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枕下部内热针治疗及其临床注解

 昵称28825156 2019-12-11

枕下肌肉概论

头颈部相关肌肉较多,按照解剖分区,可分为枕下部中颈部颈胸部侧颈部。其中枕下部主要有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枕下部肌肉成对存在,每侧分别由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构成,位于颅骨底偏下最深层,参与头部的上下运动、左右转动及侧屈;当这些肌肉受损时,会导致头部屈曲、转动及侧曲等运动受限及头面部疼痛等多种症状。

枕下部内热针治疗及其临床注解

枕下肌肉的起点、止点、神经支配及功能动作

头上斜肌

起点:寰椎横突;
止点:枕骨粗隆下的上项线;

神经支配:C1神经后支(枕下神经);

功能动作:头部后伸(双侧),头向对侧屈(单侧)。

头下斜肌

起点:枢椎棘突;

止点:寰椎横突;

神经支配:C1神经后支(枕下神经);

功能动作:头向后侧旋转。

头后大直肌

起点:枢椎棘突;
止点:枕骨上项线;

神经支配:C1神经后支;

功能动作:头部后仰(双侧),头向同侧旋转(单侧)。

头后小直肌

起点:寰椎后结节;
止点:枕骨上项线;

神经支配:C1神经后支;

功能动作:头向后仰(两侧)。

枕下部内热针治疗及其临床注解

头颈部常见疾病及鉴别

头颈部常见疾病众多且复杂,如头痛、眩晕等症状需要鉴别的疾病就有很多,颈部和肺尖部的肿瘤等也多见,因此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头颈部的症状,如头痛、头晕,首先要除外头颈部或肺尖部肿瘤如甲状腺肿瘤、淋巴瘤、错构瘤,血管瘤等。其次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相关疾病也很常见,主要有:颈椎病,挥鞭伤,落枕,各种的经痛如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各种神经卡压综合征(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等),需要分层辨别主要是神经的损伤,还是肌肉、关节或血管的损伤。

肌肉与关节的损伤通常表现为相应部位运动受限,且存在疼痛或牵扯痛,如头颈部多个方向活动受累,考虑涉及几个肌肉病变;方向活动受限则要考虑关节囊损伤;颈神经根病变时,Spurling试验阳性。

枕下部内热针治疗及其临床注解

头颈部疾病的治疗

头颈部疾病的诊断明确后,应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如不需手术,则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针对损伤的靶组织,如神经是否受刺激或损伤,肌肉、肌筋膜是否有炎症、痉挛,关节是否存在错位,血管是否痉挛等,采取相应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如肌肉筋膜的损伤,选用内热针疗法,就有针对性。

枕下部内热针治疗

体位

坐位,头前屈支撑,双手环抱枕,暴露口、鼻,保持呼吸通畅。2、俯卧位,头下垫枕支撑,低头充分暴露头颈部,露出口、鼻,保持呼吸通畅。
目标软组织

目标软组织为上斜方肌、头半棘肌、头夹肌、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

枕下部内热针治疗及其临床注解

定位

枕外隆凸与颞骨乳突之间,略向上的弧形骨嵴,为上项线;上项线下方约一横指,与上项线近似的弧形骨嵴,为下项线。沿上、下项线,从枕外隆凸开始,向外侧弧形布两排进针点,每排2-5个,针距1cm。

枕下部内热针治疗及其临床注解

进针

取小号短针在定点处向上垂直于骨面进针,抵达枕骨骨面。

枕下部内热针治疗及其临床注解

注意事项

1、下项线严防刺入枕骨大孔发生意外,在枕外隆突与乳突连线的内1/3与中1/3的交界处有枕大神经通过,针刺时应当注意避开。
2、靠外侧进针时,注意由头后大直肌、头上、头下斜肌围成的枕下三角,避免刺到暴露的椎动脉。

3、靠外侧进针时,如出现麻木、疼痛或放电样等感觉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针,调整进针方向,避免损伤脊神经根。

