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定邮路漫漫三千年

 唯我英才 2019-12-11

“弘扬地域文化 讲述保定故事”

“知道金台驿街名字的由来吗?清代光绪年间保定馆驿金台驿就在这儿。现在管驿街小学的位置是北宋建隆年间(960年至981年)金台驿站的初址,当时叫‘金台顿’。”近日,在位于裕华路的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保定市分公司“邮政之家”,今年82岁的保定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原保定市邮电局经营管理部主任马天迪向记者讲述了保定邮政的“前世今生”。

金台驿街距离现在的保定邮政公司只有450米。历史的车轮漫漫,如今的金台驿街已找不到当年驿站的旧址,我们只能在史料中感受“光明炫目,过如飞电,望光者无不避路”的古代邮驿打马飞奔传信的场景。

古代通信是近代邮电通信的起源,保定在周朝就建立了专为官府传递文书的邮驿组织,是我国建立邮递较早的地区之一。明末清初,保定境内设有驿站多达18处,驿铺168处。在民间,传递私人书缄的保定民信局创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至1907年,保定民信局有11处,大部分设置在当时的西门内二道口,邮件传递在中后期主要利用铁路运输。

保定的古代邮驿、民信局从开设到衰落,历时三千多年。因保定历代曾置州、府、省会,以军事、政治、文化城市著称,因此邮驿、民信局不仅建立早且网络密布,在全国首屈一指,镌刻下保定邮史上引人注目的篇章。

雍正二年(1714年)至民国初期,保定为直隶总督署所在地,由于军事需要,1885年架设了保定至天津的有线电报线路,1887年设立了保定电报局。

1899年1月(清光绪二十五年),在保定城内关帝庙,“保定大清邮政”成立。它是保定邮政局的前身,也是保定近代邮政的开端。

1912年,民国元年,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保定邮政局分局改称为保定邮务局。

抗日战争期间,保定于1937年沦陷,邮务局被日本人控制。

保定地区是晋察冀边区的冀中、北岳区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先后在阜平、唐县、曲阳、涞源等地建立了交通邮政组织。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阜平陈庄创办了晋察冀边区临时邮政,发行了油印版第一组邮票。1938年,唐县临时邮政发行的两枚木刻板“唐县临时邮票”在目前的集邮市场弥足珍贵。

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保定邮电回到人民手中。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邮政事业翻开崭新的一页,邮政普遍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头戴绿色大檐帽、骑着绿色自行车的邮递员穿梭于城乡街巷,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1978年改革开放后,保定邮政通信事业全面振兴,形成了沟通城乡、覆盖全市、连通世界的现代邮政网络,实现了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运输手段的综合利用。

时间进入21世纪,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E-mall、短信、微信等改变着人们的沟通方式,传统的邮政业务“信函、包裹、汇兑、发行”逐年萎缩,“家书抵万金”的时代渐行渐远。据保定邮政市场营销部副主任董贵军介绍:“目前全市邮政网点达313个,投递道段822个,盈利的网点不足10%。地处边远山区的邮政网点,有的每月营业额只有几百元。邮政承担着为公众提供普遍服务的职能,网点普及率高且资费低廉,最大限度满足百姓的通邮需求。只要邮政网络存在,普遍服务就不会消失。”

1998年,中国邮政事业迎来一项重大体制改革——邮政与电信分离。2006年8月,国务院批准实行“政企分开”,保定邮政局更名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保定市分公司”。同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保定市分行成立。2010年,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保定分公司挂牌运营。传统邮政转型为现代邮政。

创新引领发展。近年来,保定邮政确立“一体两翼”战略。打造适应现代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线上线下为一体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金融和寄递服务发展提速。目前,保定邮政在全市城乡建立了金融网点136个,开展储蓄、代发、代缴等便民服务,年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60%以上。近五年,邮政快递业务量每年递增50%。邮政“三农”服务网络日臻完善,累计建设邮乐购站点5333个,行政村覆盖率达98.14%,有效网点占比66.88%。2018年,保定邮政实现业务收入9.63亿元。绝对值位列河北省第二。

邮路漫漫三千年,见证着古城的发展。保定集邮协会副会长马天迪说:“保定不仅有悠长的邮政史,而且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元素屡屡登上作为‘国家名片’的邮票:成语故事‘鹬蚌相争’‘闻鸡起舞’,历史人物祖冲之,还有紫荆关长城、清泰陵、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雄县牌楼、容和塔、白洋淀、白洋淀高铁站等先后出现在邮票上,成为保定的骄傲。”


编辑:晚小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