚方作,气从少腹上冲心部者。

【翻译】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37克桂枝15克甘草7克大枣15

甘澜水4杯,先煎茯苓,减二杯,入各种药,煎大半杯,温服,一日三剂。作甘澜水的方法:大盆置水,以勺扬之千百遍,令水珠散乱,千颗相逐,才能取用。治疗汗后亡阳,脐下悸动,奔豚欲作的病。

桂枝加桂汤

桂枝19克芍药11克甘草7克生姜11克大枣4枚煎大半杯,温服。治疗奔豚刚开始发作,气从小腹上冲心部的。

[原文]奔豚汤

甘草二钱半夏四钱芍药二钱当归二钱黄芩二钱生姜四钱芎穷三钱生葛五钱甘李根白皮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治奔豚盛作,气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寒热者。

奔豚之生,相火升泄,肾水下寒,不能生木。风木郁冲,相火愈逆,故七窍皆热。少阳经气,被阴邪郁迫,故有往来寒热之证。芎归,疏肝而滋风木,芩芍,泻胆而清相火,奔豚既发,风热上隆,法应先清其上。

【翻译】奔豚汤

甘草7克半夏15克芍药7克当归7克黄芩7克生姜15克芎穷11克生

19克甘李根白皮11克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奔豚正在发作,气上冲胸,头疼腹痛,往来寒热的。奔豚的产生,相火升泄,肾水下寒,不能生木。风木郁冲,相火愈逆,所以七窍都发热。

少阳经的气,被阴邪郁迫,所以有往来寒热的病证。芎穷、当归,疏肝而滋风木,黄芩、芍药,泻胆而清相火,奔豚既发,风热上盛,治疗方法应先清其上。

[原文]龙珠膏

川椒五钱附子五钱乌头五钱巴豆三钱,研,去油桂枝五钱茯苓八钱牡蛎五钱鳖甲五钱

芝麻油、黄丹熬膏,加麝香、阿魏,研细,布摊,贴病块。奔豚已结,气块坚硬,本属寒积,但阴邪已盛,稍服附子温下,寒邪不伏,奔豚必发,以邪深药微,非附子之过也。不治,则半年一载之间,必至殒命。此宜温燥脾胃,去其中焦湿寒,土燥阳回,力能制水,然后以此膏贴之,寒消块化,悉从大便而出,滑白黏联,状如凝脂浊瘀后泄,少腹松软。重用附子暖水,然后乃受。

【翻译】龙珠膏

川椒19克附子19克乌头19克巴豆(研,去油)11克桂枝19克茯苓30克牡蛎19克鳖甲19

芝麻油、黄丹熬膏,加麝香、阿魏,研细,布摊,贴病块。奔豚已结,气块坚硬,本属寒积,但阴邪已盛,稍服附子温下,寒邪不能制伏,奔豚必发,因为邪气深药力微,不是附子的过错。不治,则半年一载之间,必至殒命。这适宜用温燥脾胃,去其中焦湿寒,土燥阳回,力能制水,然后以此膏贴之,寒消块化,全从大便排出,滑白黏联,状如凝脂浊瘀后泄,小腹松软。重用附子暖水,然后才能承受。

{解读}奔豚,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金匮要略》称之为“奔豚气”。奔豚,由于肾脏寒气上冲,由于肝脏气火上逆,临床特点为发作性下腹气上冲胸,直达咽喉,腹部绞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凉,烦躁不安,发作过后如常,有的夹杂寒热往来或吐脓症状。因其发作时胸腹如有小豚奔闯,故名。从证候表现看,类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而出现肠道积气和蠕动亢进或痉挛状态。

张仲景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剂。他说:“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睏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宗其意,试用于某些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常常获效。奔豚证是一个非常多见的疾病,它既有寒又有热,既有虚也有实,因此治疗时必须认真进行鉴别。

  

大枣,又名红枣、干枣、枣子。自古以来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

性味归经:果:甘,温。归脾、胃经。树皮:苦、涩,温。根:甘,温。

功能主治:

果(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树皮: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

根: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红崩,白带。

 

 

请教楼主古人是用什么刷牙,洗头,洗澡的?

-----------------------------

哈哈,不知道阁下怎么想起来问这个问题,但古人一定是用纯天然的洗头和洗澡用品,这你不反对吧?

古人是怎么刷牙?在刷牙工具没有发明之前,古代漱口普遍采用含漱法,以盐水、浓茶、酒为漱口剂,在古书中早有记载,例如:《礼记·内则》:"鸡初鸣,咸盥洗。"说明古代已养成了早晨进行"盥洗"的习惯。直接关于"漱口"的记载,见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食毕常漱口数过,不尔,使人病龋齿。"这里指的是饭后漱口,也有人主张晚上漱口,认为晚上漱口对保护牙齿有更大的效果。

唐代孙思邈著《备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口齿牢密。”《延寿书》有用浓茶漱口的记载,“凡饮食讫,辊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自和,凡肉之在齿,得茶漱涤,不觉脱去而不烦挑剔也。盖齿性便苦,缘此渐坚牢而齿蠢且自去矣。”据现代药理分析,茶叶中除有维生素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的氟化合物,单宁具有抗菌、杀菌作用。氟化合物确有防止龋齿的作用。说明古代主张用浓茶漱口预防龋齿,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关于酒剂漱口,《医说》:“刘几年七十余多,精神不衰,每一饮酒辄一漱口,虽醉不忘也,曰此可以无齿疾。”这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以后,我国人民在含漱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揩齿法。

宋代张呆著《医说》:“世人奉养,往往倒置,早漱口不若将卧而漱,去齿间所积,牙亦坚固。”后来有更多人主张,每天早晚两次漱口,以保持口腔卫生。

早在秦汉时期,关于口腔、牙齿之清洁、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例如:

《诗经·卫风·硕人》中形容美女牙齿“齿如瓠犀”,即指牙齿要如同葫芦子一样整齐洁白。反之,对牙齿参差不齐者则称之为龃龉,咬合不齐者病之为龊,排列不正者称为龇,不平整者为龋,均视之为病态。为了保持口腔卫生和预防牙齿疾病,除强调饭后漱口等外,此时尺有剔除齿缝间食物残渣的习惯。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有一个金制的龙形器物,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小杨枝是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用来剔除齿间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扫用具,此小杨枝也就是现在牙签的雏形。

魏晋南北朝,在口腔卫生保健方面,西晋始见”牙签”之记载。晋·陆云在致其兄陆机书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签,今以一枚寄兄”之语。其制法虽不知其详,但可看出,牙签当时尚属罕见之物。

