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赵孟頫(1254-1322)《致郭右之二帖卷》 手卷 水墨纸本 2.67375亿元成交 中国嘉德2019年秋拍 赵孟頫作品最高价纪录 2019年11月19日,中国嘉德秋拍“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专场中,赵孟頫《致郭右之二帖卷》以8800万元起拍,现场和委托席最少有4个买家参与竞拍,价格交替上升,最终以2.325亿元的价格落槌,加佣金以2.67375亿元成交,这一价格也创造了赵孟頫作品的最高价纪录。 赵孟頫,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尤其以书法和绘画的成就最高。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 被称为“元人冠冕” 相较于唐宋明清,元代鲜少被大众提及,其实,元代艺术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杰出,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期,御承君将为您解读 元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成就, 文人画、青花瓷, 一睹民族融合时期的文人风雅~ ▼ 01 文人画的黄金时代 文人画(Literati painting),也称“士大夫写意画”、“士夫画”,古代艺术教育内容。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始于唐代王维,元代时期,文人画逐渐成熟,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峰。 下面猜猜,A、B两组绘画,哪组是文人画呢? A B 答案是B组。A组是宫廷绘画。 那么为什么呢? 文人画与宫廷绘画等画种相比,它的独特性在哪呢? 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木, 以抒发个人“性灵”, 标榜“士气”、“逸品”: 讲求笔墨情趣,不求形似, 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 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 元代中后期,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四人,在吸收五代、北宋水墨山水画的基础上,把笔墨韵味在绘画中的作用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突出了山水画的文学趣味, 使诗、书、画有意识地融为一体, 各具风貌,开创了一代新风, 形成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山水画派, 把中国山水画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对明清两代画坛影响极大。 因此,他们在绘画史上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被称为“元季四大家”。 ▼ 黄公望 创浅绛山水·自成一格 元四家中,以黄公望年龄最长,并直接聆受赵孟頫的教导,又开始寄画以乐的门径,故列为四家之冠。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平江路常熟州人,元朝画家。本姓陆,名坚,幼年父母双亡,族人将其过继给永嘉黄氏为养子,这位黄公年已九十,膝下无子,得子万分欣喜,笑道:“黄公望子久矣!”因改姓名,叫黄公望,字子久。 其山水画宗法董源、巨然,由此生发,自创一格;创浅绛山水,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的山水画从技法面貌上而言,有两种风格类型,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中说:“大痴画格有二:一种作浅绛色者,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种作水墨者,皴纹极少,笔意尤为简远”。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故宫博物院藏 《天池石壁图》和《丹崖玉树图》是他浅降山水的代表作,两图手法略同,均为重峰叠岭,高松层崖,山峦树木的造型和勾勒法源自董、巨,笔法变繁复为简疏,多用干笔皴擦,化宋人的实质为虚灵。 ▼ 吴镇 孤高傲世·擅枯木怪石 吴镇(1280年—1354年),中国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沙弥等,嘉兴魏塘桥(今嘉善县魏塘街道)人。 吴镇性孤介,一生清贫,曾在村塾教书、并卖卜于武林等地。但他博学多识,工书法,善草书,能诗文,绘画善水墨山水画,师法巨然,用长披麻皴,兼以斧劈,笔力劲爽,墨气淋漓,写出山川林木峥嵘鬱茂之景,改变了巨然“淡墨轻岚”的风格。也画松竹,亦挺拔有致。尤其重视画面题咏书法与绘画风格的协调统一。 他的画善用老笔湿墨,笔力雄劲,墨气沉厚,题咏诗文较多。画墨竹笔意豪宕,生意满纸;画古木、怪石挺劲有力。明清两代书画家均受他很大影响。 ▲吴镇 渔父图轴 此图取景于江南一带水乡。高树两株耸立湖畔,树下置一毛棚,有小径穿越敞棚可达湖边,湖沿蒲草萋萋,随风摇拂,对江平沙曲岸,远岫遥岑,更远处一峦秀起,山色入湖,扁舟一叶,水波涟漪之中,生动地描绘出“放歌荡漾芦花风”的情意。 笔法圆润,意境幽深。画风师法巨然而又有变化。此图是吴镇63岁时的作品,已形成其代表作的风格,是一帧风情闲逸、清光宜人的佳作。(选自元四家画集) ▼ 倪瓒 一河两岸式构图 · 枯淡清逸 ![]() 倪瓒,元代画家、诗人。初名珽,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子、荆蛮民、幻霞子等。江苏无锡人。 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 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 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 ![]() ▲倪瓒 虞山林壑图 水墨纸本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虞山林壑图》是倪瓒晚期山水画作品。