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中国艺术史上的伟大转折

 不易齋2 2019-12-11

巫娜 - 一念心清净 来自美在高处 04:46

宋朝未年有一位艺术家叫赵孟頫,非常有名。但是他在政治上有一些污点,因为他姓赵,是宋朝的宗室,却投降了元朝,做了很大的官,因此他在个人品质上,一直被人所非议。

但是在艺术上,大家都非常认可他。他得王羲之书法之真髓,写一手好字,同时还能画很好的画。比如大家知道的《鹊华秋色图》,那是他的一副设色山水画,应该说是中国山水画中的杰作。

但更重要的,在我看来,其实是他后来画的一张很小的画。这张画藏在故宫,叫《枯木秀石图》。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中国艺术从这张画开始,走上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艺术并不是仅仅为了模仿现实,更重要的是画出对象所没有的东西。

对于赵孟頫本人来说,他不仅把这种观念画了出来,而且在画完之后,还在画的旁边题了一首诗,这首诗简单的就四句话: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其实很浅显,不过里边的意味非常重要。第一句想说的是,我们画石头的时候,应该用飞白的这种方法来画。“飞白”就是草书,草书写得快了,它的笔画就会出现露白的部分,所以我们经常叫“飞白书”。

第一句话的下半句叫“木如籀”,就是说画树要画得像籀文一样,这里的籀文其实是篆书的另外一个名字。画树要如锥画沙,如刀刻石,“呲里哈啦”这种声音出来以后,整个的笔画就像铁棍那样厚实而圆浑。

“写竹”就是画竹子,它用的是“写”字,就是说像写字、书法一样来画竹子。用什么法?就是八分法,指的同样也是隶书。因为隶书的撇、捺以及横挑的波折,就像写“八”字的时候,往外分流的手势和笔路。

那么最后两句也就简单了,如果你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应该了解到,书和画实际上是一样的。

这里要补充强调一点,那就是“书画同源”的说法,其实在唐朝张彦远的时候,就讲得很清楚了,不过他的意思和赵孟頫的意思却并不同。

张彦远的意思有两层:一是从艺术功能上,书和画都是为了“成教化、助人伦”;第二个是从材料上来说,书和画都是用毛笔,在一个绢或纸的平面上留下痕迹。张彦远的“同源”是这个意思。

但赵孟頫想说的,是一个更为重要的意思。他用书法的方法来绘画,或者说绘画变成了写。像写书法一样去“写”一张画。自此国艺术走上的一条新的道路,而这条道路后来发展出写意画,或者水墨画,都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来的结果。

所以在赵孟頫之后,有了《富春山居图》,有黄公望、有吴镇,“元四家”也就是这么出来的。

了解了这些,我们才能够理解董其昌的理论。董其昌所说的“南北宗论”,究其根本是说:绘画不应该一味追求对对象的表达,那就是过分执着于物象,就是“北宗”了。

在他看来,真正的“南宗”实际上是人的性情和文气。而文气是一个人经过了文化的陶养和思想的提高,最后在笔画中间所显现出来的人的存在,和对世界本质的一种揭示。

世界的本质不在于表象上,而是在于理解之间。理解之间要靠笔法来表达。这一条道路发展下去,就岀现了八大山人,出现石涛。所以这条道路,恰恰使得中国艺术变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而且影响到东方很多国家。

大家知道,中国艺术的根本性格和特质,是在水墨画完成之后,是在明未清初这样一个特别的时候,才使人们印象深刻。自此,中国绘画和西方的绘画一样,高峰插云,双峰并列。而追溯起来,这条道路就是从赵孟頫的作品中开创而来。

说来也巧,赵孟頫生活在元代,这个时间,意大利也生活着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就是乔托。乔托是达芬奇艺术的来源,如果说达芬奇在艺术上的成就,犹如中国的八大山人,那么乔托就有点像赵孟頫。

在艺术史上,乔托是文艺复兴的开端,代表着人文主义的伟大开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开始强调表现自然和人本身。简单地说,就是绘画要以画得像为前提。

在此之前的欧洲中世纪,基督教提出不能停留在神像的表面,要穿过圣像表面,看到背后的真理,那个真理就是上帝。也就是说,看画不能看画本身,要看到画后面的东西,而且画本身还不能阻碍对“后面”的理解。

这时候乔托要做的,就是就把一些原来属于古希腊的伟大传统,重新恢复。我们说文艺复兴的“复兴”,其实就是重新再生了希腊。

从此,意大利文艺复兴就走上了这条道路。到了达芬奇,这条道路就非常完善和精密了,甚至把艺术看成是一门科学。什么叫科学?就是对于对象的观察、研究、分析和再现。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发现赵孟頫的重要性。他的重要性在于,虽然他似乎反叛和背离了绘画本来与自然之间的关联,但他却带出了人类精神的内在表达。而这个内在表达,就是人的价值和人的诗意。这就就构成了艺术的另外一个方向,或是另外一条道路。

我们今天之所以要着重强调,是因为这条道路是和西方绘画并列的一条道路。有这样道路的出现,是我们今天虚心反省文化时,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因为今天讲艺术、讲艺术史,其实都是用中文在说外国话。我们用这样的方法来讲宋朝绘画的时候,其实分类的方法、历史的态度,都来源于一些从西方文化引入的判断价值和分析方式。

这个时候我们回过头来,看艺术上的一次重要分离,这就使得我们坚信在人类文化中,并不是只有一个文化来源,而是有不同的文化来源。

中国曾经有过一次文化的重大变革,奠定了一条道路,并且这条道路走到后来相当辉煌。这条道路的开始,就是在宋朝绘画结束的时候。或者说,它正是因为对照宋画,从而发展出了一条不同于绘画,而又在绘画中的新道路。这也为中国文化的自我认知,找到了一个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