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子课题申请·评审书 子课题 名 称:古诗文的积累与教学的研究 课 题 类 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课 题 负 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柳南乡中学 单位所属领域:中小学校 填 表 日 期:2019年12月9日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课题组 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制 二○一九年八月 申 请 者 的 承 诺: 我保证如实填写本表各项内容。如果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课题组的有关规定,恪守学术道德,维护学术尊严,认真开展研究工作,保证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同意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课题组使用本课题研究成果及资料。 申请者(签章):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请使用计算机如实准确填写各项内容。 二、《评审书》一式3份,填完后,请用计算机填写,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三、封面左上方申报编号由组织单位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填写。 四、请准确、清晰地填写数据表各栏内容。课题类型请选择相应条目填写:A.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B.基础教育教学研究 C.学科教学研究 D.其他研究;单位所属领域请选择相应条目填写:中小学校、科研单位、校外培训机构、其它;工作单位请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全称填写;主要参加者必须是真正参加课题实质性研究的人员,不包括课题负责人及其他服务人员;预计完成时间指取得最终研究成果的时限。此次课题研究时限为1—3年,最长年限不超过5年。 若有不明问题,请与本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咨询。 五、本表须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并加盖单位公章后上报。 六、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长春市南环城路1088号绿地中央广场B10B—542室 邮政编码:130028 联系电话:0431—85381159,联系人:杨老师(手机号:13174429399) 电子信箱:3452607114@qq.com 一、数据表 课题名称 | 古诗文的积累与教学的研究 | 关键词 | 古诗文的积累与教学 | 课题类型 | C | A.综合研究
B.教育教学研究. C.基础教育研究 D.教师专业发展 E.其他研究 | 负责人姓名 |
| 性别 | 女 | 年龄 | 28 | 研究专长 | 课堂研究 | 身份证件 类型 | 身份证 | 身份证件号码 |
| 最后学历 | 本科 | 行政职务 | 无 | 专业技术职务 (职称) | 二级教师 | 工作单位 | 柳河县柳南乡中学 | 单位通讯 地址 |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马鹿村 | 邮政编码 | 135323 | 电子信箱 |
| 手 机 |
| 主 要 参 加 者 | 姓 名 | 性别 | 出生 年月 | 专业技 术职务 | 研究专长 | 学历 | 工 作 单 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终成 果形式 | B\D | A、系列化论文;B、研究报告;C、著作类D、其它 | 计划完成时间 | 2021 年 1 月 10 日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负责人近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科研成果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本人角色 | 成果 形式 | 发表刊物或 出版单位 | 出版或发表时 间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4 | | | | | | 5 | | | | | | 6 | | | | | | 7 | | | | | | 8 | | | | | | 9 | | | | | | 10 | | | | | |
三、负责人近年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序号 | 课 题 名 称 | 负责人 | 批准 时间 | 批 准 单 位 | 完成情况 | 1 |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 尚红强 | 2018.5.29 |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 | 结题 | 2 | 班主任激发学生自我教育主动性的案例研究 | 尚红强 | 2018.9.29 |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教育研究中心 | 待结题 | 3 | | | | | | 4 | | | | | |
—2— 四、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价值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内容、重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限3000字内) | 一、选题的意义及研究价值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语文教学重在工具性方面,忽略了它的人文性。 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以此提高全 民族的文化表质。小学生从小诵读点古典诗文,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对其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加强和重视古诗文的教学,不但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一种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古诗文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死记硬背、教法陈旧等现象。 直接导致学生对古诗文的厌学现象。教材本身体系偏重于知识结构,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多层次人才的培养。令人欣慰的是古文教育在当今学术界和教育界已经引|起重视。 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根据经典古诗文的内容,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古诗文教学包括很多方面,有古诗文的阅读理解,古诗文与学生人文教育的结合,古诗文的朗读、背诵、积累等。本课 题就古诗文诵读教学策略这方面进行探究,即在古诗文的背诵、朗读、积累这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古诗文诵读教学的模式,为学生积累古诗文寻求好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上实现由接受式、 被动记忆式学习模式向自主独立创新学习发展,师的教学模式向开放性、创新性、探索性发展。
《课程标准》要求中学阶段的背诵篇目多达200 多篇,并在附录中列出《优秀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己是时代对教师的一种要求了,因此,我选择了“古诗文教学”作为课题研究内容。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从整体上讲,中学古诗文教学的目标就是实现语言、文学和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具体说来,古诗文的教学目标应当包括三个方面: 1.背诵与积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积累”,这不但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和传统,也非常符合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之一。“背诵”是为了“积累”,积累语言,积累思想,积累文化;同时,背诵也是为了运用,为了创造性地运用。《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规定7~9年级 “背诵优秀诗文80篇”。在平时的听课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都能以“熟读成诵”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充分说明了老师们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规定,“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在第四阶段的“阶段目标”中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中明确地规定,“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识记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这说明,古诗文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初步基本知识,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的内容。这一点,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能重视指导学生对重点文言词语的积累,而且能很自然地进行知识迁移。 |