隋唐五代时期,揩齿以保口齿清洁,当时已渐趋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杨枝揩齿法”和“手指揩齿法”两种,《处台秘要》中载有“每朝杨柳枝咬头软,点取药揩齿,香而光洁。”手指揩齿法见于晚唐敦煌壁画中的“劳度叉斗圣图”。“外道”最终皈依佛法时,常常进行洗浴、剃度、揩齿的情景。揩齿就是刷牙。古人刷牙的方法正像画上这样:先用一手的食指和中指蘸些药物,抹在牙齿上,再用牙刷去刷。至于洁牙剂,或为盐、或为药物散剂。

宋朝时的《太平圣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圣惠方》还载有药膏药齿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谓现在药物牙膏的雏型。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配制过牙粉,他用松脂和茯苓做原料,晒干捣末,拿小筛子筛一下,然后装起来。但是这种牙粉并不结合牙刷一起使用,苏轼刷牙的时候,用小勺子舀一勺配好的牙粉,倒嘴里,喝一口水,咕嘟嘟,咕嘟嘟,然后吐出来。这与其说是刷牙,不如说是漱口。

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也配制过牙粉,他用的原料很单一,只有苦参,同样是晒干捣末,拿筛子筛细。跟苏轼不一样的是,沈括刷牙是要用牙刷的,马尾巴牙刷蘸清水,洒上牙粉,

 

左刷刷,右刷刷……打住,沈括用的不是高露洁,是苦参末。宋朝时除了牙粉,还有牙膏。

关于洗头发和洗澡。----------------------------

古代人洗头发的有皂角或者猪苓。猪苓是富裕些的人才用的,猪苓里加了些香料,用后会有比较浓郁的香气。平常人就用皂角洗头发。

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古代人比我们想象中要卫生的多,秦汉时,已形成了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的习惯。以至于官府每五天给的一天假,也被称为“休沐”。《海录碎事臣职官僚》记载“汉律,五日一赐休沐,得以归休沐出谒。”

古人也用胰子,澡豆洗澡。唐朝的胰子兼有冻疮膏的作用。高档一点的称为“面药”和“口脂”,用来涂脸和嘴。宫中在冬天会发给官员。杜甫《腊日》中有“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敢情冬令劳保用品古代也有发。

古人洗衣服用草木灰和皂角。洗头用淘米水,称这潘。如《左传哀公十四年》,中有“合疾而遗之潘汁。”


瘕疝(jiǎshàn)根原

[原文]瘕疝者,肾肝之积也。木生于水,水之为性,得阳和而冰泮,遭阴肃而冻合,冰泮则木荣,冻合则木枯。肾水澌寒,木气郁遏,臃肿结硬,根于少腹,而盘于阴丸,是谓寒疝。

水凝则结,而为内寒,木郁则发,而为外热,内寒盛则牢坚而不出,外热作则奔突而不入,大小无常,动止莫测。病发则痛楚欲死,性命攸关,非细故也。

此肝肾之邪,而实原于任脉。《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任者,诸阴之统任,少阴厥阴之气,总原于任脉。肾中阳秘,则冰消冻释,任中无固结之邪,肾中阳泄,水寒木郁,阴气凝滞,乃成疝瘕带下之疾。肾性蛰藏,肝性疏泄,水气旺则结而为疝瘕,木气旺则流而为带下,无二理也。任为阴而督为阳,男则督旺,女则任旺,故男子之疝气犹少,而女子之瘕带最多。

法宜温水木之寒,散肾肝之结,结寒温散,瘕疝自消。仲景大乌头煎,乌头桂枝二方,乃此病之良法也。

肾囊偏坠者,谓之颓疝,是肝木之郁陷,臃肿硬大,常出而不入者。其时时上下者,谓之狐疝,言如狐狸之出没无常也。

【翻译】瘕疝(腹中气郁结块的病),肾肝的积气。木生于水,水的本性,得阳气平和而冰也消融,遇到阴气萎缩而冻合,冰消融则木气旺盛,冻合则木枯。肾水寒冷,木气郁遏,臃肿结硬,根源在小腹,而盘结在睾丸,这就是所谓的寒疝。

水凝则结,而为内寒,木郁则发,而为外热,内寒旺盛则牢坚而不能排出,外热发作则横冲直撞而不能进入,大小反复无常,动止无法揣测。发病则痛楚欲死,性命攸关,不是小事。

这是肝肾的邪气,而实际上本原于任脉。《素问?骨空论》说:任脉得病,男子内结七种疝病,女子有白带、腹部脐下有硬块,推之可移,痛无定处。任脉,各种阴气的统领,少阴经厥阴经的气,总的根原在于任脉。肾中阳气固守,则冰消冻释,任脉中没有固结的邪气,肾中阳气泄露,水寒木郁,阴气凝滞,于是形成疝、瘕、带下的疾病。肾的性质蛰藏,肝性疏泄,水气旺则结而为疝、瘕,木气旺则流而为带下,完全一样的道理。任脉为阴而督脉为阳,男子是督脉旺,女子是任脉旺,所以男子的疝气还比较少,但女子的瘕、白带最多。

治疗方法宜用温暖水木的寒,发散肾、肝的郁结,把结寒温暖发散掉,瘕、疝自然消除。仲景的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二方,是治疗此病的良法。

肾囊偏坠的,叫作颓疝(睾丸肿大坚硬,重坠胀痛或麻木不知痛痒),是肝木的郁陷,臃肿硬大,经常出而不入。病发经常的上下的,叫作狐疝(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说象狐狸的出没无常。

[原文]茱萸泽泻乌头桂枝汤

吴茱萸三钱,炮泽泻三钱乌头三钱,炮桂枝三钱芍药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三钱大枣四枚

煎大半杯,温服。仲景乌头桂枝汤,用乌头汤一杯,桂枝汤半杯,合煎,取一杯,分五服。不知,再服。

其知者,如醉状。得吐为中病。今加茱萸泽泻,去其寒湿,以绝疝瘕之根。其臃肿偏坠者,用此药汤热洗之,或用药末,盛袋中,热熨之,日作数次,令其囊消而止。

其狐疝之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者,仲景用蜘蛛散,亦良。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炒焦桂枝五分研末,取八分一匕,饮和,日再服。蜜丸亦可。

