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含沙量锐减至3亿吨,却不是好事,老教授60年解决一个难题

 清阅书斋 2019-12-12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哺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也有因为她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因此被中国人民称之为是母亲河,她发源字青藏高原的巴彦克拉山脉,然后曲折蜿蜒地流经中国9个省市以后,进入渤海,其实黄河在流出的时候并不是黄的,而是在经过了黄土高原以后,其中大量的泥沙被混入河流以后,才呈现出这样的景象。

黄土高原是中国的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在流经黄土高原的时候,由于土质疏松的缘故,因此黄河每年都要有16亿吨的黄沙涌入,其中12亿吨的黄沙就进入到了渤海,而剩下的四亿吨都淤积在黄河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利于耕种。但黄河常年含沙量十分巨大,尤其是在历史上对于河道积累的泥沙毫无办法,所以黄河曾多次发生较大规模的改道,淹没两岸的千顷良田,应该说黄河虽然哺育了中华民族,但是也造成了不小的灾难。

随着黄河的治理工作不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黄河每年的含沙量锐减至3亿多吨,这不得不说是几代中国人历经千辛万苦的努力,但是同时另外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在黄土高原上大量的农田出现了广种薄收的现象。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科学家。其中也包括治理黄河水患60年的老教授朱显谟。

朱显谟一直以来就有一个伟大的愿望,那就是让黄河水变得更清澈,为此他不惜将家安在黄土高原上,十几年如一日的研究,如何才能够使黄河水变得更清澈,一开始他认为黄土高原之所以广种薄收,是因为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泥沙大量的参入黄河,淤积在下游地区,造成河床升高,黄河改道,造成隐患。

但就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以后,黄河里面的泥沙含量降低了,黄土高原农作物耕种也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好转,老教授开始思考对策,究竟是怎样的原因造成这一系列的问题的呢?经过不懈的奴隶,朱显谟发现,黄土高原上的土壤,雨水渗透率很低,远远的低于降雨的强度,这或许就是造成广种薄收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要知道防风固沙固然重要,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才能真正地造福于民,为了想办法让雨水渗透到土壤里面,朱显谟教授想了很多的办法,其中包括林果下沟上岔的方法,不但如此,还和国家退耕还林等工程相结合起来,为了保证黄土高原上植被覆盖率。提高了高原上土壤对雨水的吸收,同时还缓解了黄河含沙量,朱显谟教授对我国水土流失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