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沟拳近现代史上的几位重要人物(3)

 矛盾道一 2019-12-11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编者:本文原题《陈沟拳史麈谈——是谁挽救了陈式太极拳?》,现题为武术自由谈编者所拟,特此说明。全文较长,分期刊出。

(续上期)

(六)陈照奎

陈发科去世后,陈照奎成为陈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顾留馨为编写《陈式太极拳》,曾向北京第五建筑公司借用过陈照奎,后来因陈照奎所管账目不清被公司劝辞,(按:1961年10月25日,出版社阎海写信告诉顾留馨,“陈照奎账目不清,已动员退职,故不允来社拍照。”)陈照奎请求顾留馨设法调到上海体育宫,可惜市体委政审未获通过,顾再次申请并作担保,市体委张振亚主任才勉强同意借用陈照奎在体育宫教拳,准予每月70元的报酬(相当科级待遇),并要顾留馨“政治上负责任”作担保。

但文革初期,陈照奎带徐某等女学生与顾留馨一起聊拳,不经意中给顾留馨惹了祸,这事被造反派上纲为攻击无产阶级司令部,将顾留馨当作“三反分子”隔离审查。造反派也要将陈照奎作为重要证人关押,张才根等学生偷偷将陈照奎老师护送至火车站逃离上海。从此陈照奎四处流浪以教拳为生,生活艰难常需学生接济,健康也受严重损害。

文革中陈照奎曾回过家乡,当时的政治环境他无法教拳,后来报纸上重新发表主席提倡太极拳的指示。1976年6月22日,陈照奎在信中说:1975年,他回乡陈家沟教拳 “由大队组织一个学习班,约150人左右”从学。但“近几年,由于我母亲的逝世,内心烦闷,因此,血压一直高达200”,影响了陈照奎的教学质量。1979年,陈照奎又回本村教二路拳,由县政府支付一月60元,虽然教拳时间都不长,但陈家拳又回到了陈家沟。

1976年5 月30日,陈立清写信向顾留馨汇报,说她下决定要找出“陈氏长拳108势”,正巧“七四年全国武术比赛在西安召开,我利用暑假,每天去看各省武术队的练功,我才找到了陈氏通背拳的下落,去年才把它学回来。因为时间的短促,加上自己有了年纪,理解的快(却)记性差,学的很不到家。”这里暂且不论陈立清学到的是否真的是“陈氏长拳108势”,或是山西通背拳的“新古董”,总之她的热情激起人们对陈家108式长拳的好奇,以后又冒出了不同版本108式,以及24式短拳等拳谱。陈沟拳在西安应有传承,但自生自灭,无资料可述。

1981年5月,陈照奎英年早逝。

(七)太极拳好!

1975年10月,文革尚未结束,全日本太极拳联盟来中国访问,访问北京、延安、西安、上海,到达上海时,造反派迫于顾留馨在太极拳界的名声,只得让他出来接见日本友人。当时日本还不知道有陈式太极拳,看到上海武术队在体育场内的表演,地板震得轰轰作响,日本人感到非常震撼。日本《太极》杂志1976年新春号刊登武田幸子的文章,她写了当时看到陈式太极拳表演感受,形容她被“陈式太极拳”的发力惊呆了、简直不敢相信有这样用大力气的太极拳。

文革过后顾留馨获平反,调上海体育研究所工作,并受邀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编委。在邓小平“太极拳好!”的春风吹拂下,太极拳得到复苏。1977年顾留馨访日回国后,信中说:“这次我们访日后的印象,他们是尊重传统,而且在太极拳方面也是认真地向传统学习的。”翻阅日本《太极》杂志,从那时起,不断有日本太极拳学习访中团来上海,学习中国传统太极拳,他们对新奇的陈式太极拳尤感兴趣。1976年,三浦英夫率访中学习团来上海;1979年,宫内信隆,中野春美率领队来上海特训。1980年,顾留馨再次受国家委派,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武术,他以力推太极拳进入奥运会为已任。1980年3月,日本太极拳友好会会长杨名时,率领的日中友好太极拳访中团来上海。在与日本的太极拳友好交流中,顾留馨较多地介绍中国太极拳史,介绍拳理,也介绍陈家沟。

1981年前,没有日本访中团访问陈沟的记录,因为当时从中国地图上找不到陈家沟。1980年,顾留馨在第二次受邀代表上海体委和中国太极拳界赴日弘扬太极拳时,他按官方口径宣传太极拳史,宣传陈王廷创造太极拳,于是陈家沟引起了日本太极拳界的重视。当年日本刊出的文章中,张文广、傅钟文等人他们都是这样宣传的。日本1980年第5号《太极》报导,日本友好东京太极拳访中团,交流活动中记载“11月25日午前,在上海体育研究所”,由“上海武术协会会长顾留馨先生交流发言”,“热心的解说”,其中介绍太极拳的源流,顾留馨并将发言原稿,赠与日本友好会会长杨名时先生,日方将原稿影印的二页刊登在《太极》上。我们还可以在手稿上辨认到“陈王廷”等相关文字,陈王廷造拳说也就常出现在日本武术杂志。因此,陈家沟在顾留馨,以及张广文等一批武术家的宣传下,逐渐在日本友人的心目中打造成太极拳的圣地,日本友人急切想去陈沟朝圣。1981年3月初,三浦英夫率团19人访问中国,在顾留馨的建议下,三浦英夫改变了原来行程,第一站改道邯郸,第二站访陈家沟。邯郸因日方突然到访,接待工作一时手足无措,姚继祖写信给顾留馨说下次遇到这样情况请提前告知;陈家沟因外国友人到访,急忙修筑简便公路以利汽车通行,并由政府拨款建造房舍、操场。