【翻译】茱萸泽泻乌头桂枝汤

吴茱萸(炮)11克泽泻11克乌头(炮)11克桂枝11克芍药11克甘草7克生姜11克大枣4

煎大半杯,温服。仲景的乌头桂枝汤,用乌头汤一杯,桂枝汤半杯,合煎,取一杯,分五次口服。没有感觉,再服一次。有感觉的,如同醉酒的样子。得吐为击中病灶。现在加了茱萸、泽泻,去其寒湿,以断绝疝瘕的根。

病人臃肿偏坠的,用这个药汤热洗之,或用药末,盛在袋中,热熨之,日热熨数次,使其囊消而止。

病人狐疝的偏有大有小,时上时下的,仲景用蜘蛛散,也是良方。

蜘蛛散

蜘蛛(炒焦)14枚桂枝2

研末,取3克一匙,使人感觉到自在,享受和乐,一天服两次。蜜丸也可以。

{解读}妇科症瘕涵盖了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病种较多,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症。病机多因脏腑失调,气血阻滞,瘀血内结,气聚为瘕,血瘀为症。证候以气滞、血瘀、痰湿、湿热等四型多见。

 

 积聚根原

[原文]积聚者,气血之凝瘀也。血积为症,气积为瘕。《金匮》: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症痼害,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缘瘀血症聚,不在子宫,三月胎长,与症痼相碍,故血阻而下,是症病之为血也。《伤寒》:阳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痼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缘寒气凝结,水谷不消,则大便泄利,《难经》谓之大瘕泄,是瘕病之为气也。

症瘕之病,多见寒热,以气血积聚,阳不外达,故内郁而发热,阴不内敛,故外束而恶寒。气统于肺,血藏于肝,气聚者,多下寒,血积者,多上热。盖离阴右降,而化金水,及其成水,而又抱阳气,故下焦不寒,气聚则金水失其收藏,阳不下蛰,是以寒生;坎阳左升,而化木火,及其成火,而又含阴精,故上焦不热,血积则木火失其生长,阴不上根,是以热作。

血性温暖而左升,至右降于金水,则化而为清凉,血之左积者,木之不温也,血之右积者,金之不凉也。气性清凉而右降,至左升于木火,则化而为温暖,气之右聚者,金之不清也,气之左聚者,木之不暖也。而溯其原本,总原于土,己土不升,则木陷而血积,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中气健运而金木旋转,积聚不生,症瘕弗病也。

【翻译】积聚(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气血的凝瘀。血积为症,气积为瘕(妇女肚子里结块的病)。《金匮》说:妇人原来有的症病,月经断了不到三个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肚脐以上的,这是症痼害,之所以血不止,其症不去的原因。缘于瘀血症聚,不在子宫,三月胎长,与症痼相碍,所以血阻而下,症病是血引发的病。《伤寒》说:阳明经的病,若是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汗出连绵不断,就要发作痼瘕之证,必然大便初硬后稀,之所以这样,因为胃中冷,水谷不分别的原因。缘于寒气凝结,水谷不消化,则是大便泄痢,《难经》叫大瘕泄,这个瘕病为气病。

症瘕的病,多见寒热,因为气血积聚,阳不外达,所以内郁而发热,阴不内敛,所以外束而怕冷。气统于肺,血藏于肝,气聚的,多下寒,血积的,多上热。因为心火阴气右降,而化金水,等到形成水,而又包含阳气,所以下焦不寒,气聚则金水失去收藏,阳不下蛰,所以生寒;肾水阳气左升,而化木火,等到形成火,而又包含阴精,所以上焦不热,血积则木火失去生长,阴不上根,所以热发作。

血性温暖而左升,到右边降于金水,则化而为清凉,血左积的,木不温暖,血右积的,金不清凉。气性清凉而右降,至左升于木火,则化为温暖,气右聚的,金不清凉,气左聚的,木不温暖。追溯其本原,总是本原于土,己土不升,则木陷而血积,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中气健运而金木旋转,积聚不生,症瘕病不发作。

{解读}水谷不别:人饮食入胃,通过小肠吸收后,固体废物(即谷)入大肠以大便排出体外,液体废物(即水)入膀胱以小便排出体外,这是正常现象,即水谷有别;如果人生病了,有时液体废物不入膀胱反入大肠,致使大便溏、泻,这种现象叫水谷不别。

[原文]化坚丸

甘草二两丹皮三两橘皮三两桃仁三两杏仁二两桂枝三两炼蜜,陈醋丸酸枣大,米饮下三五丸,日二次。若症瘕结硬难消,须用破坚化癖之品。内寒加巴豆川椒,内热加芒硝大黄。

【翻译】化坚丸

甘草74克丹皮111克橘皮111克桃仁111克杏仁74克桂枝111克炼蜜,加陈醋制成酸枣大的丸,用米汤喝下三五丸,每日二次。如果症瘕结硬难消,须用破坚化癖的药品。内寒加巴豆、川椒,内热加芒硝、大黄。[原文]积聚之病,不过气血,左积者,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右聚者,气多而血少,

加枳实厚朴。总之,气不得血则不行,血不得气则不运,气聚者,血无有不积,血积者,气无有不聚,但有微甚之分耳。其内在藏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经络者,以膏药消之。

【翻译】积聚的病,发病原因不过是气血,左积的,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右聚的,气多而血少,加枳实、厚朴。总之,气得不到血则不运行,血得不到气则不循环,气聚的,血没有不积的,血积的,气没有不聚的,只是有大小的分别罢了。病在内在藏腑的,可以用丸药治愈,在外在经络的,以膏药治疗。

[原文]化坚膏

归尾四钱鳖甲八钱巴豆四钱,研黄连四钱三棱四钱莪术四钱山甲一两二钱筋余一钱

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净丹八两,熬膏

硼砂四两磠砂四钱阿魏六钱,炒,研麝香二钱人参四钱三七四钱山羊血四钱肉桂四钱

以上八味,研细,入膏。火化,搅匀,稍冷,倾入水盆,浸二三日,罐收,狗皮摊。皮硝水热洗皮肤,令透,拭干,生姜(切)擦数十次,贴膏。一切癖块积聚,轻者一贴,重者两贴,全消。渐贴渐小,膏渐离皮,未消之处,则膏黏不脱。

忌一切发病诸物,惟猪、犬、鸭、凫、有鳞河鱼、菘、韭、米、面不忌。其余海味、鸡、羊、黄瓜,凡有宿根之物,皆忌。若无鳞鱼、天鹅肉、母猪、荞麦、马齿苋,则忌之终身。犯之,病根立发。若癖块重发,则不可救矣。