4、此部位软组织血供丰富,拔针后应充分按压止血。

5、可分为内侧枕外隆突部和外侧乳突部,分次分批治疗。

临床注解

偏头痛

单侧头部腹痛或钝痛,偶可双侧,头皮发麻,以枕部为重,多伴有颈部发僵,活动不适。检查患者椎旁软组织筋膜附着有明显压痛,多于过度劳累后发作,持续时间较长,活动放松后可缓解。内热针治疗应首先排除头部品质性病变,并排除其他引起头痛的疾患。
紧张性头痛

一般为双侧头痛,患者诉有压迫感,可表现为阵发性,也可表现为长期慢性头痛、不易缓解。检查患者颅骨周边及颈部软组织筋膜附着处明显压痛,压痛程度与紧张性头痛程度相关。
丛集性头痛

头痛的部位、性质、强度与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相似,特别是对于反复发作持续时间在1年以上,缓解期小于两周的患者,可能与颈部肌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有关,可进行颈部肌肉软组织的内热针松解治疗。
颈性眩晕

由颈背部软组织病变引起的眩晕。此病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人发病率高。多为持续性眩晕,在患者低头、仰头、旋转等变换体位时,甚至大声讲话时均可使原来的眩晕症状加重。病情严重的患者快步走路、睡觉上下床时,甚至听别人大声讲话、看快速活动的景物时,都会诱发眩晕症状的加重。这些患者头只能固定在一个方位上,行走视物都受限。检查患者颈部软组织,在棘突及两侧横突处有明显压痛。需与良性位置性眩晕相鉴别,确认为颈性眩晕可针对压痛部位的颈部软组织行内热针治疗,改善局部循环后症状可得到长期缓解。
帽状筋膜炎

帽状筋膜紧临头皮下,又称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与脂肪组织构成。临床表现为头部区域性胀痛发麻并有紧箍感,受寒冷刺激或推动损伤区则痛感加剧,患者通常有头部浅表部位外伤或感染性疾病史,检查患者病损处有压痛点,可有硬结或疤痕,临床诊断帽状筋膜炎需排除其他引起头痛的内外科疾病。
枕大神经痛

指枕大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疼痛,体表在枕外隆突与乳突连线的内1/3与中1/3的交界处有枕大神经通过,表现为一侧枕下及乳突阵发性针刺样或刀割样剧痛,并可放射到枕上、耳后,甚至前额及眼眶区,疼痛可自发或因转头(尤其向对侧转头)而诱发,头部其他活动或打喷嚏,咳嗽等亦可诱发或加剧疼痛,疼痛间歇期多是钝痛及颈部僵硬感,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
枕小神经痛

枕小神经痛原因多为枕小神经炎症或颈椎骨质增生,但也可由传染病(如流感)、颈髓上段和颅后窝的肿瘤等引起。枕小神经痛的特点类似枕大神经痛,检查患者胸锁乳突肌后缘上段可有压痛。
面肌抽搐

是指面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作性无痛性收缩,首发症状常从下睑眼轮匝肌的轻微颤搐开始,逐渐向上扩展至全部眼轮匝肌,进而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及同侧颈阔肌均可发生痉挛,眼轮匝肌严重痉挛时使眼不能睁开,从而影响生活和工作,并可伴轻度无力和肌萎缩。精神紧张、疲劳、自主运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面肌随意性收缩在非面肌抽搐时一般不受影响。肌电图发现刺激下颌缘支诱发眼轮匝肌肌电位,此称为MD-OC反应。正常人无此反应,而面肌抽搐患者MD-OC反应均存在。
下颌关节紊乱

临床表现为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并向下颌骨、耳、颈部和扁桃体放射,下颌运动受限、张口困难、咀嚼无力、关节弹响等,常伴发头痛,很难与紧张性头痛区别。其发病与急、慢性局部创伤导致的颞颌关节运动失常,咀嚼肌群功能失调,咬合关系紊乱,不良的口腔习惯,精神心理障等因素有关。相关肌肉软组织为颞肌、咀嚼肌、翼状外肌、翼状内肌,也可有斜方肌、胸锁乳突肌参与。诊断颞下颌关节紊乱还需注意与以下疾病相区别。

①颌面深部肿瘤;

②颞下颌关节炎;

③耳源性疾病;

④颈椎病;

⑤茎突过长症;

⑥癔症性牙关紧闭;

⑦破伤风牙关紧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