1981年3月中旬,三浦英夫率19人团首访问陈家沟,3月24-25日从陈沟到上海会见顾留馨。1981年3月28日,全日本太极拳协会会长圆田直、三浦英夫信中说:“上海的太极拳,特别是传统的,对日本是必要的。对顾老师的请求,出版容易懂的陈式书,日本群众想出版容易懂的陈式书,要请顾老师指导。陈式拳,现在日本已普遍开展”。5月10日又来上海,要顾留馨为远藤靖彦推荐陈式拳的老师;5月18日,中野春美已翻译好陈式一路,与顾留馨商谈在日本出版。然后1981年7 月2-10日,三浦英夫率14人团在北京体院测试,体院测试有门惠丰夫妇、孙婉容、陈秀龙、朱瑞琪接待,张文广讲理论并对唐豪、顾留馨评介甚高。可是这次接待中“有人(门某)说给日本人听:冯、田、雷都有病,来旁证陈式拳于健康无益”,这引起日方对陈式拳的疑虑。7月15日,三浦英夫就写信给顾留馨,对陈式拳提出了疑问,对陈小旺的缺陷进行批判。7月24日,顾留馨立即回信作了解释。这说明陈式拳在传播过程中并不一帆风顺,不乏杂音和干扰。

1981年3月初,国家体委荣高棠副主任到上海,听取顾留馨等武术家谈武术问题,听了二天,并嘱咐顾留馨“写出书面的种种看法”,顾在信中说:“荣副主任要扭转武术发展方向的决心很大,对武术要求百花齐放,要求挖掘各拳种的特长,要求练出真功夫,不能让遗产湮没。将来要让外国学习中国武术(真的,不是花的、假的)的决心又是大的。问题在要全面考虑,妥善安排已形成一股力量的阻力。”荣高棠对顾留馨的观点是很赞同的,更坚定了顾留馨对外宣传、传播太极拳的信心。

顾留馨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唐豪是亦师亦友,并在抗战中并肩战斗,有深厚的友谊。他全盘继承唐豪的学术思想,坚决反对张三丰创太极拳的附会仙说,并坚持主张陈王廷“造拳”之说,他因此得罪了武当派的某些人。经过文革磨难,尤其平反昭雪之后,又得到荣高棠等中央领导的支持,他更坚持自己的信念,对陈式太极拳更是充满感情。文革后,因陈式太极拳实力派代表人物,如李剑华、沈家桢、陈照奎等相继亡故,洪均生因历史问题冷遇,冯志强受北京一些人排挤,陈式太极拳基本上已无人可扛大梁。1982年8月,顾留馨设法把冯志强请到上海教陈式拳,继续在上海传播陈式太极拳,也使冯志强走上职业拳师的道路。早在武汉武术交流会议上,顾留馨得知陈小旺是陈发科的孙子,他非常高兴特别抬举小旺,使他从普通地方运动员中脱颖而出进入了省队。那时有实力的老武术家已经凋零,武术界不再是拼实力,而是“拼爷、拼爹、拼师爷”的时代。顾留馨对陈小旺拔苗助长,恨不得让他立即成为大师,可惜欲速而不达。小旺在信上说,他得了怪病“指甲抽了一道沟”“精神深处产生的僵呆而闭塞,对身体影响不小”等。顾留馨仍把小旺作为大师介绍给日本友人。1981年7月15日,三浦英夫在给顾留馨的信中说:“陈小旺君在日本有人捧他,继承陈照奎技术的周元龙拳式在日本传播,百家争鸣在讨论,发劲动作的缺陷在陈小旺君身上也有”。

在与日本太极拳协会的交流活动中,顾留馨多次发电报催促陈小旺、冯志强、洪均生参加大会活动并上台表演。根据他日记记载:1982年6月26日记载:“电冯志强,速去京体委联系”。6月24日记载:“ 17时函孙剑云、郝家俊、冯志强、洪均生、杨振铎、陈小旺欣悉来沪(准备名家表演会)。函郝早来一、二天;函小旺接妻至郑州。” 6月29日记载: “冯老师拟7月中旬来沪”。这都反映出顾留馨振兴陈式拳的急切之情,可是当时陈小旺仍不顺利,未能达到顾留馨的期望。1982年12月29日,冯志强写信告诉顾留馨:“这次北京比赛小旺也参加了,没有拿上名次,犯规被罚下场,这也好,对他也是个教育。……”。陈小旺屡赛屡挫,后来想尽各种办法努力成了所谓的大师。

