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绪不好,小心给心脏造成应激伤害

 囧丨stays 2019-12-12

中医认为七情 (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是每个人都有的对外情志反应。因此,情绪变化是人体生理活动的一部分,一般不会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绪刺激,超出了人体的正常生理范围,才会造成功能紊乱。根据中医理论,精神刺激过度如狂喜、暴怒、骤惊、愤怒等,会直接影响内脏的气机,导致气滞不行。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悲则气消,忧则气聚,思则气结,继而产生各种疾病。


首先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首当其冲的,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情绪控制不当,会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从而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比如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和血小板等,因为受情绪影响变化较大,也就很容易因分泌代谢失常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急性心梗大多都有应激伤害

压力带来的心脏病的反应在很多情况下是非常严重的,小的应激聚集就会变成大的应激,可以在瞬间引起心脏反应。这种事情在医院每天都会发生,有时候,一天可以接七八个急性心梗的病人,其中有1/3是第一次急性心梗发作,绝大部分都会有应激伤害,情绪和心脏疾病之间的转换,有时候就是一瞬间的事。

前不久刚刚遇到过一个病人,剧烈的胸痛,心脏标志物呈几倍的增高,心电图抬高也非常厉害,但之前做过检查,血管全是好的,当时的医生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其实,这就是应激性心肌病,这个人是先离婚,接着是父亲去世,倍受打击,工作能力下降,单位直接劝退,于是就出现了应激性心肌病的症状。

这样的情况其实早在十年前的日本就报道过,因为应激造成心脏损害的,像是急性心肌梗死但又不是心肌梗死,称之为章鱼样变。心脏在压力的刺激下,称之为“心肌球囊扩张综合症”。国内的学者曾写过一本叫《我有一颗破碎的心》的书,讲的就是突然的应激带来的伤害,心脏真的会被破裂掉。这个病人很幸运,我们在第一时间就诊断出来,先给引导血管和神经的药,然后再辅以中药进行调理,最后往外扩张的心脏才逐渐恢复过来。所以情绪对于心脏的打击一定要重视,情绪也会带来对心脏的伤害。


知识链接:

1.怒伤肝:怒则气上伤肝,可引起肝阳上亢,而表现肢体拘急、握持失常、高声呼叫等症状。亦引致肝失疏泄,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的重要原因。

2.喜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有益于恢复疲劳。但欢喜太过,致喜笑不止或疯癫之症,则是心气受损的表现。心气动则精神散缓,可出现心悸、失眠、健忘、痴呆等症状。

3.思伤脾:思则气结,可使人神情怠倦,胸膈满闷,无胃口等。即大脑由于思虑过度,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4.忧悲伤肺:人在强烈悲哀时,会耗散肺气,而致喘咳、短气、意志消沉等,还可有干咳、咳血、声哑、消化功能混乱等症。

5.惊恐伤肾:过度或突然的惊恐会使人肾气不固,气陷于下,提心吊胆,神气散涣,二便失禁,意志不定等病理变化。继而出现耳呜、耳聋、头眩、阳痿等,甚至死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