【翻译】化坚膏

归尾15克鳖甲30克巴豆(研)15克黄连15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山甲

44克筋余4

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净丹295克,熬膏

硼砂150克磠砂15克阿魏(炒,研)22克麝香7克人参15克三七15克山羊血15克肉桂15

以上八味,研细,入膏。用火化开,搅匀,稍冷,倒入水盆,浸二三天,装在罐子里,用狗皮摊。皮硝水热洗皮

肤,令透,拭干,生姜(切)擦数十次,贴膏。一切癖块积聚,轻者一贴,重者两贴,全消。渐贴渐小,膏渐离皮,未消之处,则膏黏不脱落。

忌一切发病的物品,只有猪、犬、鸭、凫、有鳞河鱼、菘、韭、米、面不忌。其余海味、鸡、羊、黄瓜,凡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的物品,都忌。象无鳞鱼、天鹅肉、母猪、荞麦、马齿苋,则终身都忌讳。犯了忌讳,病根立即发作。如果癖块二次发作,则不可救了。


好多版本……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比较好么?

-----------------------------

四圣心源.黄元御医籍精品【(清)黄元御著李玉宾校注】

 

ISBN:9787509132548

作者:(清)黄元御、李玉宾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日期:20101月开本/介质:32开平装

 

蛔虫根原

[原文]蛔虫者,厥阴肝木之病也。木郁则蠹生,肝郁则虫化。木以水为母而火为子,乙木升于己土,胎于癸水,而生君火,水升而化清阳,是以火不上热,甲木降于戊土,胎于壬水,而生相火,火降而化浊阴,是以水不下寒。肝升而胆降,火清而水暖,木气温畅,故蠹蛔不生,以其土运而木荣也。土湿脾陷,不能荣达肝木,子母分离,寒热不交。木以水火中气,堙于湿土,不得上下调济,由是寒热相逼,温气中郁,生意盘塞,腐蠹朽烂,而蛔虫生焉。

凡物湿而得温,覆盖不发,则郁蒸而虫化,或热或寒,不能生也。故虫不生于寒冰热火之中,而独生于湿木者,以木得五行之温气也。温气中郁,下寒上热,故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姜、附并用,所以清子气之上热,温母气之下寒也。不去中下之湿寒,而但事杀蛔,土败木枯,则蛔愈杀而生愈繁,此当温燥水土,以畅肝木,则蛔虫扫迹而去矣。医书杀虫之方,百试不效者也。

【翻译】蛔虫,厥阴肝木的病。木郁则蛀虫生,肝郁则虫化。木以水为母以火为子,乙木升于己土,孕育于癸水,而产生君火,水升而化清阳,所以火不上热,甲木降于戊土,孕育于壬水,而产生相火,火降而化浊阴,所以水不下寒。肝升而胆降,火清而水暖,木气温畅,所以蛔虫不生,因为土运而木荣。土湿脾陷,不能荣达肝木,子母分离,寒热不交。木以水火中气,堵塞于湿土,不得上下调济,于是寒热相逼迫,温气中郁,生机回旋堵塞,腐蚀腐朽,蛔虫产生了。

凡是物湿而得到温暖,覆盖不发散,则热气如蒸而虫化,或热或寒,不能生虫。所以虫不生于寒冰热火之中,而单独产生于湿木的,因为木得五行的温气。温气中郁,下寒上热,所以仲景的乌梅丸方,黄连、黄柏与大姜、附子并用,目的是清除子气的上热,温母气的下寒。不去中下的湿寒,但只是杀蛔虫,土败木枯,则蛔虫越杀越繁殖,这时候应当温燥水土,以畅达肝木,那么蛔虫绝迹了。很多的医书杀虫的方法,屡次试验都没有效果。

[原文]乌苓丸

乌梅百枚,米蒸捣膏人参二两桂枝二两干姜二两附子二两川椒二两,去目,炒当归二两茯苓三两

木郁,法以燥土疏木为主。线白虫证,是肝木陷于大肠,木郁不达,是以肛门作痒。虫生大肠之位,从庚金化形,

故其色白。而木陷之根,总由土湿,当于燥土疏木之中,重用杏仁、橘皮,以泻大肠滞气,佐以升麻,升提手阳明经之坠陷也。

【翻译】乌苓丸

乌梅(米蒸捣膏)100枚人参74克桂枝74克干姜74克附子74克川椒(去目,炒)74克当归74克茯苓111

木郁,治疗方法以燥土疏木为主。线白虫证,是肝木陷于大肠,木郁不达,所以肛门作痒。虫生大肠的位置,从庚金化形,

所以其色白。而木陷的根源,总是因为土湿,应当于燥土疏木之中,重用杏仁、橘皮,以泻大肠滞气,辅佐以升麻,升提手阳明经的坠陷。


便坚根原

[原文]便坚者,手足阳明之病也。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从燥金化气,故手足阳明,

 其气皆燥。然手阳明,燥金也,戊土从令而化燥,足太阴,湿土也,辛金从令而化湿。土湿者能化戊土而为湿,不能变庚金之燥,金燥者能化辛金而为燥,不能变己土之湿。以从令者易化,而主令者难变也。故伤寒阳明之便结,肠胃之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结,胃湿而肠燥者也。伤寒阳明之便结,肠胃之热燥者也,反胃噎膈之便结,胃之寒湿而肠之寒燥者也。

以阳主开,阴主阖,阳盛则隧窍开通而便坚,阴盛则关门闭涩而便结。凡粪若羊矢者,皆阴盛而肠结,非关火旺也。盖肾司二便,而传送之职,则在庚金,疏泄之权,则在乙木。阴盛土湿,乙木郁陷,传送之窍既塞,疏泄之令不行,大肠以燥金之腑,闭涩不开,是以糟粕零下而不黏联,道路梗阻而不滑利,积日延久,约而为丸。其色黑而不黄者,水气旺而土气衰也。此证仲景谓之脾约,脾约者,阳衰湿盛,脾气郁结,不能腐化水谷,使渣滓顺下于大肠也。误用清润之剂,脾阳愈败,则祸变生矣。

【翻译】大便坚硬的,手足阳明经的病。手阳明经以燥金主令,足阳明经随从燥金化气,所以手足阳明经的气都是燥。然而手阳明经,是燥金,戊土从令而化燥,足太阴经,是湿土,辛金从令而化湿。土湿的能化戊土而为湿,不能改变庚金的燥,金燥的能化辛金而为燥,不能改变己土的湿。因为随从转化的容易转化,而主令的难变。所以伤寒了阳明经的大便干结,这是肠胃的燥。反胃噎膈的大便干结,是胃湿而肠燥。伤寒阳明的便结,肠胃的热燥,反胃噎膈的便结,是胃的寒湿而肠的寒燥。

