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下最值得警惕的事:影响14亿人的征信系统被滥用

 黑扭 2019-12-11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无偿献血工作健康发展的通知》,其中在“健全无偿献血激励机制”一项中提及“各地应当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对献血者使用公共设施等提供优惠待遇。

对于通知中将无偿献血纳入征信系统一事是否具有合理性,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和热议。


人们纷纷提出不同的意见,“把无偿献血跟征信挂钩就不叫无偿献血了吧”“无偿献血和信用有啥关系?”“要是我真想献可我贫血、献不了,那不就在信用体系上吃亏了吗?”

近些年发生了一系列引发争议的“个人征信”现象,比如因跳槽、闯红灯、乱扔垃圾、欠水电费等都有可能构成“失信”。

浙江衢州的朱先生曾因在公园乱扔垃圾,被当地政府部门纳入“失礼人员”行列,影响其个人征信,这种种似乎给人一种感觉,“征信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有地方在其法规中明确规定乱扔垃圾行为影响个人征信。年初时,西安市出台了《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该办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市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将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个人不良行为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

而且西安市信用办负责人介绍,自然人的行政处罚信息一旦被记录,都会影响个人的征信记录。

本来征信起源于金融领域,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为“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

可见,个人征信是为规范商业活动,降低交易成本而提出的,针对的是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对其使用时若不加分辨随意用之,就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追根溯源个人征信系统,会发现其是现代国家呵护社会诚信、提升社会运转效率的重要制度设计。

我国个人征信是自2006年3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营的个人征信系统,也叫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

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征信中心出具的信用报告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征信报告上的“污点”对个人信贷、融资等银行业务产生重大的影响。

美国个人征信系统是比较完善和健全的,其通过经济手段形成“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约束机制,对美国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产生强大的制约。

在欧美,影响公民征信记录的,只会是经济行为;个人有没有献血、有没有乱丢垃圾,这些事情八杆子跟征信扯不上关系。

美国个人征信机构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主要由艾克飞、益博睿和环联三大个人征信机构管理的全国性征信机构,主要是对消费者个人的信用评价;

另一类是行业性征信机构,主要是采集某个行业的信息并提供行业信用报告等服务。在美国一般把交易双方失信者或经济生活中的失信行为,扩大为失信方与全社会的矛盾。

对失信行为的惩罚,不需要进行任何思想道德教育,而是让失信记录在社会传播,把失信者对交易对方的失信转化为对全社会的失信。

同时会对失信者进行经济处罚和劳动处罚,情形严重时会处以刑事处罚。


反观我国将越来越多日常生活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说到底是想以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复杂问题,这种现象实际上体现的是社会治理上的懒政。

应当做好边界划定,金融领域的失信,用金融手段去治理;社会道德层面的失信,可以用经济处罚或劳动处罚等方式处理。

“征信”是以一种负面、黑名单机制存在,将自愿性质的“无偿献血”同征信挂钩,会让人产生将公益事件信用化的倾向。

对于乱扔垃圾的行为,可以在道德范畴用行政手段解决,没有必要与金融征信挂钩。再说了根据一个人乱丢垃圾的行为,是无法判断出他或她还款意愿强弱或是还款能力高低的。

现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征信系统,但我们也要警惕征信滥用。应当看到,滥用征信,实际上就是在破坏征信。

尊重征信的边界,善莫大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