七八十年代,日本《太极》杂志以介绍陈式太极拳为时尚,“1982 太极拳、推手 全中国名家演武会”刊出三浦英夫和顾留馨、傅钟文、孙剑云、吴英华、马岳梁、洪钧生、陈小旺、冯志强等名家在上海的合影,合影时间1982年7月17日。顾留馨在将陈式太极拳推向世界的同时,也把陈小旺、洪均生、冯志强等人一起推向日本,杂志都有他们的专题介绍,日本《武术》第一期封面就是陈小旺的大照片,并刊登了专门作介绍的文章。可以说顾留馨是那一时期陈式太极拳的“教父”,这并不夸张。但誉毁相生,后来,武当派某些人为争太极拳发源地,却拿顾留馨来出气,百般诋毁顾留馨,顾留馨代陈家沟受过也在情理之中。

1989年3月16日(星期四)下午,“中日第二届太极拳交流会”在上海体育馆南大厅,举办了一个学术交流活动,重点讲王宗岳拳论内容。这是顾留馨生前最后一次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他不遗余力、鞠躬尽瘁,努力将太极拳推向世界。不料李天骥、于志钧对此次活动的成功却非常不满,扬言说如果顾留馨再提到陈王廷,他俩就要冲击会场上台制止。于志钧自己在《中国太极拳》第164页中也提到此事,对此,笔者在《<中国太极拳史>几处谬误》一文中,对于志钧的错误作了批驳,这里不赘。

在顾留馨的大力推介下,日本太极拳界对陈式太极拳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日本太极拳访问团一个接一个,奔陈家沟蜂拥而去。据顾留馨拳乡访问报告,1982年5月10日—13日,顾留馨一行访问少林寺、陈家沟,他写道:“温县在黄河之北,原属三等县,分省地图集上温县仅有赵堡地名,陈家沟现为赵堡公社的一个生产大队,人口约二千人。近年来日本外宾一再要求去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河南省委遂于前年拨款为陈家沟生产大队铺筑了柏油路,并拨地十四亩作为建造‘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体校’之用。去年日本有太极拳代表团去陈家沟访问了三次,第一次去年三月(1981年3月),第一批日本朋友访问陈家沟时,中日双方在陈家沟小学运动场上,都表演了太极拳,吸引观众有一万人之多。今年至四月底止,又有四批日本太极拳代表团访问了陈家沟。有一个日本太极拳代表团团长,对陈家沟体校校长(校长邱怀悦,温县体委副主任兼)说:陈家沟在中国河南省温县的地图上找不到,今后陈式太极拳向国际上传开了,中国温县的地图上将会出现陈家沟这一地名。这个团长的预言将会实现的。温县的土特产陈式太极拳将会像少林武术一样,受到国内外的重视。五月九日上午,我和助手陶仁祥从登封县体委招待所乘车去温县赵堡镇(赵堡公社),隔天去陈家沟。生产队长支书王西安,陈家沟太极拳体校现任教员(陈氏太极拳史整理者)陈伯先说:您虽是初次来陈家沟,但是我们都知道您为陈式拳的传播尽了力,陈家沟是您的第二故乡,希望您能多住几天。我们在二天参观了21名学员练陈式一路和炮捶。初中毕业没有考上高中的,吸收了11名男学员,10女学员练陈式拳。上午练三小时,按传统练法一路、二路连续练多遍,才休息一下。练习都很认真,而且是道地的本地风光的太极拳动作、姿势。下午练四小时。  王西安兼副校长。教练员是2名女的。学校四面围墙,进门左侧建有寝室五间,右侧二间为办公室、会客室,和练拳场一大间。北侧正在修建厨房、食堂。泥地已平整。还准备在大操场上建筑一所可供二百人练习的练武馆。预算需15万元,正在申请拨款中。还准备对外招生50名短期教学陈式拳。如果地方不够用,还可向北……”(此报告以“拳乡访问记”为题在《武术健身》等杂志上发表,这里不详细抄录)。

可惜政府对陈家沟的投入,并没有取得长久的效果。据2007年11月28日至30日,于志钧对陈家沟的实地考察,“陈家沟也不像外面所认为的那样,家家户户练习太极拳,依靠太极拳致富了。我与许多陈家沟人交谈,他们都不练拳,说靠练拳不能糊口。只有少数练拳的人因为有国家支持而出村、出省、出国赚了钱,但也算不上发大财。村里办了几所武术学校,本村人都不上这种学校,还是把小孩送到普通小学上学。太极拳文武学校冷冷清清……”。(摘自于志钧《中国太极拳史》第 307页)

不管怎样说,陈家沟借助国际友人的推动,由外促内,遂成气候,名声大振,国家又授于陈家沟“太极拳发源地“的称号,使他们大大的发迹起来。

附:1陈照奎,2陈小旺,3陈立清,4冯志强,5顾留馨 信件

1

2

3

    4   

5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