因为阳气主开,阴主合,阳盛则窍开通而便坚,阴盛则关门闭涩而便结。凡是粪如同羊矢的,都是阴盛而肠结,不关火旺的事。因为肾掌管大小二便,而传送的职能,则在庚金,疏泄的权力,则在乙木。阴盛土湿,乙木郁陷,传送的窍已经堵塞,疏泄的功能不运行,大肠连接到燥金的腑,闭涩不开,所以糟粕零星的下去而不粘连,道路梗阻而不滑利,时间长久了,缠绕扎束成丸状。大便色黑而不黄的,水气旺而土气衰。此证仲景叫他脾约,脾约,阳衰湿盛,脾气郁结,不能腐化水谷,让渣滓顺利的下到大肠里。误用清润的药物,脾阳越败,那么灾祸变故产生了。

[原文]阿胶麻仁汤

生地三钱当归三钱阿胶三钱,研麻仁三钱,研煎一杯,去滓,入阿胶,火化,温服。治阳盛土燥,大便坚硬者。

结甚,加白蜜半杯。胃热,加芒硝大黄。精液枯槁,加天冬龟胶。肉苁蓉汤

肉苁蓉三钱麻仁三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甘草二钱桂枝三钱煎一杯,温服。

治阳衰土湿,粪如羊矢者。凡内伤杂病,粪若羊矢,结涩难下,甚或半月一行,虽系肝与大肠之燥,而根缘于土湿。

以脾不消磨,谷精堙郁,而化痰涎,肝肠失滋,郁陷而生风燥故也。法宜肉苁蓉滋肝润肠,以滑大便。一切硝黄归地,阿胶龟板天冬之类,寒胃滑肠,切不可用。

【翻译】阿胶麻仁汤

生地11克当归11克阿胶(研)11克麻仁11克,研煎一杯,去滓,加入阿胶,用火化开,温服。治阳盛土燥,大便坚硬的。

结块严重的,加白蜜半杯。胃热的,加芒硝、大黄。精液枯槁,加天冬、龟胶。肉苁蓉汤

肉苁蓉11克麻仁11克茯苓11克半夏11克甘草7克桂枝11克煎一杯,温服。

治阳衰土湿,粪如羊矢的。

 

凡是内科的伤杂病,粪若羊矢,结涩难下,严重或半月一次,虽然是肝与大肠的燥,而根缘于土湿。因为脾不消磨,谷精郁结,而化痰涎,肝肠失去滋养,郁陷而产生风燥的缘故。治疗方法宜用肉苁蓉滋肝润肠,以润滑大便。一切芒硝、大黄、当归、熟地、阿胶、龟板、天冬之类的,寒胃滑肠,切不可用。


泄利根原

[原文]泄利者,肝脾之下陷也。谷入于胃,脾阳升磨,精华归于五脏,而化气血,糟粕传于大肠,而为大便。水入于胃,脾阳消克,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小便。水入膀胱,而不入大肠,而后糟粕之后传者,不至于滑泄。水之消化,较难于谷,阳衰土湿,脾阳陷败,不能蒸水化气,则水谷混合,下趋二肠,而为泄利。

谷贮于大肠,水渗于膀胱,而其疏泄之权,则在于肝。今水入二肠,而不入膀胱,则乙木疏泄之令,不行于膀胱而行于大肠,是以泄而不藏也。盖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寒则生气不旺,而湿土郁陷,又复遏其发育之机。生长之意不遂,怒而生风,愈欲疏泄。膀胱空虚,既无可泄之物,大肠盈满,水谷停积,故乙木后泄,而为下利。缘木气抑遏,郁极而发,为湿土所限,不能上达,势必下行,行则水谷摧注而下故也。其发之过激,冲突脏腑,则生疼痛。奔冲抵触,而不得上达,盘郁结塞,则生胀满。其一切诸证,皆缘土败而木贼也。

【翻译】泄痢,肝脾的下陷。谷物进入到胃里,脾阳升磨,精华归于五脏,而化气血,糟粕传送到大肠,而为大便。水进入胃里,脾阳消克,化为雾气,上归于肺,肺气降洒,化而为水,注于膀胱,而为小便。水入膀胱,而不入大肠,然后糟粕才后传的,不至于滑泄。水的消化,比谷物更难,阳衰土湿,脾阳陷败,不能蒸水化气,则是水谷混合,下到二肠,而为泄痢。

谷物贮存在大肠,水渗到膀胱,而其疏泄的关键,则在于肝。现在水进入了二肠,而不进入膀胱,那么乙木疏泄之职能,不发挥在膀胱而到了大肠,所以泄而不藏。因为木生于水而长于土,水寒则生气不旺,而湿土郁陷,又再遏制其发育的机能。生长之意不强,怒而生风,越想疏泄。膀胱空虚,就是没有可排泄物,大肠盈满,水谷停积,所以乙木后泄,而为下痢。缘于木气抑遏,郁极而发,为湿土所限,不能上达,势必下行,行则水谷摧注而下的缘故。病发的太激,冲突脏腑,就产生疼痛。奔冲抵触,而不得上达,盘郁结塞,则生胀满。其一切诸证,都缘于土败而木贼。

[原文]苓蔻人参汤

人参二钱甘草二钱白朮三钱干姜三钱茯苓三钱肉蔻一钱,煨,研桂枝三钱煎大半杯,温服。

大便寒滑不收,小便热涩不利,加石脂以固大肠,粳米以通水道。泄利缘肠胃寒滑,法以仲景理中为主,而加茯苓燥土,肉蔻敛肠,桂枝疏木,泄利自止。

若滑泄不禁,则用桃花汤,干姜温其湿寒,石脂固其滑脱,粳米益其中气而通水道,无有不愈也。

【翻译】苓蔻人参汤

人参7克甘草7克白朮11克干姜11克茯苓11克肉蔻(煨,研)4克桂枝11

煎大半杯,温服。大便寒滑不收敛,小便热涩不痢,加石脂以固大肠,粳米以通水道。

泄痢缘于肠胃寒滑,治疗方法以仲景的理中为主,而加茯苓燥土,肉蔻敛肠,桂枝疏木,泄痢自然停止。如果滑泄不停,则用桃花汤,干姜温暖其湿寒,石脂固其滑脱,粳米益其中气而通水道,没有不痊愈的。

