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读《庄子》逍遥游(三)

 阳明悟行学宫 2019-12-12

以孝治天下

中国历代以来,每一个皇帝都有五种号,其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他死了以后的谥号,比较有意思的是,从汉朝以来,每一任皇帝的谥号都有一个孝字,比如:汉孝文帝,明孝武宗,他一定有个孝字,为什么呢?因为古人有个理念叫以孝治天下,所以当时很推崇“大舜”,舜也是孝道的代表。

古人有个理念,古人认为忠孝一体,你如果不能孝敬你的父母,那你绝对不可能忠于你的君上,所以你要想成为一个忠臣,前提你也是个孝子。所以古人有个制度叫:“丁忧”,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守孝三年,这叫丁忧。当然,也是有特例。那就是张居正,皇帝亲自下令,因为国家离不了你,所以你不能回家,这叫什么,叫“夺情”就是夺掉人情,为了国家大义,天下苍生,夺掉他为父母守制三年的尽孝之情。但是常理以下,你一定要回家丁忧。

所以古人讲这个是有逻辑联系的,孝和忠联系在一起的,你不能够孝敬父母,你一定不可能忠于国家,其实我们从这点来看,我们看西方,西方更注重家庭和谐,在西方思维看来,你连家庭都经营不好,想要把国家经营好久更不可能。

在这方面我推崇一个人,是日本当年的世界首富堤义明。他说他这辈子就读过一本书,儒家的《荀子》。他有个规则,一个人要在他的公司想提升主管阶层,要把妻子请来吃饭,看你的妻子对你的家怎么样;如果要进入更高层面的话,把父母子女也请来;如果要进入股东层,那就要把远房亲戚也叫过来。

他就是遵循的儒家逻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西方也是这样,也讲这些。因为这些因素,所以中国人很注重孝。孝在中国是很有必要的,如果连孝都做不到,那其他的就更不要说了,这是根本。

今天我格外讲儒家和道家的孝道观有什么不同。儒家的孝,其实我们看孔子啊,我在看孔子的孝的时候,我比较推崇的是他的孝经里面的五个原则。孔子的孝其实是有标准的,孔子在《孝经》里面提到了孔子对于孝的五大标准。其一居则致其敬,赡养老人已确定要尊敬,这个很重要;养则致其乐,要有爱心去关爱他,这个是态度问题;病则致其忧,不是说父母生病了你要做什么,你要表现出你的忧愁;丧则致其哀,我见过很多大型的葬礼,弄得很花里胡哨就连孝子也是假的,这个就已经失去他的本意了,葬礼就是要把你的哀情表现出来。

当然,我们现在最忽略的其实是后面,孔子以礼乐治天下,特别是祭,孔子一直放得很最重的,就像曾子讲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他讲求祭如在,就像父母在自己面前一样。所以他讲:祭则致其严。要严格的按照祭祀礼仪来祭祀,但是知道祭祀礼仪的人都很少。

祭祀的重要性,古代在周礼上祭祀讲了一句话。天下大事两件事,一个是祭祀,一个是战争,就这两个,没有比这两件事更重要的。其实很多人认为儒家的东西特别的严苛,其实我们来看孔子讲儒家中除了这个祭祀要按着法度,前四个全部是讲的心。

孔子很多思想很超然,和我们所理解的不一样。比如说君子,我们讲一句话:“言必信,行必果”。其实我们再看论语,孔子却讲:“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孔子讲:“君子,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孔子讲心,孔子最高境界说了一句话:“择善固执”我只要知道他是对的,我就会以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他。所以他的弟子子路在魏国死的时候,他在临死之前问他的敌人,自己的衣冠是否端正,对方都被镇住了。他说:“我老师教我要以礼治天下,我死也要像君子一样去死。衣冠要端正再去赴死”对方肃然起敬。

孔子是这样嘛?好像不是,孔子将他的人生境界最高的是:“无可无不可”,然后孔子在《易经》里提到“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任何人说的话,都不能当作一种一成不变的道理,而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如此通达。如果说这句话大家明白,哪里来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泛滥,所以孔子是个很通达的人。

然后我们来针对庄子的时候,可能可以在庄子身上找到答案,我们之前说到儒家关于孝的无法标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庄子关于孝的六个境界。庄子在《天运》篇中说:“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庄子讲道,第一个境界要尊敬;第二对父母要有爱心;第三个境界要忘掉她是我的父母;第四个境界要让父母忘掉他是父母;第五个境界要忘掉天下人;最高的要让天下人忘掉我。这就是庄子孝道的六个境界。我认为最能代表庄子核心思想的就是其中的“忘”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也许刚听到这些会感到很诧异,其实我们来深入一下这个话题,你会发现其中学问很深,其实我们很在意别人的感受。

我们都听过有一个故事,讲的父子俩牵着一头驴在街上走,旁边的人说:“你们两父子有驴不骑,不是傻瓜么?”于是父亲就让儿子骑上去;旁边又有人说:“儿子不孝,父亲在走路,儿子却在骑驴,不孝。”于是父亲就让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于是又有人说话:“这个父亲不知羞耻,你的儿子这么小,你却骑在驴上让儿子走路。”这下没办法了,干脆父子俩一起骑上去;这时又有人说话了:“你看这些人真没有爱心,你看这个驴上坐两个人,驴怎么受得了?”然后父子俩没办法,只能把驴抬着走。

这就是在意别人,真的我们其实是很在意别人的,如果你说你不在意别人也不在意别人的言语那是不太可能的。

惟天纵之圣人,本性圆明,纯白无疵

阳明悟行学宫原创,欢迎分享;如需转载需联系作者授权

图部分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