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老子的经典著作,只一本,就打败天下无敌手。区区五千言,道尽了宇宙和人生的奥秘。从发行量和影响力看,至今仍没有几本哲学书籍能够超越。为此,老子也赢得了道家始祖、中国朴素唯物主义开创者、辩证法、太上老君等称号。 对于现今的人们来说,我们在阅读此书时,还是要学习其中的哲理精髓,尽可能地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与时俱进,做到吸收转化,运用于自己的生活。 老子的10个为人处世绝学,一起来学习,感悟,能读懂并做到一半的,就很牛。 1,智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智慧的人拥有一种智慧,可以体察外界,洞察人生。但这还不够,我们在懂得他人的同时,还得自知,只有了解自己的人才能做到明白大道,懂得人生。能够打败别人,比别人有力量的人,是有力的,是强大的,但比这种人更强大的是,那种能够战胜自己的人,一旦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整个世界就为之敞开,让路。 2,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厚重是轻浮的根基,宁静是浮躁的主子。轻浮的人容易失去做事的根本,浮躁就会失去主心骨,失去做人本真。 3,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过度的爱一个人或一个事物,沉迷一种情愫中,就会让自己大费周章地倾注进去。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4,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做事快要结束或收尾时,要想最初那样,保持一颗纯真不浮躁的心,这样就可以有始有终的把事情做得很好,很成功。 5,夫轻诺必寡言,易必多难。 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所以在生活中,那些轻易承诺的人,是不可信的,因为他很难做到,大家都在犯着同样的毛病,那就是说的容易做着难。做事前,最好是把好的一面想想,把坏的一面也想想,把容易的一面想想,把困难的一面也想想。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 6,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圣人往往不考虑自身,但实际上则成就了自身。把自己放置到了身后,但却实际上保存了自身。圣人往往是无私的,是大爱的,但因为这种无私大爱反而却成就了一种健康博纳的自私。这种自私是健康的,是从他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 7,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龙卷风来去匆匆,一般从开始到结束,只有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暴风骤雨虽然来势凶猛,却不能超过一天,接下来必然就消失了。自然现象虽天地所为,但不会长久;天地尚不能持久,何况于人呢?面对不能长久的人生,我们何必过多在意个人的得失,何必要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那种无聊的琐事上呢。 8,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尽力使心灵达到一种虚寂的状态,牢牢地保持这种宁静。万物都在蓬勃生长从而观察到了循环往复的道理。万物纷繁茂盛,最终各自又返回到它的根本。 9,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的内部空空如也而不枯竭,只要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就会堵塞社会的风道,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社会就如同一条大河,自己会洗涤污垢,淘净杂质,我们无需过多的干预。有时,无为才是最大的为。 10,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看看当今社会,有多少老板和员工在背离着自我纯朴的本性,在干着连自己都没有最终搞清楚的欲望之事。我们崇尚的是外在财富,是虚名浮利,是一夜暴富的幻梦。在欲望的道路上,我们走的太快太远,似乎已经无法安下心来想想自己当初为何而出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