[原文]泄利之原,率因脾肾寒湿,法宜温燥。间有木郁而生风热者,投以温燥,泄利愈加。然乙木虽为风热,而己土则是湿寒,宜清润其肝而温燥其脾。仲景乌梅丸方,连柏与椒姜桂附并用,治蛔厥而兼久利,最善之方也。

《伤寒》: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与黄芩半夏生姜汤。以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其经本随阳明下降,甲木不降,上逆而克戊土,戊土壅遏,水谷盛满莫容,于是吐利皆作,胆胃郁迫,相火升炎,而生燥热,此黄芩汤证也。《伤寒》: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缘厥阴之经,木郁风动,津液耗损,故见消渴,风木郁冲,故心中疼热,下泄脾阳,乙木愈郁,己土被贼,故下利不止,此乌梅丸证也。少阳之利,但有上热,故第用芩芍,以清胆火,厥阴之利,兼有下寒,故以连柏清上,而并以姜附温下。此虽伤寒之病,而亦杂证所时有,凡泄利之不受温燥者,皆此证也。杂证湿寒者多,燥热者少,千百之中,偶尔见之,不得与伤寒少阳之利同法治也。

泄利之家,肝脾下陷,则肺胃必上逆。胃逆不能降摄甲木,肺逆不能收敛相火,相火上炎,多生上热。久泄不已,相火郁升,往往喉舌生疮,疮愈则利作,利止则疮发。口疮者,胆胃之逆甚,下利者,肝脾之陷剧也,迭为盛衰,累年不愈。是宜温燥水土,驱其湿寒,下利既瘳,口疮亦平。庸工见其口疮,而清上热,则脾阳益泄,利愈加而疮愈增矣。

【翻译】泄痢的本原,全因脾肾寒湿,治疗宜用温燥的药物。偶尓有木郁而生风热的,用了温燥药物,泄痢更加厉害。然而乙木虽为风热,而己土则是湿寒,适宜清润其肝而温燥其脾。仲景的乌梅丸方,连柏与椒姜桂附并用,治蛔虫阴厥而兼治长时间痢疾,最是好方子。

《伤寒》说:太阳与少阳结合发病,假如下利的,用黄芩汤。如果呕吐的,用黄芩半夏生姜汤。因为少阳甲木从相火化气,其经本随阳明下降,甲木不降,上逆而克戊土,戊土壅遏,水谷盛满不能容纳,于是呕吐痢疾都发作,胆胃郁迫,相火升炎,而生燥热,这是黄芩汤证。《伤寒》说:厥阴的病,消渴(多饮、多食、多尿),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想吃,食则吐蛔虫,下痢不止。缘于厥阴经,木郁风动,津液耗损,所以表现为消渴,风木郁冲,所以心中疼热,下泄脾阳,乙木愈郁积,己土被贼,所以下痢不止,这是乌梅丸证。少阳的痢疾,只有上热,所以按次序用芩芍,以清胆火,厥阴的痢疾,兼有下寒,所以用连柏清上,同时用大姜、附子温下。这虽是伤寒病,但也杂证经常有,凡是泄痢之忍耐温燥的,都是此证。杂证湿寒的多,燥热的少,千百人之中,偶尔见到,不能与伤寒少阳的痢疾用相同的方法治疗。

泄痢的病,肝脾下陷,则肺胃必上逆。胃逆不能降摄甲木,肺逆不能收敛相火,相火上炎,大多产生上热。长时间泄不停止,相火郁升,往往喉舌生疮,疮好了痢发作,痢疾停止了则疮发作。口疮,胆胃的严重上逆,下痢的,肝脾的剧烈下陷,盛衰交替,多年不痊愈。这适宜温燥水土,驱赶其湿寒,下痢病愈,口疮也就好了。庸医看到口疮,而清上热,则脾阳越泄,痢越严重而疮越增加了。


痢疾根原

[原文]痢疾者,庚金乙木之郁陷也。金主气而木主血,金生于土,木生于水。水温土燥,则金融而气调,木荣而血畅;水寒土湿,不能升庚金而达乙木,则金木俱陷。

魄门者,肾之所司,而阳明燥金之腑也。金性敛而木性泄,其出而不至于遗矢者,庚金敛之也。其藏而不至于闭结者,乙木泄之也。湿土与金木俱陷,则金愈郁而愈欲敛,木愈郁而愈欲泄。金愈欲敛,故气滞而不通,木愈欲泄,故血脱而不藏。

木气疏泄,而金强敛之,隧路梗阻,传送艰难,是以便数而不利。金气凝涩,而木强泄之,滞气缠绵,逼迫而下,血液脂膏,剥蚀摧伤,是以肠胃痛切,脓血不止。其滑白而晶莹者,金色之下泄,其后重而腥秽者,金气之脱陷也。久而膏血伤残,藏腑溃败,则绝命而死矣。

此其病湿寒为本,而湿热为标。病在少阴,则始终皆寒,病在厥阴,则中变为热,故仲景于少阴脓血用桃花汤,于厥阴下重用白头翁汤。缘水病则生寒,木病则生热,而寒热之原,总归于太阴之湿。盖土湿而水侮之,则郁而为湿寒,土湿而木克之,则郁而为湿热之故也。

【翻译】痢疾病,庚金乙木的郁陷。金主气而木主血,金生于土,木生于水。水温土燥,则金融合而气协调,木荣而血畅;水寒土湿,不能升庚金而达乙木,则金木都下陷。

魄门,肾的掌管职能,而阳明燥金的腑。金性收敛而木性泄露,其出而不至于拉屎,庚金敛之。其藏而不至于闭结的,乙木泄之。湿土与金木都下陷,则金越郁积而越想收敛,木越郁积而越想排泄。金越想收敛,所以气滞积而不通,木越想排泄,所以血脱而不收藏。

木气疏泄,而金强制性的收敛,通路梗阻,传送艰难,所以便多但不痢。金气凝涩,而木强制排泄,滞气缠绵,逼迫而下,血液油脂过多,剥蚀损伤,所以肠胃非常疼痛,脓血不止。病滑白而晶莹的,金色的下泄,其腹痛急迫,肛门重坠不适而且腥臭秽气的,金气的脱陷。长时间的脂肪和血液损害,五脏六腑破败,那么就绝命而死了。

