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石油大会战

 旺旺的天一阁 2019-12-11

高坪区老君镇鲁家桥村。连日春雨润物无声,地里的庄稼格外茂盛。放眼望去,大片油菜花泛着喜人的金色。
  谁也不曾想到,58年前,这里却是新中国第一次声势浩大的石油会战主战场之一。
  3月22日,记者来到鲁家桥村。村民们一说起充3井,双眼流露出无限的眷恋,他们的深情讲述,更让半个世纪前的隆隆钻机声响彻耳畔……
1 引子
  新中国成立时百废待兴。1949年,全国仅8台钻机,年产原油12万吨,其中包括5万吨人造油,只能满足当时需求的10%,被西方国家扣上了“贫油”的帽子。
  新中国太需要石油了。
  1958年3月,在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邓小平掷地有声:在四川,哪怕拿到了1吨石油,也算有了石油工业。
2“三井湾”里的石油情怀
  1957年12月1日,位于老君镇鲁家桥村的充3井开钻。与此同时,龙女寺构造女2井、蓬莱构造蓬1井相继开钻。
  1958年的春天真是一个暖春。在一周时间里,女2井、充3井、蓬1井相继出油了,而且喷得如此猛烈。3月14日,充3井在1小时24分里,喷出原油40吨,另两口井分别喷出55吨、46吨。
  83岁的村民苟光华世代居住在这里,即使在时隔58年后的今天,他对当年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在一片胡豆苗地里,苟光华告诉记者,这块地的下面就是当年喷油的充3井。1958年3月14日,正在劳作的村民们突然听见一声巨响,苟光华扭头细看,只见黑色的油柱从井口狂喷而出,直冲云霄,喷得比附近的柏树还要高。喷出的原油,储油池里根本装不下,连小溪里也满是黑色的原油,最后只好临时引到一块块水田里。
  苟光华一脸笑容地说,井口不喷油后,大家就争着去看,一些人还用柏树枝往油田里沾,随后拿回去当柴烧,或者用沾油的“树枝燃料”去换些生活食品。还有一些村民直接用竹筒从井口接出一根管子,把天然气引出来就地煮饭。
  “油井喷油后不久便关了井。”苟光华回忆说,有一天,村里开进来70多辆小车,一行人急匆匆地下车观看油井的情况。此前,苟光华被公社安排在油井附近执勤,负责维护现场秩序,更重要的是,开油井时提醒村民不能点火,因为喷油时伴有天然气,遇到明火后果不堪设想。“那一天,全村硬是没有一人点火。”苟光华说,那天中午虽然饿了一顿,但却是他有生以来最值得纪念的一天。
  苟光华的弟弟苟光学告诉记者,当时,有10多名钻工住在他的家里,其中一名年轻的技术员从井场回来后欣喜地告诉他,充3井钻了1800米深,就要出油了。他的母亲刘秀碧听后欢喜不已,为了让钻工们安心找油,主动帮钻工们洗衣缝衣。
  油井喷油后,一条崭新的公路从村里直通外面,村民们第一次走在平坦的大道上兴奋得不得了。苟光学说,鲁家桥村以前又称福家沟,为纪念这口井和这条路,村民们将此地改称为“三井湾”,这称呼一直沿用到现在。地名的变迁道出了淳朴的村民们对石油的别样情怀。
3 全国石油工业现场会选址南充
吹响夺油大会战号角
  3口油井令全国人民为之欢腾。在上海视察工作的朱德委员长喜出望外,挥毫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贺信。
  一个月后,全国石油工业现场会在南充召开。会议吹响了夺油大会战的号角,决定在南充、龙女寺、蓬莱3个构造上确定20口关键井(南充构造8口,龙女8口,蓬莱4口),力争拿下3个油田。
  130多个火车皮运着各种设备陆续抵川,由于运输量太大,除四川省运输公司外,重庆运输公司组织了124辆运输车,解放军总后勤部重庆办事处调集了66辆军车,重庆钢铁公司、重庆港务局组织了15辆重型车和大吊车,总共328辆汽车日夜兼程奔走在成都、重庆通往南充的公路上,每天抢运。
  四川省政府组织上万民工整修嘉陵江航道,开辟了成都到南充的空中航线。南充地区组织了2万余民工在10个构造带修建公路、平场地,满足会战需要。全国各地也纷纷打来电报:“要什么给什么,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到”。
  “会战人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寻找地下宝藏。”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时任南充大队大队长李敬回忆说,当时很多人在猪圈、牛棚上铺上木板,或在荒野地里铺上油毛毡。每人每月定量200克肉、9.5公斤粮,很多人吃不饱,只有靠野菜和树皮充饥。
  为了尽快炼制石油,在距鲁家桥村不远处的“赵家花园”修建了一座小型炼油厂。还有一部分石油远输到上海。1958年6月19日,满载691吨原油的驳船从南充嘉陵江顺江而下,到达上海炼油厂码头。经化验,这批原油,含硫量和沥青都比较少,蒸馏试验表明,每吨原油可以得到43.8%的轻质油。
  但是,会战中出现了地质学上的奇怪现象。充3井关井测压后,再开井却不出油了。其它几口井也出现类似的情况。原定的20口关键井,完钻19口,其中,只有6口井出油,但喷油量悬殊很大,最高的南充8号井一天喷油110吨,最少的只有8公斤。
  钻井队又在充3井附近钻了几口“梅花井”,但效果依然不明显。到1959年3月,在10个构造共钻探87口井,完钻76口,仅获得南充、龙女、营山、广安等7个小油田。
  会战虽然以遭受挫折而告结束,但控制了桂花地区42平方公里的稳产面积,形成了年产10万吨的生产规模,结束了大西南无油的历史。同时,发现了碳酸岩裂缝性油藏这种特殊地层,丰富了地质理论和实践的宝库。
4 冒死护井
钻工受到毛主席接见
  1958年,29岁的成晓法在充3井担任司钻。
  成晓法正在搅拌泥浆时,突然听见巨大的异响声,抬头一看,油柱竟喷到了二层平台。“不好,如果不尽快控制住,要出大事”,成晓法闪念之间,几步跃上平台,紧紧握住刹把。油柱携裹着呼啸声一个劲地往上窜,“油雨”又从高处倾泄而下,成晓法镇定自若,大声发出指令:关掉所有电源,关闭封井器闸门。在场的队友被成晓法临危不惧的气概所鼓舞,迅速行动起来,各就各位,默契配合,终于制服了“油龙”,避免了一场灾难。
  成晓法冒死护井的事迹传遍了巴山蜀水。随后,他当选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一名光荣的“钻工代表”。
  1959年4月,成晓法与四川117名代表一起,赴北京出席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受到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成晓法站在第三排位置,当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现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成晓法从北京回来后,所在井队转战龙门镇,为寻油找气再立新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