构图平远,景物极简,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是“淡墨笔画,林亭树石,并远峰一角”的典型体现。取“一河两岸”模式,构图较为繁密。远山近坡,河水横隔其间。画中用笔变中锋为侧锋,用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层峦叠嶂,润泽华滋,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 此图以三段式为基础进行布阵,画面表现平林远岫的景象。水中有五道洲渚及一组杂树,淡墨皴染较多。全图墨气浓郁,枯、湿、浓、淡相互渗透,给人一种远岗寥旷、湖水清凉的感觉。 此图在空间布局上与以往《六君子》《渔庄秋霁》等相异,不以较单纯的近举丛木、远山合拢来结构画面,而是中部两边各伸出一抹滩渚,以沙洲、杂树等景物,充实画面,增加了曲折婉转的意味,使整个构图有所变化。可见倪瓒至暮年仍不断追求“图式结构”的变革。 ▼ 王蒙 赵孟頫外孙 · 发明解索皴 ![]() 王蒙(1308年—1385年,一作1298年—1385年),字叔明(一作叔铭),号香光居士,浙江湖州人。元末明初画家,元四家中最年轻者。 王蒙于元朝末年曾入仕,后来弃官隐居于今浙江馀杭黄鹤山达30年,自号黄鹤山樵。明初出任山东泰安知州,由于曾在当时宰相胡惟庸家观画,胡被捕时受牵连入狱,死于狱中。 王蒙自幼受外祖父赵孟頫的影响,喜好绘画,后来得到黄公望的指教,又常与倪瓒等人切磋,对山水画有独到的创新,发明了解索皴画法,善用渴墨苔点,所画山水景色稠密,山重水複,布局繁密,苍鬱深秀;用解索皴和渴墨点苔,表现林峦鬱茂苍茫的气氛,为他的独到处。 ![]() ▲夏山高隐图 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设色绘重山叠翠,瀑布孤悬,林阴繁荟,流泉下注。 山间梵宇茅舍落错,屋堂内有高士侍童。笔墨湿润山峦披麻皴、解索皴并用,浓墨点苔,繁复厚重。 树木用积墨法,局部以焦墨皴擦,苍郁烟润。构图虽繁密,但画家巧妙地运用了实中求虚、疏密对比之法,画面雄奇苍浑,无迫塞之感。画风仿董、巨而有所创新,为王蒙细密中见秀润明净的山水画精品。(选自元四家画集) 山间梵宇茅舍落错,屋堂内有高士侍童。笔墨湿润山峦披麻皴、解索皴并用,浓墨点苔,繁复厚重。 02 青花瓷横空出世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想必大家都对周杰伦的《青花瓷》耳熟能详。 而青花瓷, 正是元代成熟起来的瓷器品种。 元景德镇窑青花凤穿牡丹纹执壶,故宫博物馆藏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元朝建立后,受西域文化影响的中国工匠,开始将传统的中国图案,用青花原料画在瓷胎上,烧制出赏心悦目的青花瓷, 开辟了由素瓷向彩瓷过渡的新时代, 其富丽雄浑、素雅明快, 成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 元青花凤纹四系方瓶,御承堂博物馆藏 2017年至2019年被山东潍坊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借展 受波斯文化和蒙古人喜好影响, 元青花主色调以蓝白为主, 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风格。 与此同时,元青花的制作极其精美。元青花制作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其中又以“至正型”为最佳。至正期元青花以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制作而成,由于进口青料珍贵,故而多用在高档器物的上,由技艺高超的画师绘图创作。 苏麻离青呈色浓艳深沉, 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 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 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进口的材料,顶级的画工,成熟的制作工艺,这些因素组合起来,成就了元青花极高的艺术价值。 ![]() 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南京博物馆镇馆之宝 在纹饰题材上, 元青花受戏曲小说影响, 以戏剧故事为特色。 开创了中国瓷器纹饰的新风貌。 元代戏曲小说繁盛,北方蒙古人对南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深深打动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成为蒙古皇室贵族的生活实用器,在存放食品杂物的同时,还可时时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剧故事。 与此同时,元代青花瓷传世极少。目前已被证实的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海外,只有100余件在国内的博物馆,故而异常珍贵。 ![]() 埃斯凯纳齐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2005年,伦敦佳士得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2.3亿天价。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元青花之珍贵可见一斑。 目前,目前全世界收藏元青花瓷器最丰富的机构,当属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宫博物馆。冯先铭先生曾说“研究中国陶瓷,不去看土耳其藏的中国瓷器,对一名陶瓷学家来说,是死不瞑目的事。”托普卡比宫博物馆收藏的元青花瓷器高达40件之多,其中不乏举世孤品,蜚声海内外收藏界。 ![]() 元青花云龙纹盘口梅瓶 托普卡帕皇宫收藏 元代艺术虽无唐宋、明清之盛名,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文人画影响数百年,是当之无愧的画坛正宗。青花瓷备受喜爱,成为后世官窑独树一帜的瓷器品种,这些都印证了元代艺术的杰出成就。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