这个病湿寒为本,而湿热为标。病在少阴,则始终都寒,病在厥阴,则中途变为热,所以仲景治疗少阴脓血用桃花汤,治疗厥阴下重用白头翁汤。缘于水病则生寒,木病则生热,而寒热的本原,总归于太阴经的湿。因为土湿而水克制,郁而为湿寒,土湿而木克之,则郁而为湿热的缘故。

[原文]桂枝苁蓉汤

甘草二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丹皮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橘皮三钱肉苁蓉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湿寒,加干姜。湿热,加黄芩。后重,加升麻。

【翻译】桂枝苁蓉汤

甘草7克桂枝11克芍药11克丹皮11克茯苓11克泽泻11克橘皮11克肉

 

苁蓉11

煎大半杯,温服。湿寒的,加干姜。湿热的,加黄芩。后重的,加升麻。

[原文]痢家肝脾湿陷,脂血郁腐,法当燥湿疏木,而以苁蓉滋肝滑肠,尽行腐瘀为善。若结涩难下,须用重剂苁蓉,荡涤陈宿,使滞开痢止,然后调其肝脾。其脾肾寒湿,则用桃花汤,温燥己土。其木郁生热,则用白头翁汤,凉泄肝脾,湿热自当应药而瘳也。

【翻译】痢病肝脾湿陷,脂血郁腐,治疗方法应当燥湿疏木,而用苁蓉滋肝滑肠,全通行腐瘀为好。如果结涩难下,须用大剂量的苁蓉,荡涤陈旧的大便,让滞积打开痢疾停止,然后调其肝脾。病人脾肾寒湿,则用桃花汤,温燥己土。病人木郁生热,则用白头翁汤,凉泄肝脾,湿热自然对症下药而痊愈。

{解读}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本症以腹痛、痢下赤白脓血、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病机为湿热之邪侵入肠胃,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郁滞于大肠,经络受损,故下痢赤白脓血;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


淋沥根原

[原文]淋沥者,乙木之陷于壬水也。膀胱为太阳寒水之腑,少阳相火随太阳而下行,络膀胱而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相火在下,逢水则藏,遇木则泄。癸水藏之,故泄而不至于遗溺,乙木泄之,故藏而不至于闭癃,此水道所以调也。

水之能藏,赖戊土之降,降则气聚也,木之能泄,赖己土之升,升则气达也。胃逆而水不能藏,是以遗溺,脾陷而木不能泄,是以闭癃。淋者,藏不能藏,既病遗溺,泄不能泄,又苦闭癃。

水欲藏而木泄之,故频数而不收,木欲泄而水藏之,故梗涩而不利。木欲泄而不能泄,则溲溺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则精血不秘。缘木不能泄,生气幽郁而为热,溲溺所以结涩,水不能藏,阳根泄露而生寒,精血所以流溢。

而其寒热之机,悉由于太阴之湿,湿则土陷而木郁,疏泄不行,淋痢皆作。淋痢一理,悉由木陷,乙木后郁于谷道则为痢,前郁于水腑则为淋。其法总宜燥土疏木,土燥而木达,则疏泄之令畅矣。

【翻译】淋沥病,乙木下陷于壬水。膀胱为太阳寒水之腑,少阳相火随太阳而下行,络膀胱而约束下焦,肝实则肝易生下热,热则闭癃(闭塞不通)。肝虚则耗其母肾,且疏泄无力控制,易遗尿。相火在下,逢水则收藏,遇木则泄。癸水藏之,所以排泄但不至于遗尿,乙木泄之,所以藏而不至于闭塞不通,这是水道所以调和。

水之所以能收藏,依赖戊土的下降,降则气聚,木之所以能排泄,依赖己土的上升,升则气达。胃逆而水不能藏,所以遗尿,脾陷而木不能泄,所以闭癃。淋病,藏不能藏,就发病遗溺,泄不能泄,又发病闭癃。

水欲藏而木泄之,所以频繁想小便而不收,木欲泄而水藏之,所以梗涩而不痢。木本想排泄但不能泄,则是小便不通,水欲藏而不能藏,则精血不藏。缘于木不能泄,生气幽郁而为热,小便所以结涩,水不能藏,阳根泄露而生寒,精血所以流溢。

病寒热的关键,全由于太阴的湿,湿则土陷而木郁,疏泄不畅通,淋痢都发作。淋病痢病一个道理,全是由于木陷,乙木后郁于谷道则为痢,前郁于水腑则为淋。治疗方法总适宜用燥土疏木,土燥而木达,则疏泄的功能畅通了。

[原文]桂枝苓泽汤

茯苓三钱泽泻三钱甘草三钱,生桂枝三钱芍药三钱

 

煎大半杯,热服。肝燥发渴,加阿胶。

【翻译】桂枝苓泽汤

茯苓11克泽泻11克甘草(生)11克桂枝11克芍药11克煎大半杯,热服。

肝燥发渴的,加阿胶。

[原文]脾为湿土,凡病则湿。肝为风木,凡病则燥。淋家土湿脾陷,抑遏乙木发生之气,

疏泄不畅,故病淋涩,木郁风动,津液耗损,必生消渴。其脾土全是湿邪,而其肝木则属风燥。血藏于肝,风动则血消,此木燥之原也。苓泽甘草,培土而泻湿,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此是定法。土愈湿则木愈燥,若风木枯之至,芍药不能清润,必用阿胶。仲景猪苓汤,善利小便,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利水而泻湿,阿胶清风而润燥也。

水性蛰藏,木性疏泄。乙木生于癸水,相火封藏,癸水温暖,温气左升,则化乙木,生气畅茂,乙木发达,疏泄之令既遂,则水道清通,而相火必秘。土陷木遏,疏泄不遂,而愈欲疏泄,则相火泄露,而膀胱热涩,膀胱之热涩者,风木相火之双陷于膀胱也。足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与手少阳三焦并温水脏,手少阳之相火泄,则下陷于膀胱而病淋,足少阳之相火泄,则上逆于胸膈而病消。其原总由于乙木之郁也。膀胱热涩之极者,加栀子黄柏,以清三焦之陷,则水腑清矣。

乙木之温,生化君火,木郁阳陷,温气抑遏,合之膀胱沦陷之相火,故生下热。然热在肝与膀胱,而脾则是湿,肾则是寒。寒水侮土,移于脾宫,则脾不但湿,而亦且病寒。其肝与膀胱之热,不得不清,而脾土湿寒,则宜温燥,是宜并用干姜,以温己土。若过清肝热,而败脾阳,则木火增其陷泄,膀胱热涩,永无止期矣。惟温肾之药,不宜早用,恐助膀胱之热。若膀胱热退,则宜附子暖水,以补肝木发生之根也。