—3— 3.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章”,都是流传千古的文学名篇,其中大多是感情真挚、文笔优美的“散文”。我们让学生阅读这些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研究内容 (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古诗文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言自主学习习惯。 对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文言学习习惯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因为初中三年,学生从初学文言到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虚词、了解一些文言句法,形成一定文言阅读能力和语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良好的古诗文学习习惯也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在古诗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精神、合作学习精神、探究学习的精神。 (二)以课堂带动课外,在校园内外开展了经典诵读实践活动。
我国古诗文的吟诵有着悠久的历史。教师在课堂有限时间内示范吟诵,更重要的是推动学生课外诵读古诗文的热情和习惯。
首先,精心选定诵读素材,从课题立项以后,我从教材中规定的课内古诗文背诵篇目和一部分课外古诗文中选择了诵读材料,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 其次,诵读经典狠抓落实,老师到课堂精心指导并参与到诵读活动中。通过精心安排,见缝插针将诵读活动有序展开。一时之间,古韵今声在校园淙深流淌。
再次,以竞赛活动推进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纵深发展。在诵读活动的后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推选出优秀选手组织校诗歌朗诵队,在美丽的侨外校园绿树如荫,校诗歌朗诵队的排练、表演,提升了学生的素养,丰富了校园文化。
(三)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诵读方式,形成了经典古诗义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策略,取得了一定的论文成果,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研究方法 古诗文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注重诵读,通过诵读来感受和理解古诗文的内容。 可以说,古诗文教学的最为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教师要以“读”为中心来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和实施教学。或者整堂课以读为线索,指导学生正确地读、有技巧地读、有感情地读,直至背诵,把字音、词句意思、文章翻译、情感把握、主题理解、游记写法等都以读串起来,线索清晰,效果明显。应该说,这样的教学理念,是非常适合古诗文这一文体特征的。 2.引导学生运用文学的眼光去欣赏。 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直接的或间接的“人生经历”去想象、感受和体味。比如在讲到《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时,老师问学生:晚上你在干什么,能否“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如果我们遭遇牢狱之灾又被贬谪,我们将会怎么样?也许有的人会报仇雪恨,有的人会抑郁成疾,有的人会发奋再起,而苏轼呢?等等。 四、实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总结出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策略。
(二)通过研究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三)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愿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索古诗文启蒙的科学规律。 |
—4—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研究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 | 做这个课题的有利条件: 1.柳南中学有藏书丰富的大型图书馆和教师阅览室,有与全国各地兄弟学校建立的庞大的教学信息网,有可以容纳35多个老师查找资料的互联网,并且每个办公室均配备了电脑……特别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倡导教学内容要与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大力提倡教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克服学科课程的不足,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学校领导也具有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重视科研工作,对参加研究工作的教师在研究时间及研究经费上都给予大力的支持,这些都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本课题的研究能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本课题组负责人有丰富的教科研工作经验.且是青年教师,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平时都能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教学中.并且能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善于总结经验,经常撰写教学经验论文.已具备了一定的课题研究能力.
3.学校的语文老师对语文教学文化都有较高的理论研究水平和较深厚的的古诗文功底.进修学校领导也随时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指明方向.他们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4.该课题贴近学生实际,素材丰富。 |
—5— 六、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 完成时间 |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 成果形式 | 负 责 人 | | | 古诗文教学研究策略 | 研究报告 | | | | 教学设计及教学案例 | 教案及案例 | | | | 古诗文教学学生诵读能力培养图片集 | 照片 | | | | 《古诗文教学研究》 | 论文 | | | | 古诗文教学研究策略 | 研究报告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 1. 预期研究成果中必须有结题研究报告。 —6— 七、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部门)意见 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是否有能力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课题研究所需的经费、时间和条件,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
八、吉林省中小学教学研究会及课题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