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定投止盈策略

 蓦然挥守 2019-12-12

一、定投止盈方案

1、判断高点的指标

  累计收益率

  年化收益率

  PE估值

  均线法,跌破250日均线赎回

2、止盈策略

  A、一次性止盈

  B、分批止盈,策略多种,遵循多涨多卖,少涨少卖

  C、达到目标收益率,卖出盈利部分

3、分批止盈

  动态回撤,回撤10%,赎回1/2;回撤15%,赎回1/2

  动态收益+动态止盈:收益率达到30%,回撤8%止盈;当收益率达到40%,回撤5%止盈

  达到目标收益率,PE高估卖出(例如60%)。例如PE百分比大于60%,赎回1/2,PE大于70%,赎回1/2

  达到收益率50%,赎回1/2;达到收益率60%,赎回1/2

二、策略介绍

1、累计收益率

  累计收益达到目标值,全部卖出。通常目标收益率设为20%,之后每年目标收益率递增10%。

  案例:每月定投1000元,投资3年后,账面金额为50400元,累计收益达到40%,触发止盈。

  缺点:牛市无法吃到全部的上涨行情。定投时间越长,年化收益越低。

目标收益率的设置

  无风险利率的5倍,例如3%*5=15%

  基金年平均收益率的50-63%,例如该基金年化收益率为50%,可以选择达到25%收益就止盈。

  设置累计收益率为常数(一般基金定投平台都支持

  设置累计收益率为变量。持有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定投金额越高止盈点越低

2、年化收益率

  达到目标年化收益率时,全部卖出。通常定投一般10%年化止盈(IRR年化为20%)。

  案例:每月定投1000元,投资2年后,账面总金额为29040元,年化收益达到10%,触发止盈。

  缺点:牛市无法吃到全部的上涨行情。如行情不好,可能一直无法触发止盈。

3、割韭菜止盈法(恒定市值)

  每次累计盈利达到一定比例(例如10%),则卖出盈利部分。如果下跌,则补仓,保持本金不变

  优点:适合单边牛市行情,如果能持续上涨100%,可以提前收割回本金,不用担心高位崩盘的风险。

  缺点:由于账户始终保留本金,需要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

4、股债平衡法

  配置股票和债券基金1:1,如果股票上涨,则将收益购买债券基金。

5、情绪止盈法

  基金规模、换手率,反映市场是否过热

6、最大回撤(动态收益)

  当定投收益率超过目标收益率(例如20-50%)时,开始用最大回撤阈值进行止盈。当触发最大回撤阈值时,将之前定投金额全部卖出。

  优点:最适合牛市行情,采用此法,在牛市获得大幅超额收益后,即使之后市场崩盘也可以成功逃离。

  缺点:在震荡向上的行情下,容易因市场回调被“抖”出来,此时就错过了行情。使用最大回撤止盈法,就意味着无法在最高点位卖出。

  案例:每月定投1000元,投资24个月后,共投入2.4万元,账面总金额达到4.8万元,收益率为100%,随后下跌为4.56万元,触发止盈。

回撤阈值

  回撤阈值:5%、10%、15%、基金年波动率的50-67%、累计收益率的20-38.2%

  例如,基金年收益方差30%,假设基金收益方差符合正态分布,最大回撤=30*0.618=19%

  例如,累计收益50%,最大回撤=50*0.382=19%

  最大回撤的设定必定有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在中证500和创业板指数中,当最大回撤阈值设置在10%左右时,投资者能获得最大收益。

  最大回撤阈值过小时,投资者可能会错过“当前小幅下降,但后续上升迅猛”的牛市,失去获得更高收益率的机会。

  最大回撤阈值过大时,投资者承受的风险更高。若市场持续下跌,则收益率持续降低,亏损增多。

7、动态回撤(动态收益+动态止盈)

  动态回撤止盈,以每一上升波段的低点到高点的涨幅,依据市场走势的强弱和股价总体涨幅空间,动态调整回撤率。

  例如:收益率达到30%,回撤8%止盈;当收益率达到40%,回撤5%止盈。

8、组合方案(累计收益率+分批止盈+回撤止盈)

  例如达到目标收益率,赎回1/4;上涨10%,赎回1/4;回撤5%,赎回1/4,回撤10%,赎回1/4

  例如达到目标收益率,赎回1/4;上涨10%,赎回1/4;上涨20%,赎回1/2

三、淘汰策略

1、估值止盈法

  根据指数基金PE、PB、ROE、PEG、股息率、均线等指标进行估值。周期指数不适合PE或PE百分比

  盈利收益率=1/PE=盈利/股价=E/P,通过盈利收益率判断高估和低估。中证500的利润收益率基本上不高于10%

  当一个指数的盈利收益率超过10%(PE<10)时,指数就是低估的,开始定投;当盈利收益率低于6%(PE>16),开始卖出;在市盈率10~16倍的区间则持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