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木欲疏泄,而水莫蛰藏,则精血皆下。其精液流溢,宜薯蓣、山茱以敛之,其血块注泄,宜丹皮、桃仁以行之。淋家或下沙石,或下白物。砂石者,膀胱热癃,溲溺煎熬所结。水曰润下,润下作咸,溲溺之咸者,水之润下而成也。百川下流,则归于海,海水熬炼,则结盐块,膀胱即人身之海,沙石即海水之盐也。白物者,脾肺湿淫所化。湿旺津凝,则生痰涎,在脾则克其所胜,在肺则传其所生,结入膀胱。膀胱湿盛,而下无泄窍,湿气淫泆,化为带浊。白物黏联,成块而下,即带浊之凝聚者也,与脾肺生痰,其理相同,淋家下见白物,上必多痰。泻湿宜重用苓、泽,若其痰多,用仲景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泻之。

女子带浊崩漏,与男子白浊血淋同理,皆湿旺木郁之证。内伤百病,大率由于土湿,往往兼病淋涩,而鼓胀、噎膈、消渴、黄疸之家更甚。是缘阳虚土败,金木双郁,燥土温中,辅以清金疏木之品,淋涩自开。庸工见其下热,乃以大黄,益败脾阳,谬妄极矣!淋家下热之至,但有栀子、黄柏证,无有大黄芒硝证,其热不在脾胃也。

一切带浊、崩漏、鼓胀、黄疸,凡是小便淋涩,悉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陈蒿、栀子、泽泻、桂枝,研末布包,热熨小腹,外以手炉烘之,热气透彻,小便即行,最妙之法。

【翻译】脾为湿土,凡发病则湿。肝为风木,凡发病则燥。淋病土湿脾陷,抑遏乙木生发的气,疏泄不畅,所以发病淋涩,木郁风动,津液耗损,必定产生消渴。病人脾土全是湿邪,而其肝木则属风燥。血藏于肝,风动则血消,这是木燥的本原。茯苓、泽泻、甘草,培土而泻湿,桂枝、芍药,疏木而清风,这是定法。土越湿则木越燥,如果风木枯到极限,芍药不能清润,必用阿胶。仲景的猪苓汤,善于通利小便,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利水而

 

泻湿,阿胶清风而润燥。水性蛰藏,木性疏泄。乙木生于癸水,相火封藏,癸水温暖,温气左升,则化乙木,生

气畅茂,乙木发达,疏泄的功能既然畅通,则水道清通,而相火必藏。土陷木遏,疏泄不遂,而愈欲疏泄,则相火泄露,而膀胱热涩,膀胱热涩的,风木相火双陷于膀胱。足少阳甲木化气于相火,与手少阳三焦共同温暖水脏,手少阳的相火泄露,则下陷于膀胱而发病淋,足少阳的相火泄露,则上逆于胸膈而发病消渴。根原总是由于乙木的郁积。膀胱热涩的极限,加栀子、黄柏,以清三焦的下陷,则水腑清了。

乙木的温暖,生化君火,木郁阳陷,温气抑遏,会合在膀胱沦陷的相火,所以生下热。然而热在肝与膀胱,而脾则是湿,肾则是寒。寒水克制土,移到脾上,则脾不但湿,而且也发寒病。病人肝与膀胱的热,不得不清,而脾土湿寒,则宜温燥,这适宜并用干姜,以温己土。如果过度的清肝热,而败坏脾阳,则木火增加其陷泄,膀胱热涩,永无止期了。惟温肾的药物,不宜早用,恐怕助膀胱的热。如果膀胱热退,则宜用附子暖水,以补肝木生发的根本。

肾主藏精,肝主藏血,木欲疏泄,而水没有蛰藏,则精血都下。病人精液流溢,宜用薯蓣、山茱以收敛,病人血块大量下泄,宜用丹皮、桃仁以畅通。淋病或下沙石,或下白物。砂石,膀胱热癃,小便煎熬所结。水功能润下,润下作咸,小便的咸,水的润下而形成的。百川下流,则归于海,海水熬炼,则结盐块,膀胱即是人身的海,沙石即海水的盐。白物,脾肺过度湿所化。湿旺津凝,则生痰涎,在脾则克其所胜,在肺则传其所生,结入膀胱。膀胱湿盛,而下无泄窍,湿气淫泆,化为带浊。白物黏联,成块而下,即带浊的凝聚,与脾肺生痰,道理相同,淋病下见白物,上必多痰。泻湿宜重用茯苓、泽泻,如果病人痰多,用仲景的小半夏加茯苓、橘皮以泻之。

女子白带浊崩漏,与男子白浊血淋同一道理,都是湿旺木郁的病证。内伤百病,大部分由于土湿,往往兼发淋涩病,而鼓胀、噎膈、消渴、黄疸等病更严重。是缘于阳虚土败,金木双郁,燥土温中,辅佐以清金疏木的药品,淋涩自然通开。庸医见病人下热,于是用大黄,更加败坏脾阳,荒谬荒诞极了!淋病下热的很严重,只有栀子、黄柏证,没有大黄芒硝证,病热不在脾胃。

一切带浊、崩漏、鼓胀、黄疸,凡是小便淋涩,全适宜熏法。用土茯苓、茵陈蒿、栀子、泽泻、桂枝,研末布包,热熨小腹,外用手炉烘热,热气透彻,小便即行,最妙的法子。


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梅实、熏梅、桔梅肉、梅、春梅。

【性味】酸、涩,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


肉苁蓉,别名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性味:归经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肉蔻,别名肉果、玉果、迦拘勒、肉豆蔻、顶头肉等。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用于虚泻;冷痢;脘腹胀痛;食少呕吐;宿食不消。


白朮,别称:桴蓟,于术,冬白术,淅术,杨桴,吴术,片术,山蓟、杨枹蓟、山芥、天蓟、山姜、乞力伽、山精、山连、冬白术、白大寿沙邑条根、枹杨、枹蓟于术、冬术、浙术、种术、白茱、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升麻,别称:龙眼根、窟窿牙根。

【性味归经】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


黄柏,【别名】黄檗、元柏、檗木、檗皮。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用法用量】3~12g;外用适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清虚热。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盐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


茵陈蒿,性味:苦辛,凉。

归经:入肝、脾、膀胱经。功用主治: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风痒疮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