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就是脚下的阴阳变动。——杨禹廷
一语中的,还记得前面咱们说过练拳时可以把手背起来练吗?其实要想抓住太极拳的本质,就不要在手上多下功夫,从根本入手,把“其根在脚”练明白了,比什么都强。

其根在脚 拳论云:“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上下相随人难进。”
当今练拳者不计其数,却有太多的拳友练拳十年、二十年,或者一辈子都在练太极拳,结果却是,拳艺难得上乘,说的严重点有可能没入门,只是在做肢体运动,有益健康、身心罢了,至于和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气功的功效相比,更说不出一二来,难道午夜梦回时分,竟然未曾扪心自问,自己练太极拳真的只是追求这些么?
练拳没有进境,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在脚上下功夫,在练拳过程中忽视了脚的练习,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套路倒是学了不少,功夫呢却没有什么进展,顶多柔韧好了、体能强了。
都说太极拳练不好就是太极操,其实就是脚底没功夫,练拳时手是手、腰是腰,和脚没有半毛钱关系。
只有手脚相和,阴阳变动,才能领悟太极拳的奥妙。
有人说,不至于这么严重吧,故弄玄虚呢?
这可不敢随便讲,想一想,如果练来练去练了多年,却练不好一套拳,是不是应该找一下根本原因?根在哪里呢?
其根在脚,而且王宗岳还说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别的地方差一点都不行,更何况作为根本的脚下练习呢?
那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应该怎么训练太极“脚”。

脚的训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用到这里也特别合适,自己可以揣摩一下。
其实,太极起势的左腿开步、移重心到中间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用来体悟脚底的阴阳变化了,具体到拳架之中的阴阳变化,我们再来说一下。
有的拳友练拳,步子开的特别大,中心基本上在中间,有时会四六分。咱们拿左弓步举例,如果左脚尖朝东,是不是有的人右脚尖就会朝南?这种脚型,其实就犯了太极拳的双重之病,没有了阴阳变化。
太极拳的双腿有的讲究实腿实足,虚腿虚净。因为这样是虚是实非常明显,至于四六、三七,也无非是重心转换中的过渡,我们要学会的是脚下变换虚实。
清代杨氏传抄老谱:
双重为病,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
双浮为病,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
双轻不等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等于重,则为离虚。
这里面其实就提到了太极脚的功夫,武禹襄也强调“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太极脚的功夫,就是为了把这个“轻灵给练出来,因为轻灵是打开太极之门的钥匙。
想要在脚上下功夫,就要先把脚上经常出现的错误改掉,像双重、跪膝、脚趾抓地等习惯都要修正。

练脚之法 两脚平松落地,试着把每个脚趾的小关节都要松开,用意即可,可以要努力练松。这样练习日久,两脚松开落地,脚趾关节会逐渐松开。这是太极脚的首要条件,逐渐松开前脚掌,后脚掌,全脚板和脚面都要一一松开,然后在求太极拳的轻灵功夫。
脚下双轻的出现,是在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力的条件下自然出现。
这里介绍一个小方法,可以让你感受到脚下双轻的感觉。
在床上平铺上3层被子,在上面走一走、站一站,记住脚底的感觉,然后再保持着这种感觉练拳。
轻灵练拳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每一势子练习时,都要有意识的松一松双脚,若能长期这样练习,轻灵之劲就会不求自得。
太极拳就是脚下的阴阳变动。——杨禹廷
一语中的,还记得前面咱们说过练拳时可以把手背起来练吗?其实要想抓住太极拳的本质,就不要在手上多下功夫,从根本入手,把“其根在脚”练明白了,比什么都强。
拳论云:“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上下相随人难进。”
当今练拳者不计其数,却有太多的拳友练拳十年、二十年,或者一辈子都在练太极拳,结果却是,拳艺难得上乘,说的严重点有可能没入门,只是在做肢体运动,有益健康、身心罢了,至于和八段锦、五禽戏等健身气功的功效相比,更说不出一二来,难道午夜梦回时分,竟然未曾扪心自问,自己练太极拳真的只是追求这些么?
练拳没有进境,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在脚上下功夫,在练拳过程中忽视了脚的练习,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套路倒是学了不少,功夫呢却没有什么进展,顶多柔韧好了、体能强了。
都说太极拳练不好就是太极操,其实就是脚底没功夫,练拳时手是手、腰是腰,和脚没有半毛钱关系。
只有手脚相和,阴阳变动,才能领悟太极拳的奥妙。
有人说,不至于这么严重吧,故弄玄虚呢?
这可不敢随便讲,想一想,如果练来练去练了多年,却练不好一套拳,是不是应该找一下根本原因?根在哪里呢?
其根在脚,而且王宗岳还说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别的地方差一点都不行,更何况作为根本的脚下练习呢?
那接下来我们就看看应该怎么训练太极“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用到这里也特别合适,自己可以揣摩一下。
其实,太极起势的左腿开步、移重心到中间这个过程中,就可以用来体悟脚底的阴阳变化了,具体到拳架之中的阴阳变化,我们再来说一下。
有的拳友练拳,步子开的特别大,中心基本上在中间,有时会四六分。咱们拿左弓步举例,如果左脚尖朝东,是不是有的人右脚尖就会朝南?这种脚型,其实就犯了太极拳的双重之病,没有了阴阳变化。
太极拳的双腿有的讲究实腿实足,虚腿虚净。因为这样是虚是实非常明显,至于四六、三七,也无非是重心转换中的过渡,我们要学会的是脚下变换虚实。
清代杨氏传抄老谱:
双重为病,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
双浮为病,双轻不为病,天然轻灵,与浮不等也。
双轻不等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等于重,则为离虚。
这里面其实就提到了太极脚的功夫,武禹襄也强调“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太极脚的功夫,就是为了把这个“轻灵给练出来,因为轻灵是打开太极之门的钥匙。
想要在脚上下功夫,就要先把脚上经常出现的错误改掉,像双重、跪膝、脚趾抓地等习惯都要修正。
两脚平松落地,试着把每个脚趾的小关节都要松开,用意即可,可以要努力练松。这样练习日久,两脚松开落地,脚趾关节会逐渐松开。这是太极脚的首要条件,逐渐松开前脚掌,后脚掌,全脚板和脚面都要一一松开,然后在求太极拳的轻灵功夫。
脚下双轻的出现,是在举动轻灵、用意不用力的条件下自然出现。
这里介绍一个小方法,可以让你感受到脚下双轻的感觉。
在床上平铺上3层被子,在上面走一走、站一站,记住脚底的感觉,然后再保持着这种感觉练拳。
轻灵练拳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每一势子练习时,都要有意识的松一松双脚,若能长期这样练习,轻灵之劲就会不求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